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基础

第二章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基础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多轴传动系统中转矩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了解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以及学会分析实际 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基础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多轴传动系统中转矩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 ✓ 了解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以及学会分析实际 系统的稳定性

21单轴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单轴拖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机 电动机的驱动对象 生产机械 (n) +7 连接件 系统结构图 转距方向 电动机M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生产机械相连,由电动机M产生输 出转矩M,用来克服负载转矩L,带动生产机械以角速度o(或速 度n)进行运动
2.1 单轴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一、单轴拖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机M通过连接件直接与生产机械相连,由电动机M产生输 出转矩TM,用来克服负载转矩TL ,带动生产机械以角速度ω(或速 度n)进行运动。 电动机 电动机的驱动对象 连接件 系统结构图 转距方向

二、运动方程式 在机电系统中,IM、T、m(或n)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运动方 程式。 根据动力学原理,TMT、m(或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d M-7 2zdn..运动方程式 60 dt M 冗=Td……转矩平衡方程式 TM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Nm); TL-负载转矩(Nm); J一转动惯量(kg.m2); )一角速度(rad/s) n一速度( r/min )i t一时间(s) d 2T dn dt 60 dt 动态转矩(Nm)
二、运动方程式 在机电系统中,TM、TL、(或n)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运动方 程式。 根据动力学原理,TM、TL、(或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 t n J t T T J d d 60 2 d d M L = − = ……运动方程式 TM −TL = Td ……转矩平衡方程式 TM ─ 电动机的输出转矩(N.m); TL─ 负载转矩(N.m); J ─ 转动惯量(kg.m2); ─ 角速度(rad/s); n ─ 速度(r/min); t ─ 时间(s ); t n J t T J d d 60 2 d d d = = ─ 动态转矩(N.m)

传动系统的状态 根据运动方程式可知:运动系统有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1稳态(M=T时): do=0即 da ds0,o为常数,传动系统以恒速运动。 TM=T时传动系统处于恒速运动的这种状态被称为稳态。 2动态(TM≠时): M>T时:Ta=Jda d>0即a >0传动系统加速运动。 dt d 7M<T时:a=J<0,即dr<0,传动系统减速运动 TM≠TL时传动系统处于加速或减速运动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动 态
三、传动系统的状态 根据运动方程式可知:运动系统有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1.稳态(TM = TL时): 0 d d d = = t T J 即 0 d d = t ω ,ω为常数,传动系统以恒速运动。 TM =TL时传动系统处于恒速运动的这种状态被称为稳态。 2.动态(TM TL时): TM TL时: 0 d d d = t T J 即 0, d d t 传动系统加速运动。 TM TL时: 0, d d d = t T J 即 0, d d t 传动系统减速运动。 TM TL 时传动系统处于加速或减速运动的这种状态被称为动 态

四、TMn、T1、n的参考方向(2 因为电动机和生产机械以共同的转速旋转,所以,一般以o (或n)的转动方向为参考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拖动转距促进运动;制动转距阻碍运动。 1.T的符号与性质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取与n相同的符号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m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反的符号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符号相同)时,T为 拖动转距,否则为制动转距。 2.T的符号与性质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取与n相反的符号;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同的符号; 当T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符号相反)时,T为拖 动转距,否则为制动转距
四、TM、TL、n的参考方向(2) 因为电动机和生产机械以共同的转速旋转,所以,一般以ω (或n)的转动方向为参考来确定转矩的正负。 当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取与n相同的符号; 1. TM的符号与性质 当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反的符号; 当TM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符号相同)时,TM为 拖动转距,否则为制动转距。 拖动转距促进运动;制动转距阻碍运动。 当TL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时,取与n相反的符号; 2. TL的符号与性质 当TL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反时,取与n相同的符号; 当TL的实际作用方向与n的方向相同(符号相反)时,TL为拖 动转距,否则为制动转距

