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诗ppt课件

诗歌鉴赏复习 送别诗 城阳三中高三语文组 邹丹丹
诗歌鉴赏复习 送别诗 城阳三中高三语文组 邹丹丹

预习部分 课本中出现的此类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雨霖铃》柳永 《别董大》高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雨霖铃》 柳永 《别董大》 高适 课本中出现的此类诗歌: 预习部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拟人、直抒胸臆 情感:1、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表现出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 对朋友的赤诚之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拟人、直抒胸臆 情感:1、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表现出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 对朋友的赤诚之心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手法:写景方面,动静结合 抒情方面,借景抒情 情感:恋恋不舍的感情以及自己内心 的凄切迷惘与落寞 爷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手法:写景方面,动静结合 抒情方面,借景抒情 情感:恋恋不舍的感情以及自己内心 的凄切迷惘与落寞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手法:虚实结合 情感:离别时的不舍与别后的思念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情感:离别时的不舍与别后的思念 手法:虚实结合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自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情感:离别时的不舍 及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情感:离别时的不舍 及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

高考体坠比喻手法 对分别的无奈之情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006安徽)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⑨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 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2006安徽)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 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 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高考体验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对分别的无奈之情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比喻手法

(2)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 来表现思念之切。 方法小结 手1、点出手法 法2、结合诗句 类 3、表达的情感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 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 来表现思念之切。 方法小结 1、点出手法 2、结合诗句 3、表达的情感 手 法 类

(2007湖南)示长安君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 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 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 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联逐联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
(2007湖南)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 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 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 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 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 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 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 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 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 感,暗示了伤痛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 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 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 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 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 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 感,暗示了伤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10年高考试题汇编——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ppt课件.ppt
-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正确使用词语(词语:实词、虚词、成语、熟语).doc
-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语音).doc
-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字形).doc
- 2010年高考系统复习:考前必读优秀作文及点评.doc
- 201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系列(全套)_2010年高三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系列资料(全套).doc
- 2010年高考现代汉语实虚词辨析复习250例_2010高考现代汉语实虚词辨析复习250例.doc
- 2010年高考热点素材辑录.doc
-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102篇(含目录)合集_2010高考满分作文(正文部分).doc
-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102篇(含目录)合集_2010高考满分作文目录.doc
- 2010年高考标准化语文试卷_2010高考标准化试卷.doc
- 2010年高考最新语言运用预测题_2010高考最新语言运用预测题.doc
- 2010年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解题技法_2010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解题技法.doc
- 2010年高考文言文复习:词语考察_高考中的文言文词语考察.ppt
- 2010年高考搞笑作文片段汇编.doc
- 2010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ppt课件_2009学年(2010届)小说阅读复习.ppt
- 2010年高考字形专题复习(150题)_2010年高考字形.doc
- 2010年高考复习: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ppt课件.ppt
- 2010年高考复习:第一讲审题立意训练.doc
- 2010年高考复习:生活化语言运用ppt课件.ppt
- 2010年高考语文专题:正确使用熟语_2010高考语文专题.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新课改卷)_2010年高考语文临考答题方略与技巧.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闻阅读_湖北名校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闻阅读.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_湖北名校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解析_湖北名校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解析.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句默写指导与自测_湖北名校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句默写指导与自测.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_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
- 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出彩还要靠“灵感”.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广东卷】_2010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基础训练:正确使用词语_基础训练4 正确使用词语.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基础训练:识记汉字字形_2010年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语文基础训练2识记汉字字形.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基础训练:识记汉语字音_2010年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语文基础训练.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基础训练:辨析修改病句_基础训练7 辨析修改病句.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计划表_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计划表.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杂汇.doc
-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迎考--聚集课堂,决胜高考ppt课件.ppt
- 2010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0: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doc
- 2010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2:图文转换.doc
- 2010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
- 2010年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