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南华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7
文件大小:733.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南华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 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 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 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 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目录 学校简介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学科专业设置 2 (三)在校生规模…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 5 (二)本科主讲教师 …6 (三)教师教学能力, (四)教学经费投入 .7 (五)教学设施....… .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 (一)专业建设 9 (二)课程建设… 10 (三)教材建设 12 (四)实践教学 13 (五)创新创业教育. 14 (六)教学研究… 15 四、专业培养能力…。 .15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二)专业课程建设... 16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7 (四)学生能力增值 17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一)思想政治教育 17 (二)队伍建设...… .…18 (三)学生指导与服务 18 (四)推进“双助计划” .g 六、质量保障体系… …19 (一)教学基础地位 ....19 (二)质量保障体系 ..…19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 .20

1 目录 学校简介......................................................................................................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2 (二)学科专业设置.............................................................................................2 (三)在校生规模.................................................................................................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5 (一)师资队伍.....................................................................................................5 (二)本科主讲教师.............................................................................................6 (三)教师教学能力.............................................................................................7 (四)教学经费投入.............................................................................................7 (五)教学设施.....................................................................................................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9 (一)专业建设.....................................................................................................9 (二)课程建设...................................................................................................10 (三)教材建设...................................................................................................12 (四)实践教学...................................................................................................13 (五)创新创业教育...........................................................................................14 (六)教学研究...................................................................................................15 四、专业培养能力................................................................................... 15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15 (二)专业课程建设...........................................................................................16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7 (四)学生能力增值...........................................................................................17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一)思想政治教育...........................................................................................17 (二)队伍建设...................................................................................................18 (三)学生指导与服务.......................................................................................18 (四)推进“双助计划”...................................................................................18 六、质量保障体系................................................................................... 19 (一)教学基础地位...........................................................................................19 (二)质量保障体系...........................................................................................19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20

(四)疫情期间教学质量监控20 (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21 七、学生学习效果… ..21 (一)毕业、就业情况 .21 (二)转专业与辅修 23 (三)学生竞赛… 24 (四)用人单位评价 24 八、特色发展 …25 (一)“三全有人”成效显著。 .25 (二)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25 九、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6 (一)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有待加强, 26 (二)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 ..26 附录:《南华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8

2 (四)疫情期间教学质量监控...........................................................................20 (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21 七、学生学习效果................................................................................... 21 (一)毕业、就业情况.......................................................................................21 (二)转专业与辅修...........................................................................................23 (三)学生竞赛...................................................................................................24 (四)用人单位评价...........................................................................................24 八、特色发展........................................................................................... 25 (一)“三全育人”成效显著...........................................................................25 (二)教学改革走深走实...................................................................................25 九、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6 (一)本科生国际视野拓展有待加强...............................................................26 (二)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26 附录:《南华大学 2019-2020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8

学校简介 南华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 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2000 年3月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 研究所并入。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 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坚守为国计民生而创办的办学初心,秉承“明 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 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推进事业 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 高水平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 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27个,直属型附属 医院6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本科招生专业 6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 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4769人、博士和硕士 研究生4823人、留学生516人。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2403人,其中专任教师1501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 师近3000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近1000人,副高职称人员 1200余人:有各级各类科技、教学、创新团队近20个;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 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近300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 20余个,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疑难杂症诊治能力提 升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0余个。学校先后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 400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近27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广泛分 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 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学校简介 南华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 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2000 年 3 月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 年 10 月,核工业第六 研究所并入。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 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 在 6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坚守为国计民生而创办的办学初心,秉承“明 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 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推进事业 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 高水平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 艺术学等 9 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 27 个,直属型附属 医院 6 所,协作型附属医院 11 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 25 个。本科招生专业 68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4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19 种;一级学 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5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 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34769 人、博士和硕士 研究生 4823 人、留学生 516 人。 校本部现有教职工 2403 人,其中专任教师 1501 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 师近 3000 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近 1000 人,副高职称人员 1200 余人;有各级各类科技、教学、创新团队近 20 个;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 100 余名,有省部级学科 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近 300 名。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 20 余个,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疑难杂症诊治能力提 升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10 余个。学校先后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科研项目 2000 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 400 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60 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近 27 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广泛分 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 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 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国防事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事业、环保事业需求, 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招生专业68个),其中工学专业43个占58.10%、 理学专业7个占9.46%、文学专业4个占5.41%、经济学专业2个占2.70%、管 理学专业6个占8.11%、艺术学专业5个占6.76%、医学专业6个占8.11%、法 学专业1个占1.35%. 文学,5.41%医学8.1 艺术学,6.76% 理学,9.46% 法学,1.35% 经济学,2.70% 管理学,8.11% 工学,58.10% 图1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 涵盖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省级一流学科3个。 (三)在校生规模 2019-2020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476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 本科在校生为2943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56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58人

