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B卷(试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一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B) 题号 客观性试题 作文 总分 核分人 分值 70 30 100 得分 (注意:机读题的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 单项选择题(1X1X50=5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上)(机读题)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本质区是他(她)的 A思维 B.劳动 C.道德 D.社会关系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A.基础 B.内容 C.本质 D.表现形式 4.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的价格 C.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 D.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5.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A绝对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社会价值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周期性 C.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性 D.消费过程的周期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1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1页 共 6 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B) 题号 客观性试题 作文 总分 核分人 分值 70 30 100 得分 (注意:机读题的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50=50 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上)(机读题)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本质区是他(她)的 A.思维 B.劳动 C.道德 D.社会关系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A.基础 B.内容 C.本质 D.表现形式 4.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的价值 B.劳动的价格 C.劳动价值的转化形式 D.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5.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社会价值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周期性 C.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性 D.消费过程的周期性

7马克思认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货币理论 D.价值规律理论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9.下列属于马克思经济学特有的范畴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利润 D利息 1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扩大剥削 B.扩大生产规模 C.提高竞争能力 D增加资本总量 11.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劳动 D.语言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3.爱因斯坦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自身中会出现“尺缩钟慢”的情形,这说明时间和 空间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客观性 15.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做法,主要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 D.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17.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自我否定 B.联系 C.发展 D.“扬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2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2页 共 6 页 7.马克思认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货币理论 D.价值规律理论 8.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9.下列属于马克思经济学特有的范畴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利润 D.利息 10.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扩大剥削 B.扩大生产规模 C.提高竞争能力 D.增加资本总量 11.在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劳动 D.语言 12.“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3.爱因斯坦认为,高速运动的物体自身中会出现“尺缩钟慢”的情形,这说明时间和 空间具有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绝对性 D. 相对性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规律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客观性 15.人类社会的物质承担者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做法,主要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抓住主要矛盾的原理 D.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17.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自我否定 B.联系 C.发展 D.“扬弃

18.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1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存在方式是 A.实践 B.劳动 C.生产 D.工作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1.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根本关系是 A.审美关系 B.价值关系 C认识关系 D.实践关系 2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 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 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3我们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分别对事物不同属性的认识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24.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 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 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5.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6.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理论成就是创立 A剩余价值学说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3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3页 共 6 页 18.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19.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存在方式是 A.实践 B.劳动 C.生产 D.工作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1.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根本关系是 A.审美关系 B.价值关系 C.认识关系 D.实践关系 22.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 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 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3.我们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分别对事物不同属性的认识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24.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 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 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5.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6.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理论成就是创立 A.剩余价值学说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D.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2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系统性 B.客观实在性 C.规律性 D.运动性 28.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29.“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3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 A.认真读书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用什么学什么 3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 A.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能不能变精神的问题 D.精神能不能变物质的问题 33.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反映论与先验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4.真理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有用性 D.相对性 35.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A.从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出发 B.从客观事物的全面内容出发 C.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 D.从客观事物的规律出发 3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 A.由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特点决定的 B.由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 C.由实践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 D.由实践的历史性特点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4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4页 共 6 页 2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系统性 B.客观实在性 C.规律性 D.运动性 28.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系统的观点 29.“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一著名命题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3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是 A.认真读书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用什么学什么 3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 A.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能不能变精神的问题 D.精神能不能变物质的问题 33.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反映论与先验论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4.真理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有用性 D.相对性 35.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A.从客观事物的各种联系出发 B.从客观事物的全面内容出发 C.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 D.从客观事物的规律出发 36.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 A.由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特点决定的 B.由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决定的 C.由实践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 D.由实践的历史性特点决定的

37.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庭关系 38.对社会性质和面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思想文化 39.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政治制度 B.政治设施 C.政治组织 D.国家政权 40.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社会基本矛盾 41.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42.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4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是 A朴素唯物主义方法 B.形而上学方法 C.辩证法方法 D.唯心主义方法 46.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坚持了 A.辩证法 B.唯物论 C.决定论 D.非决定论 47.“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原理B.矛盾的系统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变动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5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5页 共 6 页 37.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庭关系 38.对社会性质和面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思想文化 39.政治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政治制度 B.政治设施 C.政治组织 D.国家政权 40.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社会基本矛盾 41.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42.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4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是 A 朴素唯物主义方法 B.形而上学方法 C.辩证法方法 D.唯心主义方法 46.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坚持了 A.辩证法 B.唯物论 C.决定论 D.非决定论 47.“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B.矛盾的系统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变动性原理