举例:如图所示电动机拖动重物上升和下降 设重物上升时速度n的符号 为正,下降时m的符号为负。 n((n()()n((m()() 当重物上升时: T为正,T为正。 T、T、n的方向如图(a) G G 所示。运动方程式为: 2n dn TM-T 60 dt 因此重物上升时,TM为拖动转矩,T为制动转矩 当重物下降时:TM为正,T为正。 T、T、n的方向如图(b)所示。运动方程式为 TM-TL =-< dn 2丌dn 60 dt 60 dt 因此重物下降时,T为制动转矩,T为拖动转矩
举例:如图所示电动机拖动重物上升和下降。 设重物上升时速度n的符号 为正,下降时n的符号为负。 当重物上升时: TM、TL、n的方向如图(a) 所示。运动方程式为: t n T T J d d 60 2 M L − = 因此重物上升时,TM为拖动转矩,TL为制动转矩。 当重物下降时: TM、TL、n的方向如图(b)所示。运动方程式为: t n T T J d d 60 2 M L − = − 即: t n T T J d d 60 2 L M − = 因此重物下降时,TM为制动转矩,TL为拖动转矩。 TM为正,TL为正。 TM为正,TL为正

2.2多轴拖动系统的简化 、多轴拖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蜗轮蜗杆等)与生产机 械相连,如图所示: M)因 为了对多轴拖动系统进行运行状态的分析,一般是将多轴拖动 系统等效折算为单轴系统。 折算的原则是:静态时,折算前后系统总的传输功率不变
2.2 多轴拖动系统的简化 为了对多轴拖动系统进行运行状态的分析,一般是将多轴拖动 系统等效折算为单轴系统。 一、多轴拖动系统的组成 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如减速齿轮箱、蜗轮蜗杆等)与生产机 械相连,如图所示: 折算的原则是:静态时,折算前后系统总的传输功率不变

、负载转矩的折算 假设电动机以ω角速度旋转,负载转矩T折算到电动机轴 上的负载转矩为r,而生产机械的转动速度为on。则电动机输 出功率P和负载所需功率P1分别为: M·eq 考虑传动机构在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有损耗,这个损耗可用效率 来表示,且 减速机构的输出功率ToL nC=减速机构的输入功率ˉ M 则生产机械上的负载转矩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矩为: 几mLTL ncam ncj 式中:”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动时的传动效率 OM 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
二、负载转矩的折算 假设电动机以ωM角速度旋转,负载转矩TL折算到电动机轴 上的负载转矩为Teq,而生产机械的转动速度为ωL 。则电动机输 出功率PM和负载所需功率PL分别为: PM M Teq = • PL =L •TL 考虑传动机构在传输功率的过程中有损耗,这个损耗可用效率 ηc来表示,且 eq M L L C T T = = 减速机构的输入功率 减速机构的输出功率 则生产机械上的负载转矩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矩为: j T T T c L c M L L eq = = 式中:ηc—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动时的传动效率; L M j = —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

2.3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在同一轴上,负载转矩和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生产机 械的机械特性。 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恒转矩型机械特性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反抗转矩和位能转矩两种 分别如图所示 1.反抗转矩:又称摩擦性转矩,其特点如下: 转矩大小恒定不变 √作用方向始终与速度m的方向相反,当m的方向发生变化 时,它的作用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恒与运动方向相反,即 总是阻碍运动的
2.3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在同一轴上,负载转矩和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生产机 械的机械特性。 一、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恒转矩型机械特性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反抗转矩和位能转矩两种。 分别如图所示: 1.反抗转矩:又称摩擦性转矩,其特点如下: ✓ 作用方向始终与速度n的方向相反,当n的方向发生变化 时,它的作用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恒与运动方向相反,即 总是阻碍运动的。 ✓转矩大小恒定不变;

按关于转矩正方向的约定可知,反抗转矩恒与转速n取相同的 符号,即n为正方向时T为正,特性在第一象限;n为负方向时T为 负,特性在第三象限。 n
按关于转矩正方向的约定可知,反抗转矩恒与转速n取相同的 符号,即n为正方向时TL为正,特性在第一象限;n为负方向时TL为 负,特性在第三象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述.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三维实体造型.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计算机绘图.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装配图.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零件图.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常用件.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连接件.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组合体的视图.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体的视图.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回转体表面交线.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立体的投影.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投影变换.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ppt
- 东北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投影和视图.ppt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2.doc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1/2.doc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五.doc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1)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4)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5)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和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7)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参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3)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1)常用电器元件.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9.1)概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9.4)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和基本的逻辑指令.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9.5)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电力电子学——晶闸管及其基本电路(10.1)前言.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电力电子学——晶闸管及其基本电路(10.3)三相可控整流电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