2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重德行、乐奉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 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国防事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事业、环保事业需求, 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74 个(招生专业 68 个),其中工学专业 43 个占 58.10%、 理学专业 7 个占 9.46%、文学专业 4 个占 5.41%、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2.70%、管 理学专业 6 个占 8.11%、艺术学专业 5 个占 6.76%、医学专业 6 个占 8.11%、法 学专业 1 个占 1.35%。 图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4 个, 涵盖 9 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省级一流学科 3 个。 (三)在校生规模 2019-2020 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34769 人,其中,普通全日制 本科在校生为 29430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565 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58 人

留学生总数为516人(含硕士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数占全 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4.64%。 表】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29430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0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0 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数 4565 非全日制 202 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数 258 非全日制 0 总数 516 其中:本科生数 473 留学生数 硕士研究生数 40 博士研究生人数 3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0 普通预科生数 0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11727 函授学生数 3273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0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1.2020年招生录取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4个,文科招生省份21个。 包含普通类考生5266人,国家专项考生450人,地方专项考生651人,美术类 考生350人,核类单招考生100人,高水平运动队4人,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 生50人,新疆扶贫定向等专项29人,依据台湾学测成绩录取台湾地区高中毕业 生2人。 2020年,学校计划招生6902人,实际录取考生6902人:其中在湖南招生 3

3 留学生总数为 516 人(含硕士研究生 40 人、博士研究生 3 人)。本科生数占全 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84.64%。 表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29430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0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0 硕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4565 非全日制 202 博士研究生数 全日制 258 非全日制 0 留学生数 总数 516 其中:本科生数 473 硕士研究生数 40 博士研究生人数 3 授予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数(人) 0 普通预科生数 0 进修生数 0 成人脱产学生数 0 夜大(业余)学生数 11727 函授学生数 3273 网络学生数 0 自考学生数 0 中职在校生数(人) 0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1.2020 年招生录取 学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 24 个,文科招生省份 21 个。 包含普通类考生 5266 人,国家专项考生 450 人,地方专项考生 651 人,美术类 考生 350 人,核类单招考生 100 人,高水平运动队 4 人,免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 生 50 人,新疆扶贫定向等专项 29 人,依据台湾学测成绩录取台湾地区高中毕业 生 2 人。 2020 年,学校计划招生 6902 人,实际录取考生 6902 人;其中在湖南招生

3832人,占55.52%。 表2南华大学2020年全国招生分布情况 省份 人数 比例 比例 (人) (%) 省份人数八) () 省份人数()比例(%) 北京 6 0.09 安徽 149 2.16 四川 183 2.65 天津 32 0.46 福建 110 1.59 责州 35 0.51 河北 217 3.14 江西 135 1.96 云南 99 1.43 山西 43 0.62 山东 180 2.61 西 5 0.07 内蒙 130 1.88 河南 115 1.67 陕西 91 1.32 辽宁 66 0.96 湖北 96 1.39 甘肃 116 1.68 吉林 18 0.26 湖南 3832 55.52青海 23 0.33 黑龙 75 1.09 广东 481 6.97 宁夏 50 0.72 上海 20 0.29 广西 120 1.74新疆 57 0.83 江苏110 1.59海南100 1.45台湾 2 0.03 浙江 1251.81重庆 81 1.17合计6902 100 2.2020年招生主要特点 招生生源层次整体提升。2020年,我校在安徽、江西、福建、甘肃、吉林、 黑龙江、四川、新疆等8省全部升入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普通类招生批次全部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招生生源层次整体提升。 高分考生数量增加明显。2020年学校在全国高考总分为750的省份共录取 600分以上考生91名(其中湖南36人,河南33人,四川12人,浙江6人,河 北3人,云南1人),高分考生数量位列省属高校前列。其中湖南省普通类本科 一批理科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5人,最高分为623分。 湖南省理科投档线排位明显提升。学校在湖南普通类一本理科投档线排位有 较大提升。理科投档线556分,分数线排名从2019年的42899位提升到37568 位,提升5331位。文科类及其他专项理科类投档线情况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普通类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116分,理科投档线超一批招生控制线49 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55分,文科投档线超一批招生控制线16分 省外投档线稳中略进。广东、山西、辽宁、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宁夏 湖北等9个省的理科投档线排位较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山西、辽宁、 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6省市区文理科投档线排位均有提升。其余22个省 市文理科投档线排位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省外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142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91分。 特殊类型招生平稳有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了高水平运动队、部分核 4

