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四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0
文件大小:1.0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 第五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第七讲 中国的改革之路:成就、经验、问题 4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8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第十二讲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4 第十三讲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 第十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〇一七一一-二〇一八学年第学期总计64学时;包括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姓名职称总学时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使用教材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清晰的了课解和认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程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教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学论成果,作为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的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〇一七 ——-二〇一八学年第 学期 姓 名 职称 总学时 总计64学时;包括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16学 时。 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 成果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清晰的了 解和认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 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 论成果,作为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章节章学时名2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4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4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第四讲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理4第五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论教4第六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学4第七讲中国的改革之路:成就、经验、问题学时8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4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配4第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第十一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第十二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2第十三讲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第十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年月日通过教学,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教学设计。继而在第一讲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教学合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具体过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目的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具有的重大意义,从而为以后各讲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教本课程的教学说明学内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容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及(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计(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背景。包括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理 论 教 学 学 时 分 配 章 节 章 名 学 时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4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 第四讲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 第五讲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第七讲 中国的改革之路:成就、经验、问题 4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8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第十二讲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4 第十三讲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 第十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4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首先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 教学设计。继而在第一讲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 合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具体过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 果具有的重大意义,从而为以后各讲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本课程的教学说明 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总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背景。包括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 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本课程的逻辑结构本课程首先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果及认识基础然后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历史基础上,全面展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三、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本课程在对教材各章节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共设14个专题。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u教学导入播放视频: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失败提出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为什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二)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u教学提示基于学生此前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上部分教学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U教学提示这一部分作为本讲重点,须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特别需要重点分析延安整风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三)延安整风与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的认识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的逻辑结构 本课程首先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果及认识基础, 然后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 思想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历史基础上,全面展开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三、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 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本课程在对教材各章节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共设14 个专题。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u 教学导入 播放视频:袁世凯称帝、辛亥革命失败 提出问题:为什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不通?中国的先进知识分 子在经过反复比较后为什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二)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u 教学提示 基于学生此前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上部分教学主要以提问的 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u 教学提示 这一部分作为本讲重点,须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具体的、历史的 分析。特别需要重点分析延安整风的起因、过程及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三)延安整风与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的认识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 中。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教学重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点、难二、教学难点点及教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二、教学方法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视录像等教学手段。一、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作业、思二、阅读材料考题(讨论题)、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阅读材料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课后记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一)年月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把握毛泽东思教学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目的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历史情境再现中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教教学导入u学播放视频:《走近毛泽东》(剪辑)内提出问题:我看毛泽东。容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具体历史情境思考毛泽东及其创立的毛泽东思及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地位。设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计(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从理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视录像等教学手 段。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阅读材料 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 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一)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把握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历史情境再现中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人 格魅力。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u 教学导入 播放视频:《走近毛泽东》(剪辑) 提出问题:我看毛泽东。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具体历史情境思考毛泽东及其创立的毛泽东思 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 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从理

论上论证了这一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通过毛泽东及其他共产党人的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错中的开创性地位2、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教学难点教学重1、怎样认识和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点、难要地位?点及教三、 教学方法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播放教学专题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专题片。一、思考题1、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业、思3、怎样看待毛泽东时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考题(讨二、阅读材料论题)、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阅读材料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2、《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3、[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

论上论证了这一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通过毛泽 东及其他共产党人的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 展开而走向成熟。 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 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错中的开创性地位 2、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和理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 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播放教学专题片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 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专题片。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怎样看待毛泽东时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 二、阅读材料 1、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 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3、[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更性飞跃(之二)日年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中的两个独创性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各自的形成过程,把握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教学认识在上述理论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目的论与中国实际形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更充分的认识。教u导入教学学提出问题: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内论成果,其最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是什么?容三、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设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计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材料与问题u播放视频:《见证-辞亥迎子-1947》(剪辑)提出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对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U材料与问题播放视频:《三湾改编》(剪辑)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同新旧军阀的军队有什么根本区别?3、党的建设。四、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3、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据(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2、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3、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二)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中的两个独创性内容,即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各自的形成过程,把握其主要内容,并进一步 认识在上述理论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 论与中国实际形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毛泽东思想的 历史地位有更充分的认识。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u 导入教学 提出问题: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其最具有原创性的内容是什么? 三、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见证-辞亥迎子-1947》(剪辑) 提出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对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依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三湾改编》(剪辑) 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同新旧军阀的军队有什么根本区 别? 3、党的建设。 四、毛泽东思想的独特内容之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过程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根据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2、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 3、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五、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巩固政权与实现祖国统一6、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失误与错误1,毛泽东的错误,是失误而不是罪过2,毛泽东的错误,是探索过程的失误3、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毛泽东晚年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二、教学难点难1、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点及教三、教学方法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把握相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一、思考题1、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业、思考2、怎样评价毛泽东时代?题(讨论二、阅读材料题)、阅读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年月日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教学涵,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把握其主要内容及历目的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教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学u教学导入内