48.小麦从“麦种一一麦株一一麦穗”这种生长过程所体现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运动规律 49.“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 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这段论述说明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 A.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事情 B.一定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 C.一定要善于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D.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5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二、判断题(1X1X20=20分。找到答题卡中相对应的题号,命题正确的把“A” 涂上,命题错误的把B”涂上)(机读题) 51.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2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5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4.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5.形而上学最严重的缺点是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诡辩论。 5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8.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59.量变质变规律揭示出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0.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1.人能够改变规律。 62.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63.真理是多元的。 64.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65.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66.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7.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68.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6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6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6页 共 6 页 48.小麦从“麦种——麦株——麦穗”这种生长过程所体现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运动规律 49.“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 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这段论述说明我们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 A.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事情 B.一定要有理想和奋斗目标 C.一定要善于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D.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5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必然性 C.稳定性 D.系统性 二、判断题(1X1X20=20 分。找到答题卡中相对应的题号,命题正确的把“A” 涂上,命题错误的把“B”涂上)(机读题) 51.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2.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5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4.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5.形而上学最严重的缺点是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诡辩论。 5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8.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59.量变质变规律揭示出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0.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1.人能够改变规律。 62.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63.真理是多元的。 64.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65.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66.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7.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68.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6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7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得分 阅卷人 三、作文(选择材料一或者选择材料二,根据材料所叙 述的内容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满分为 30分。如果你选择了“材料一”,你就在“材料一”后面写上 “我选择材料一拟题作文”;如果你两组材料都作了,阅卷老 师只评阅和“材料一”相对应的那篇作文。请将作文写在作 文纸上) 请你注意:(1)同给定的材料一或材料二没有关系的作文记“0”分;机械 抄写材料、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的作文记“0”分。 (2)总体上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够800字,字数给“8”分;每不足100 字扣去“1”分。 材料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 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千古名言,不仅全面、充分、 准确地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而且富有高深的人生启迪意义。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因骄傲产生祸种使福转化为祸,是人世间特别常 见的事情。所以,老子多方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福而祸,把好事变成坏事。他 指出做人要学会“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就是说,做人做事做得越完满,就越 要感到有缺陷才对:他认为“功成身退,天之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 是说,个人做事得来功名利禄,都要顺其自然,不可邀功争名夺利:邀功争名夺 利,往往会使自己身败名裂,损失惨重;他告诫人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 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就是说,贪心是人生中的最大祸患,贪心会使福转 化为祸,使好事变成坏事。 老子不怕祸,认为祸能生福,坏事一定能转化为好事。他说:“曲则全,枉 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就是说:有些时候,一个人能经受住委屈, 你才能保全自己:能经受住冤枉,你才能申张正义:当你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才能得到人们的真心帮助: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才会有新的生机:你个人 得到的好处越少,你就越能静下心来做更多的事情,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收 获,等等。 常人看透人生福与祸,莫过于塞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说, 古代塞北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 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老 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7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7页 共 6 页 得分 阅卷人 三、作文(选择材料一或者选择材料二,根据材料所叙 述的内容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满分为 30 分。如果你选择了“材料一”,你就在“材料一”后面写上 “我选择材料一拟题作文”;如果你两组材料都作了,阅卷老 师只评阅和“材料一”相对应的那篇作文。请将作文写在作 文纸上) 请你注意:(1)同给定的材料一或材料二没有关系的作文记“0”分;机械 抄写材料、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的作文记“0”分。 (2)总体上符合考试要求的作文,够 800 字,字数给“8”分;每不足 100 字扣去“1”分。 材料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 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千古名言,不仅全面、充分、 准确地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而且富有高深的人生启迪意义。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因骄傲产生祸种使福转化为祸,是人世间特别常 见的事情。所以,老子多方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福而祸,把好事变成坏事。他 指出做人要学会“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就是说,做人做事做得越完满,就越 要感到有缺陷才对;他认为“功成身退,天之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就 是说,个人做事得来功名利禄,都要顺其自然,不可邀功争名夺利;邀功争名夺 利,往往会使自己身败名裂,损失惨重;他告诫人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 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就是说,贪心是人生中的最大祸患,贪心会使福转 化为祸,使好事变成坏事。 老子不怕祸,认为祸能生福,坏事一定能转化为好事。他说:“曲则全,枉 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就是说:有些时候,一个人能经受住委屈, 你才能保全自己;能经受住冤枉,你才能申张正义;当你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才能得到人们的真心帮助;当你遇到危机的时候,你才会有新的生机;你个人 得到的好处越少,你就越能静下心来做更多的事情,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收 获,等等。 常人看透人生福与祸,莫过于塞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典故说, 古代塞北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 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老 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

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这不是坏事:尔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塞翁看透福与祸,实际上就是看透了人生,他的人生境界已经入圣如仙了。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结合上述资料,以“树立正确的福祸观”为主题自 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满分为30分) 材料二 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 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 的反作用的原理,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如一地都很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自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 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 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 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层面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 化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爱国主义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之 中,历来是凝聚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代中 国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这在精神层 面形成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反思精神、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开放精神、自由 精神等各个方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 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 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 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请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结合上述资料,以“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为主题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满分为3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8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8页 共 6 页 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这不是坏事;尔后,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塞翁看透福与祸,实际上就是看透了人生,他的人生境界已经入圣如仙了。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结合上述资料,以“树立正确的福祸观”为主题自 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满分为 30 分) 材料二 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 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 的反作用的原理,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如一地都很重视和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自 2006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 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 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 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层面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 化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爱国主义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之 中,历来是凝聚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一面旗帜, 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代中 国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这在精神层 面形成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反思精神、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开放精神、自由 精神等各个方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 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 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 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请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结合上述资料,以“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为主题自拟题目写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 800 字,满分为 30 分)

作文给分表 论述 原理 字数总分 17 5 8 30 作文纸 100 200 3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9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9页 共 6 页 作文给分表 论述 原理 字数 总分 17 5 8 30 作文纸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卷第10页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 卷 第10页 共 6 页 400 500 60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A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B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A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B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A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9-2010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8-2009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8-2009B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8-2009A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8-2009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各章作业习题集(无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讲义(电子教材,共七章,含绪论).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高丽萍).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202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x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2023)邓小平理论.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3-2014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3-2014B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3-2014A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2015A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2015B卷(试卷).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2015AB卷(参考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2015C卷(无答案).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4—2015D卷(无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案例.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蒙语).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7).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7).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