4 3832 人,占 55.52%。 表 2 南华大学 2020 年全国招生分布情况 省份 人数 (人) 比例 (%) 省份 人数(人) 比例 (%) 省份 人数(人) 比例(%) 北京 6 0.09 安徽 149 2.16 四川 183 2.65 天津 32 0.46 福建 110 1.59 贵州 35 0.51 河北 217 3.14 江西 135 1.96 云南 99 1.43 山西 43 0.62 山东 180 2.61 西藏 5 0.07 内蒙 古 130 1.88 河南 115 1.67 陕西 91 1.32 辽宁 66 0.96 湖北 96 1.39 甘肃 116 1.68 吉林 18 0.26 湖南 3832 55.52 青海 23 0.33 黑龙 江 75 1.09 广东 481 6.97 宁夏 50 0.72 上海 20 0.29 广西 120 1.74 新疆 57 0.83 江苏 110 1.59 海南 100 1.45 台湾 2 0.03 浙江 125 1.81 重庆 81 1.17 合计 6902 100 2.2020 年招生主要特点 招生生源层次整体提升。2020 年,我校在安徽、江西、福建、甘肃、吉林、 黑龙江、四川、新疆等 8 省全部升入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在全国 31 个省(市、 自治区)普通类招生批次全部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招生生源层次整体提升。 高分考生数量增加明显。2020 年学校在全国高考总分为 750 的省份共录取 600 分以上考生 91 名(其中湖南 36 人,河南 33 人,四川 12 人,浙江 6 人,河 北 3 人,云南 1 人),高分考生数量位列省属高校前列。其中湖南省普通类本科 一批理科 600 分以上的考生有 35 人,最高分为 623 分。 湖南省理科投档线排位明显提升。学校在湖南普通类一本理科投档线排位有 较大提升。理科投档线 556 分,分数线排名从 2019 年的 42899 位提升到 37568 位,提升 5331 位。文科类及其他专项理科类投档线情况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普通类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116 分,理科投档线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49 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55 分,文科投档线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16 分。 省外投档线稳中略进。广东、山西、辽宁、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宁夏、 湖北等 9 个省的理科投档线排位较 2019 年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山西、辽宁、 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 6 省市区文理科投档线排位均有提升。其余 22 个省 市文理科投档线排位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省外理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142 分,文科最高分超一批招生控制线 91 分。 特殊类型招生平稳有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了高水平运动队、部分核

类专业单独招生工作。严格规范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命题、报名、资格审查、组织 考试、就业协议签订等工作环节,保障单招考试的平稳、安全。2020年,部分 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录取100人,圆满完成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工作任务。高水平运 动队招生有新举措。按照“宁缺毋溢”原则严把生源质量关,所有评审专家为校 外专家,进一步规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南华大学高层次 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南华校发[2019]36号),校党委书记高山、校长张 灼华亲自担任高层次人才引进联络人,围绕学科布局与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国际 视野和学术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教师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不 断优化: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学 校财务预算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全面保障教学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教学设施不断 改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满足需要:学校图书馆馆藏数字、纸质图书 资源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1人、外聘教师35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2194.775 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3:1。按折合学生数41480.9计算,生 师比为18.9. 学校目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 助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 师1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74人,其中2019年当 选2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1人,其中2019年当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3 人,其中2019年当选1人。 学校现建设有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层次研究 团队6个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79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53.1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3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 例为88.14%:“双师型”教师41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51%:具有工程 背景教师31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0.72%:具有行业背景教师429人,占 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58%: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82人

5 类专业单独招生工作。严格规范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命题、报名、资格审查、组织 考试、就业协议签订等工作环节,保障单招考试的平稳、安全。2020 年,部分 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录取 100 人,圆满完成核类专业单独招生工作任务。高水平运 动队招生有新举措。按照“宁缺毋滥”原则严把生源质量关,所有评审专家为校 外专家,进一步规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南华大学高层次 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南华校发[2019]36 号),校党委书记高山、校长张 灼华亲自担任高层次人才引进联络人,围绕学科布局与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国际 视野和学术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教师数量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不 断优化;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学 校财务预算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全面保障教学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教学设施不断 改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满足需要;学校图书馆馆藏数字、纸质图书 资源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501 人、外聘教师 350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2194.775 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23:1。按折合学生数 41480.9 计算,生 师比为 18.9。 学校目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 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 助者 1 人;新世纪优秀人才 24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国家级教学名 师 1 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6 人,省级高层次人才 74 人,其中 2019 年当 选 27 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21 人,其中 2019 年当选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其中 2019 年当选 1 人。 学校现建设有省部级教学团队 6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省级高层次研究 团队 6 个。 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798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53.16%;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1323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 例为 88.14%;“双师型”教师 413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27.51%;具有工程 背景教师 311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20.72%;具有行业背景教师 429 人,占 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28.58%;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82 人

