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投影变换 projection change

第五章 投影变换 (projection change)
第五章 投影变换 (projection change)

一、为什么要进行投影变换 投影变换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空间几何元素与 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或改变投射方向达到简化解题的 目的。 利用平行性的投影特性: 获得实长 获得实形、实角 利用积聚性投影特性 获得两几何元素的交集
一、为什么要进行投影变换 投影变换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空间几何元素与 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或改变投射方向达到简化解题的 目的。 利用平行性的投影特性: 获得实长 获得实形、实角 利用积聚性投影特性 获得两几何元素的交集

利用平行性获得实长 X X 实长 b 一般位置 特殊位置
利用平行性获得实长 一般位置 特殊位置 实长

利用平行性获得实形 实角 实形 X X 一般位置 特殊位置
利用平行性获得实形 一般位置 特殊位置 实角 实形

利用积聚性求点到面的距离、两公垂线距离、 面与面夹角等 b'c 实长 实长 实角
实长 实长 m ad a m bc k k d c b X a d d l k k c a b X c b l ed d a a b b c c X e θ 实角 利用积聚性求点到面的距离、两公垂线距离、 面与面夹角等

二、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a a 平行于新的投影面 垂直于新的投影面 P a 1.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 题位置。 2.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 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上页 下页 返回
V H A B a b a b 二、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 1. 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 题位置。 ⚫ 平行于新的投影面 ⚫ 垂直于新的投影面 2. 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 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P a' 1 b' 1 上页 下页 返回

三、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1.更换一次投影面 (1)新投影体系的建立 a X H ax H X H 旧投影体系X出 新投影体系日 A点的两个投影:a,a' A点的两个投影:a,a'1 上页 下页 返回
V H A a a ⚫ ⚫ ⚫ ax X ⒈ 更换一次投影面 ⚫ 旧投影体系 X —V H ⚫ 新投影体系 P1 H X1 — A点的两个投影:a,a A点的两个投影:a,a'1 ⑴ 新投影体系的建立 三、点的投影变换规律 X1 P1 a' 1 ax1 ⚫ ⚫ ⚫ V ⚫ H X P1 H X1 a a a' 1 ax ax1 . 上页 下页 返回

2) 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 a ea' X H &axi ax H P X ① aa'1⊥X H 般规律: 2 a'ax=a'ax 点的新投影和与它有关的原投影的连线,必垂直 于新投影轴。 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 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上页 下页 返回
ax1 ⚫ ⚫ V ⚫ H X P1 H X1 a a a' V 1 H A a ⚫ ⚫ ⚫ ax X X1 P1 a' 1 ax1 ⚫ ⑵ 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 aa' 1 ⊥ X1 a' 1ax1 = aax 点的新投影到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 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ax a 一般规律: 点的新投影和与它有关的原投影的连线,必垂直 于新投影轴。 . 上页 下页 返回

(3)求新投影的作图方法 更换V面 更换H面 a ax ●a1 H ax P H a。 X a 作图规律: 由点的不变投影向新投影轴作垂线, 并在垂线上量取一段距离,使这段距离等 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上页 下页 返回
⚫ ⚫ X V H a a ax 更换H面 ⑶ 求新投影的作图方法 ⚫ ⚫ V H X P1 H X1 由点的不变投影向新投影轴作垂线, 并在垂线上量取一段距离,使这段距离等 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a a X1P1 V ⚫ a1 ax ax1 ax1 更换V面 ● a' 1 作图规律: . . 上页 下页 返回

2.更换两次投影面 (1)新投影体系的建立 X2 按次序更换 a2 ax2 先把V面换成平面P1,PLH,得到中间新投影体系:X骨 再把H面换成平面2,P,LP,得到新投影体系:是, 上页 下页 返回
⒉ 更换两次投影面 先把V面换成平面P1, P1⊥H,得到中间新投影体系: P1 H X1 — 再把H面换成平面P2,P2⊥ P1,得到新投影体系: X2 —P1 P2 ⑴ 新投影体系的建立 按次序更换 A a V H a ax X X1 P1 a' 1 ax1 ⚫ P2 X2 ⚫ ⚫ ⚫ ax2 a2 ⚫ 上页 下页 返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投影法与三视图.ppt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9 Earthquake Resistance Design.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8 Light frame wood construction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7 Timber Connection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6 Design of Wood Member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5 Modern Timber Structure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4 Design of Timber Structure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3 Earthquake Design of Wood Structures.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2 Strength of Wood.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01 Introduction of this course(负责人:何敏娟).pdf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解答).doc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试题).doc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二.doc
- 同济大学:《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一.doc
- 《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术语词典.doc
- 《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Capacity of Oriented Strand Board Shear Walls with Overdriven Sheathing Nails.pdf
- 《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Bolted joints in glulam and structural timber composites.pdf
- 《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Analytical Model for Sheathing-to-Framing Connections in Wood Shear Walls and Diaphragms.pdf
- 《木结构 Timber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friction in single dowel joints.pdf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立体表面的交线(截交线与相贯线的画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轴测投影图.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制图)组合体的投影图.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制图)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图.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建筑制图)透视投影 perspective projection.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2章 点、线、面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2章 点、线、面的投影 2.1 三视图与点的投影.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7章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9章 结构施工图.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1章 制图基础.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6章 组合体的投影图.ppt
- 安徽科技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制图)第8章 建筑施工图(房屋施工图).ppt
- 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3 Bond and Anchorage.ppt
- 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4 Bending and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RC Structural Members.ppt
- 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1 Introduction(负责人:顾祥林).ppt
- 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2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of Concrete and Steel Materials.ppt
- 同济大学:《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Chapter 5 Shearing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s.ppt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高等混凝土结构试验资料.docx
- 同济大学:《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Course Report - Composite Structures 组合结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