五、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1、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 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巩固政权与实现祖国统一 6、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二)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失误与错误 1,毛泽东的错误,是失误而不是罪过 2,毛泽东的错误,是探索过程的失误 3、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毛泽东晚年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看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把握相关理 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一、思考题 1、怎样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怎样评价毛泽东时代? 二、阅读材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 涵,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把握其主要内容及历 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对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教 学 内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u 教学导入

容在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通过图片资料介绍邓小平辉煌的人生和"三落及三起“的传奇经历,在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其认识邓小设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计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u教学设计2播放视频资料《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剪辑),帮助学生了解时代主题转换的历史背景。2通过美苏核均势的形成、美苏两国国力的衰弱、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因素分析世界局势变化的缘由。(二)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三)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U教学例证:改革开放中特区的设立及其引发的争论:邓小平对经济特区政策的思考与决策。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提出命题;第二阶段——形成轮廓;第三阶段一一走向成熟。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5、其他方面内容。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教学重一、教学重点点、难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点及教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学方法二、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容 及 设 计 在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通过图片资料介绍邓小平辉煌的人生和"三落 三起"的传奇经历,在加深学生对邓小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其认识邓小 平理论的形成、内容及其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 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u 教学设计 ² 播放视频资料《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剪辑),帮助学生了解时代主 题转换的历史背景。 ² 通过美苏核均势的形成、美苏两国国力的衰弱、苏攻美守态势的出 现、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等因素分析世界局势变化的缘由。 (二)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 据。 (三)实践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 展的现实根据。 u 教学例证:改革开放中特区的设立及其引发的争论;邓小平对经济 特区政策的思考与决策。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命题; 第二阶段——形成轮廓; 第三阶段——走向成熟。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5、其他方面内容。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的开创性的 贡献。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一、思考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哪些?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二、讨论题你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作业、思考题(讨二、阅读材料论题)、1、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阅读材料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2、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课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页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二)日年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教学景,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目的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教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u教学导入内在本节基本内容的教学之前,先介绍江泽民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容学。及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计(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U材料与问题播放视频:《1999年北约袭击我使馆、法轮功、两国论》、(剪辑)提出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给我们党提出了哪些挑战?(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四)江泽民同志长期以来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认识基础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哪些?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讨论题 你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二、阅读材料 1、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 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2、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文选》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 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课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二)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 景,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 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具有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 学 内 容 及 设 计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u 教学导入 在本节基本内容的教学之前,先介绍江泽民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 学。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 u 材料与问题 播放视频:《1999年北约袭击我使馆、法轮功、两国论》(剪辑) 提出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给我们 党提出了哪些挑战? (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 实依据。 (四)江泽民同志长期以来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认识基础 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二)"三个代表"的辨证统一关系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第三节科学发展观u教学导入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介绍胡锦涛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学。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一)什么是发展观是指关于发展的本质、自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1、对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反思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基础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U案例分析:“拉美陷"及其启示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教学重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教学重二、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点、难点及教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学方法三、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作业、思一、思考题考题(讨1、怎样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论题)、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阅读材料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三个代表"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 理论武器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u 教学导入 展开本节教学之前,首先介绍胡锦涛同志的简历,以引入本节教学。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一)什么是发展观 是指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1、对以GDP增长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反思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基 础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诸多矛盾与挑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 基础 3、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u 案例分析:"拉美陷阱"及其启示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一、教学重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讨论等。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穿插播放相关教学视频。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阅读材料 一、思考题 1、怎样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 化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 义?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