另外,学校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共有临床教师近3000人。 表3折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鸭数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2019-2020学年 1501 350 2194.775 18.9 2018-2019学年 1461 313 2106.35 19.47 (二)本科主讲教师 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教师行为更加规范、价值导向更加明确、教 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得到较充分的保障,学校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完善本 科教学激励机制,强化本科教学在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对本科 主讲教师、教授授课进行了明确规定,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进行年度 考核。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889,占总课程门数的65.96%:课 程门次数为5947,占开课总门次的58.13%。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29,占总课程门数的25.45%:课程门次 数为1991,占开课总门次的19.46%。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85, 占总课程门数的23.92%:课程门次数为1858,占开课总门次的18.16%:主讲本 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2.30%。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477,占总课程门数的51.57%:课程门 次数为4580,占开课总门次的44.77%。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338,占总课程门数的46.72%:课程门次数为4097,占开课总门次的40.04%。 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3人,本学年全部主讲本科课程。 51.57 46.72 549 3.9 图2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6 另外,学校 4 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共有临床教师近 3000 人。 表 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2019-2020 学年 1501 350 2194.775 18.9 2018-2019 学年 1461 313 2106.35 19.47 (二)本科主讲教师 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激励机制,教师行为更加规范、价值导向更加明确、教 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得到较充分的保障,学校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完善本 科教学激励机制,强化本科教学在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对本科 主讲教师、教授授课进行了明确规定,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进行年度 考核。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889,占总课程门数的 65.96%;课 程门次数为 5947,占开课总门次的 58.13%。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729,占总课程门数的 25.45%;课程门次 数为 1991,占开课总门次的 19.46%。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685, 占总课程门数的 23.92%;课程门次数为 1858,占开课总门次的 18.16%;主讲本 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 82.30%。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477,占总课程门数的 51.57%;课程门 次数为 4580,占开课总门次的 44.77%。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 1338,占总课程门数的 46.72%;课程门次数为 4097,占开课总门次的 40.04%。 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 3 人,本学年全部主讲本科课程。 图 2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三)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研教改成绩突出,全校教师围绕课程思政、金课建设、新工科及新医 科建设、创新创业教有、质量保障体系等教研教改热点,持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与实践,示范效应不断凸显。入选教有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相继推介报 道,入选2018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承办“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湖南省智慧教学暨“金课”建 设模式圆桌会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在“地方高 校新工科建设高峰论坛暨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高 校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经验交流会”等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面向新经济的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 目结题验收中评为“优秀”,是湖南省属高校唯一获优项目。 本学年度,全体教师认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获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湖南省教育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9项,湖南省教有科学规划 课题13项。 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成绩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我校在“”全因普 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位列全国本科高校第173名、湖 南省属高校第3名。我校教师参加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现 场决赛,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两位获奖教师同时获得湖 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参加2020年湖南省信息 化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参加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 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获英语专业组一等奖1项,英语专业组三等奖2项, 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四)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采用“基本运行+教学专项”模式安排教学经费,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学 发展经费逐年增长,新增拨款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同时还积极争取其他经费支持 教学工作,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合作育人单位每年都安排专项或配套经费用于 实践教学: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9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9060.09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152.67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1755.43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078.52 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391.66元,生均实习经费为596.48元

7 (三)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研教改成绩突出,全校教师围绕课程思政、金课建设、新工科及新医 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教研教改热点,持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与实践,示范效应不断凸显。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相继推介报 道,入选 2018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 强;承办 “疫情下的中国与世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湖南省智慧教学暨“金课”建 设模式圆桌会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在“地方高 校新工科建设高峰论坛暨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高 校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经验交流会”等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面向新经济的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 目结题验收中评为“优秀”,是湖南省属高校唯一获优项目。 本学年度,全体教师认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获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41 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5 项,湖南省教育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3 项,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49 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 13 项。 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成绩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我校在“”全国普 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位列全国本科高校第 173 名、湖 南省属高校第 3 名。我校教师参加 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现 场决赛,共获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 项,两位获奖教师同时获得湖 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参加 2020 年湖南省信息 化教学竞赛,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5 项;参加 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 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获英语专业组一等奖 1 项,英语专业组三等奖 2 项, 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四)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采用“基本运行+教学专项”模式安排教学经费,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学 发展经费逐年增长,新增拨款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同时还积极争取其他经费支持 教学工作,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合作育人单位每年都安排专项或配套经费用于 实践教学;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9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9060.09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1152.67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1755.43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3078.52 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 391.66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596.48 元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