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1)电偶极子辐射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Adsorption Scattering and Dispersion of Light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Adsorption Scattering and Dispersion of Light )

第一节 电偶极子辐射
第一节 电偶极子辐射

,电偶极子模型 模型 光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的电荷在入射光电矢量作用下做受迫振动。 光是电磁波 分子、原子 (E电矢量) (p-电偶极子) 电磁辐射 受迫振动 S=E×H p=ezk =eAcosatk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Explanation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Phenomena with dipole radiation) 1.电偶极子模型 ·模型 光通过物质时,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的电荷在入射光电矢量作用下做受迫振动。 光是电磁波 (E—电矢量) 分子、原子 (p-电偶极子) 受迫振动 p = ezk = eAcostk 电磁辐射 S = E H

辐射功率 HEXHI=EHs、1 E S==A0e424 32c个Si 当O=时=l 当=0时 0 min
·辐射功率 2 0 1 | | | | E c EH S = E H = = sin 32 e 2 2 2 2 4 0 cR A S I = = 2 = max 当 时 I = I 当 = 0 时 I = I min = 0

2.经典解释 模型 因为分子线度l为108cm,光的波长 为105cm,即2=103在均匀物质中,分子排列 十分有规律,非常密集。各分子将依次按入 射光到达该分子的相位做受迫振动且发出次级 电磁波。这些次级电磁波彼此间保持定的相 位关系。和惠更斯_菲涅耳原理中的次波有完 全相同的性质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Explanation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Phenomena with dipole radiation) 2.经典解释 ·模型 因为分子线度 l 为10-8cm,光的波长 十分有规律, 非常密集。 各分子将依次按入 为10-5cm,即 =103 l 在均匀物质中,分子排列 射光到达该分子的相位做受迫振动且发出次级 电磁波。这些次级电磁波彼此间保持一定的相 位关系。和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中的次波有完 全相同的性质

光在作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时分子做 受迫振动而发岀的次级电磁波与入射波叠加 结果使得沿入射光方向的合成波得到加强,而 其他方向上的合成波相消。且改变了合成波的 相位即改变了它的传播速度
光在作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时,分子做 受迫振动而发出的次级电磁波与入射波叠加, 结果使得沿入射光方向的合成波得到加强,而 其他方向上的合成波相消。且改变了合成波的 相位,即改变了它的传播速度

El E (b) 结合 Huygens.作图法,可以解释布儒斯 特定律。( Brewster law) 1o为 Brewster角 E1E2分别为入射光和折射光电矢量振 动方向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Explanation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Phenomena with dipole radiation) 结合Huygens作图法,可以解释布儒斯 特定律。 (Brewster law) i 10 为Brewster角 E1 , E2分别为入射光和折射光电矢量振 动方向

E a (b) 若反射方向垂直于折射光方向时,反射 光方向恰和袖平行,因而在这方向上没有次 波,所以无反射光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Explanation of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Phenomena with dipole radiation) 若反射方向垂直于折射光方向时, 反射 光方向恰和z轴平行,因而在这方向上没有次 波,所以无反射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4)光的色散.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3)光的散射.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2)光的吸收.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3)偏振光的干涉.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自然光、偏振光、马吕斯定律.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4-2)双折射.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9)分光仪器的分辨本领.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7)光通量和光亮度在光学系统中的传递.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5)光学系统的景深.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6)辐射度学.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8)光通过光学系统时的能量损失.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3)共轴球面系统及其基点.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4)光学系统的光阑.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3)仪器的分辨本领.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几何光学.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2)放大镜、放大本领.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3)单缝夫琅和费衍射.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6)矩阵光学.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4)共轴球面系统的组合.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5)透镜.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7-1)热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3)康普顿效应.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7-3)全息照相(Holography).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7-2)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5)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ppt
- 大学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6-2)激光.ppt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1)半导体的基本能带结构.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金属电子论(6.2)功函数和接触势差.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金属电子论(6.1)费密统计和电子热容量.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2)半导体中的杂质.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4)电导和霍耳效应.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3)半导体中电子的费密统计分布.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6)PN结.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7)金属一绝缘体一半导体和MOS反型层.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8)异质结.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题库习题答案(黄昆).pdf
- 《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半导体电子论(7.5)非平衡载流子.pdf
- 《引力论和宇宙论》PDF电子书.pdf
-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ture 23 分波法.pdf
-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ture 1 绪论(主讲:程檀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