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3 惯性主轴

4.5.3 惯性主轴 一,实验现象 图示转子系统,转子质量相对转轴分别为对称分布(图4.5.3-1),偏心分布(图4.5.3-2) 和偏角分布(图4.5.3-3)。当转子以匀角速度0绕:轴转动时,图4.5.3-1系统转轴保持直线 状,转子平稳运转,图4.5.3-2系统与图4.53-3系统转轴发生挠曲变形,弹性转轴绕原几何 轴线作弓状回转。转子系统发生振动。 二.原理分析 图4.5.3-1系统,转子对称质量m1=m2=m绕z轴 A张一NA 转动,0=cons1,惯性力F=F=mo2r。因惯性 m r m 4- 力自成平衡力系,转轴保持铅真状态,轴承A、B处 无附加动反力。可见,当转轴为对称轴且过转子质心时, B→Ng 不引起轴承处附加动反力。这样的轴称为中心惯性主 轴。z轴是该双质点转子的惯性主轴,且为中心惯性主 图4.5.3-1 轴。 图4.5.3-2系统,转子偏心质量m绕z轴转 动,0=cons1,不平衡惯性力F=mo2r使转轴发生 -→* 弯曲变形,轴承A、B处出现附加动反力。z轴垂直 于转子对称面,所以z轴是该单质点转子在0点的惯性 NB←B 主轴,但不是中心惯性主轴。 图4.5.3-2 图4.5.3-3系统,转子偏角质量 m m=m2=m绕 z轴转动,0=const,惯性力 1 E=F,=mo1sin9组成惯性力 偶使转轴发生挠曲 B→NB 变形,轴承A、B存在附加动反 力。二轴过转子质 图4.5.3-3 心,但不垂直于转子对称面,所以2 轴不是该双质点转 子的惯性主轴,更不是中心惯性主轴。 60
60 4.5.3 惯性主轴 一.实验现象 图示转子系统,转子质量相对转轴分别为对称分布(图 4.5.3-1),偏心分布(图 4.5.3-2) 和偏角分布(图 4.5.3-3)。当转子以匀角速度 绕 z 轴转动时,图 4.5.3-1 系统转轴保持直线 状,转子平稳运转,图 4.5.3-2 系统与图 4.5.3-3 系统转轴发生挠曲变形,弹性转轴绕原几何 轴线作弓状回转。转子系统发生振动。 二.原理分析 图 4.5.3-1 系统,转子对称质量m1 m2 m 绕 z 轴 转动, const ,惯性力 * * 2 F F m r 1 2 。因惯性 力自成平衡力系,转轴保持铅直状态,轴承 A 、 B 处 无附加动反力。可见,当转轴为对称轴且过转子质心时, 不引起轴承处附加动反力。这样的轴称为中心惯性主 轴。 z 轴是该双质点转子的惯性主轴,且为中心惯性主 轴。 图 4.5.3-2 系 统 , 转 子 偏 心 质 量 m 绕 z 轴 转 动, const , 不平衡惯性力 F m r * 2 使转轴发生 弯曲变形,轴承 A 、 B 处出现附加动反力。 z 轴垂直 于转子对称面,所以 z 轴是该单质点转子在o 点的惯性 主轴,但不是中心惯性主轴。 图 4.5.3-3 系统,转子偏角质量 m1 m2 m 绕 z 轴 转 动 , const , 惯 性 力 * * 2 1 2 F F m l sin 组成惯性力 偶使转轴发生挠曲 变形,轴承 A 、 B 存在附加动反 力。 z 轴过转子质 心,但不垂直于转子对称面,所以 z 轴不是该双质点转 子的惯性主轴,更不是中心惯性主轴。 z * F2 NB NA m1 m2 B A r r 图 4.5.3-1 * F1 * F o NA z r A B m NB 图 4.5.3-2 * F2 m2 m1 图 4.5.3-3 NA z l l A B * F2 NB

三,应用实例 当转子质量偏心分布或和偏角分布时,惯性力不能自成平衡力系,从而使轴承出现附加 动反力。轴承附加动反力随转轴转动而呈周期性变化,引起转子系统振动,这将使轴承和转 子部件受损。为避免出现轴承附加动反力,控制振动,工程上通常要对旋转机械的高速转子 在使用前进行静平衡和动平衡试验,使其转轴成为中心惯性主轴。 四.思考题 1.如何判断转轴是惯性主轴或中心惯性主轴? 2.轴承处不出现附加动反力的条件是什么? 五.附录:惯性主轴理论简介 1.惯性积 如图4.5.3-4所示,一个刚体对给定的直角坐标系Oz具 有三个惯性积,可分别表示为 J==∑ Jx=∑max Jy=∑my 可以看到,惯性积与转动惯量一样,也是表示刚体的质量对直 角坐标系Oxz分布的几何性质的物理量。 2.惯性主轴和中心惯性主轴 图4.5.3-4 若刚体对于通过某点的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此坐标轴 称为刚体在该点的惯性主轴。例如在直角坐标系Oz中,J=Jx=0,则z轴就是刚体 在O点的惯性主轴。通过刚体上任一点,都有三个互相垂直的惯性主轴。 通过质心的惯性主轴,称为中心惯性主轴。利用刚体的某些对称性可以方便地确定刚体 在某点的惯性主轴。(1)若刚体有质量对称面,则垂直于该平面的任何轴都是惯性主轴。因 为刚体内有一坐标为(x,y,z)的质点,必有质量相同坐标为 (x,y,-)的质点与它对应,则J-∑m2=0, Jy=0 J=0 Jx=∑mx=0,所以垂直于该平面的任何轴都是惯性主轴。 M (2)若刚体有质量对称轴,则该轴必为中心惯性主轴。设Oz 轴为对称轴,因为刚体内有一质点,坐标为(x,y,z),必有相同 质量另一质点,坐标为(-x,-,)与其对应,则 J:=∑z=0,Jx=∑mx=0,所以Oz轴是惯性主轴, 图4.5.3-5 61
61 三.应用实例 当转子质量偏心分布或和偏角分布时,惯性力不能自成平衡力系,从而使轴承出现附加 动反力。轴承附加动反力随转轴转动而呈周期性变化,引起转子系统振动,这将使轴承和转 子部件受损。为避免出现轴承附加动反力,控制振动,工程上通常要对旋转机械的高速转子 在使用前进行静平衡和动平衡试验,使其转轴成为中心惯性主轴。 四.思考题 1. 如何判断转轴是惯性主轴或中心惯性主轴? 2. 轴承处不出现附加动反力的条件是什么? 五.附录:惯性主轴理论简介 1. 惯性积 如图 4.5.3-4 所示,一个刚体对给定的直角坐标系 Oxyz 具 有三个惯性积,可分别表示为 J myz yz J mzx zx J mxy xy 可以看到,惯性积与转动惯量一样,也是表示刚体的质量对直 角坐标系 Oxyz 分布的几何性质的物理量。 2. 惯性主轴和中心惯性主轴 若刚体对于通过某点的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此坐标轴 称为刚体在该点的惯性主轴。例如在直角坐标系 Oxyz 中,J yz J zx 0 ,则 z 轴就是刚体 在 O 点的惯性主轴。通过刚体上任一点,都有三个互相垂直的惯性主轴。 通过质心的惯性主轴,称为中心惯性主轴。利用刚体的某些对称性可以方便地确定刚体 在某点的惯性主轴。(1)若刚体有质量对称面,则垂直于该平面的任何轴都是惯性主轴。因 为刚体内有一坐标为 (x, y,z) 的质点,必有质量相同坐标为 (x, y,z) 的 质 点 与 它 对 应 , 则 J yz myz 0 , J zx mzx 0 ,所以垂直于该平面的任何轴都是惯性主轴。 (2)若刚体有质量对称轴,则该轴必为中心惯性主轴。设 Oz 轴为对称轴,因为刚体内有一质点,坐标为(x, y,z),必有相同 质 量 另 一 质 点 , 坐 标 为 (x,y,z) 与 其 对 应 , 则 J yz myz 0,J zx mzx 0 ,所以 Oz 轴是惯性主轴, z y x mi i x i y i z 图 4.5.3-4 O o(c) x y z * M z J yz 0 0 zx J 图 4.5.3-5

又因刚体质量关于该轴对称分布,该轴一定过质心,所以该轴又为中心惯性主轴。 3.轴承附加动反力为零的条件 转子轴承附加动反力是惯性力引起的,避免出现转子轴承附加动反力在工程上具有重 要意义,要使轴承附加动反力等于零必须使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惯性力系对与转轴:垂直 的x轴和y轴的矩等于零,即 F*=-Ma。=0 M=J-J-02=0 My=Jxa+J@2=0 要使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必须有a。=0,这相当于转轴过质心(见图4.5.3-5),要使惯性 力系对x轴、y轴的矩等于零,必须有对转轴2的惯性积J=Jx=0,这相当于转轴是 刚体的惯性主轴(见图4.5.3-2)。因此刚体绕定轴转动时,避免出现轴承附加动反力的条件 是:刚体的转轴是中心惯性主轴。 4.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质心在转轴轴线上的情况称为静平衡,实现了静平衡的转子其惯性力系的主矢为 零。 当刚体绕任一中心惯性主轴作匀速转动时其惯性力自成平衡力系,这种现象称为动平 衡。实现了动平衡的转子,其惯性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均为零。轴承无附加动反力,因此静平 衡是动平衡的必要条件,但能够静平衡的转子,不一定能实现动平衡。可以看到转动刚体动 平衡的要求与刚体转轴为中心惯性主轴的条件是一致的。因此,转动刚体实现动平衡的过程 也就是刚体转轴成为中心惯性主轴的过程。 62
62 又因刚体质量关于该轴对称分布,该轴一定过质心,所以该轴又为中心惯性主轴。 3. 轴承附加动反力为零的条件 转子轴承附加动反力是惯性力引起的,避免出现转子轴承附加动反力在工程上具有重 要意义,要使轴承附加动反力等于零必须使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惯性力系对与转轴 z 垂直 的 x 轴和 y 轴的矩等于零,即 0 * F M ac 0 * 2 M x J zx J yz 0 * 2 M y J yz J zx 要使惯性力系主矢等于零,必须有 0 c a ,这相当于转轴过质心(见图 4.5.3-5),要使惯性 力系对 x 轴、y 轴的矩等于零,必须有对转轴 z 的惯性积 J yz J zx 0 ,这相当于转轴是 刚体的惯性主轴(见图 4.5.3-2)。因此刚体绕定轴转动时,避免出现轴承附加动反力的条件 是:刚体的转轴是中心惯性主轴。 4. 静平衡和动平衡 转子质心在转轴轴线上的情况称为静平衡,实现了静平衡的转子其惯性力系的主矢为 零。 当刚体绕任一中心惯性主轴作匀速转动时其惯性力自成平衡力系,这种现象称为动平 衡。实现了动平衡的转子,其惯性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均为零。轴承无附加动反力,因此静平 衡是动平衡的必要条件,但能够静平衡的转子,不一定能实现动平衡。可以看到转动刚体动 平衡的要求与刚体转轴为中心惯性主轴的条件是一致的。因此,转动刚体实现动平衡的过程 也就是刚体转轴成为中心惯性主轴的过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2 高速自转陀螺的规则进动.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1 陀螺仪.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4 连杆质心与转动惯量的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3 隔振系数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2 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1 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第三五章_1.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第三五章.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第七章.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第一二章.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参考习题答案9.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参考习题答案7-8.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参考习题答案6.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料热力学_参考习题答案1-5.doc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热单词英汉对照_材热单词(英-汉).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材热单词英汉对照_材热单词(汉-英).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2014课件_Nature why do we have heating.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2014课件_lecture 9 Electrochemistry I.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2014课件_lecture 8 Chemical Equilibrium.pdf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资源_2014课件_lecture 7 Equilibrium.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4相对运动中的哥氏惯性力.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5 动力消振器.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5.6 弦振动的振型.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6.1 非惯性系平台认识与傅科摆.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6.2 复杂物体质心位置与转动惯量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6.3 陀螺力矩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6.4 动量矩守恒.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4.7 单圆盘转子的临界转速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 拉伸.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0 薄壁构件拉伸.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1 压杆稳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2 冲击载荷系数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3 单层复合材料弹性常数的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14 不同截面结构的扭转.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2 扭转.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3 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的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4 冲击.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5 金属疲劳.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6 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pdf
-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5.7 偏心拉伸.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