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

宏观经济学 师:张延 北京火学经济学院程 2009年2月23日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1 宏观经济学 教师:张 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课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课程 2009年2月23日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 于正统地位,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 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 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地,因此不 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 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 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 于正统地位,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 于正统地位,起着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 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 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由竞争总 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地,因此不 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地,因此不 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琼罗宾逊在1957年曾说过,三十年 前当她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那时学习的 是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完整经济理论体系 (指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她是对这种 情况信以为真正的最后一代的学生。因为 时过不久,看起来十分巩固的理论基础就 动摇而变化了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3 • 琼·罗宾逊在1957年曾说过,三十年 年曾说过,三十年 前当她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那时学习的 前当她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那时学习的 是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完整经济理论体系 是普遍接受和公认的完整经济理论体系 (指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她是对这种 (指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她是对这种 情况信以为真正的最后一代的学生。因为 情况信以为真正的最后一代的学生。因为 时过不久,看起来十分巩固的理论基础就 时过不久,看起来十分巩固的理论基础就 动摇而变化了。 动摇而变化了

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之上 的一种理论,其特征为从基本前提假设出 发,通过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由于其 理论的这种性质,使得我们可以也应该对它 的基本前提假设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西方 经济学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它建立 在怎样的基石之上,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经 济学的本质特征是大有裨益的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4 • 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之上 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逻辑演绎基础之上 的一种理论,其特征为从基本前提假设出 的一种理论,其特征为从基本前提假设出 发,通过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由于其 发,通过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由于其 理论的这种性质,使得我们可以也应该对它 理论的这种性质,使得我们可以也应该对它 的基本前提假设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西方 的基本前提假设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西方 经济学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它建立 经济学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什么,它建立 在怎样的基石之上,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经 在怎样的基石之上,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经 济学的本质特征是大有裨益的。 济学的本质特征是大有裨益的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1、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 =利益最大化原则 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 的抽象,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其本性是追 求私利的,是以利己为原则。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5 •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 • 1、理性人假设 • 理性人假设 = 经济人假设 • = 利益最大化原则 利益最大化原则 • “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 是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 的抽象,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其本性是追 的抽象,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其本性是追 求私利的,是以利己为原则。 求私利的,是以利己为原则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新密 Adun sinii),其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 富的性质原圆的 究》被认为是经济自由 主义的开山之作。(经 济学三部圣经之一)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6 •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Adam Smith Adam Smith),其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被认为是经济自由 被认为是经济自由 主义的开山之作,(经 主义的开山之作,(经 济学三部圣经之一) 济学三部圣经之一)

早在200余年以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已经提出经济人〃的原始含义, 他写了一段被广为引用的著名的话:“每个 人部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 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 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 乐、他个人的利益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7 • 早在200余年以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 余年以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 亚当·斯密已经提出“经济人”的原始含义, 他写了一段被广为引用的著名的话: 他写了一段被广为引用的著名的话:“每个 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 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 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 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 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增进公共之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 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 乐、他个人的利益 乐、他个人的利益 ……

显然,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利益 是唯一不变的,普遍的人类动机,所以 经济人"的理性体现在是否出于利己 的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 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最大化行为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 类天性的抽象和概括,天性即是公理, 公理就无需证明。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8 • 显然,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利益 显然,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利益 是唯一不变的,普遍的人类动机, 是唯一不变的,普遍的人类动机,所以 “经济人”的“理性”体现在是否出于利己 体现在是否出于利己 的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 的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 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 最大化行为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 最大化行为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 类天性的抽象和概括,天性即是公理, 类天性的抽象和概括,天性即是公理, 公理就无需证明。 公理就无需证明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使古典经济学中的 “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一套以最大化为原则 的经济理论体系,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几乎成 为标准的经济分析基础。 最大化原则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最基 础、最重要的前提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各 种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的目标函数, 其数学表述是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的一阶 偏导等于零一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之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9 •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使古典经济学中的 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使古典经济学中的 “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一套以最大化为原则 假设具体化为一套以最大化为原则 的经济理论体系,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几乎成 的经济理论体系,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几乎成 为标准的经济分析基础。 为标准的经济分析基础。 • 最大化原则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最基 最大化原则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最基 础、最重要的前提假设, 础、最重要的前提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各 是微观经济学中各 种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的目标函数, 种经济主体(消费者、厂商)的目标函数, 其数学表述是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的一阶 其数学表述是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的一阶 偏导等于零 —— 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之一 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之一

由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贯穿于理 性人行为的,永远是成本一收益分析 2009-2-23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2009-2-23 中宏(3) 《中宏》讲义,张延著。版权所有 10 • 由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贯穿于理 由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贯穿于理 性人行为的,永远是 性人行为的,永远是成本 — 收益分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引言、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八章 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习题_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教学大纲(张延).pdf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英文版)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1993 Revision).doc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文版)UCP 500.doc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国际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文版)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1980).doc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国际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文版)1980年4月11日订于维也纳.doc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国际惯例)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英文版)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rade Terms 2000.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二篇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 第七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二篇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 第六章 国际货物运输.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二篇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 第五章 合同标的物及其质量、数量与包装.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一篇 国际贸易术语 第四章 贸易术语的选用.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一篇 国际贸易术语 第三章《2000通则》中的D组贸易术语.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PT电子教案_第一篇 国际贸易术语 第二章《2000通则》中的E组、F组和C组贸易术语.ppt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2.1 国民收入核算(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2.1 国民收入核算(二).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2.2 价格指数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1 从国民收入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2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2 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3.3 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 3.3 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二)3.4 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5本章小结.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 — LM 模型 4.1 产品市场均衡:IS 模型(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 — LM 模型 4.1 产品市场均衡:IS 模型(二)4.2 货币市场均衡:LM 模型(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 — LM 模型 4.2 货币市场均衡:LM 模型(二).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 — LM 模型 4.3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 — LM 模型.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1 货币政策(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1 货币政策(二).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1 货币政策(三)5.2 财政政策(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2 财政政策(二)5.3 产出的构成和政策组合(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3 产出的构成和政策组合(二)5.4 总需求曲线(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5.4 总需求曲线(二)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 第六章 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 6.1 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6.2 有关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几个概念 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 AS 曲线 7.1 凯恩斯主义 AS 曲线的基础——菲利普斯曲线(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 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 AS 曲线 7.1 凯恩斯主义 AS 曲线的基础——菲利普斯曲线(二)7.2 需求冲击(一).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 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 AS 曲线 7.2 需求冲击(二).pdf
- 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课程电子教案_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 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 AS 曲线 7.3 供给冲击 7.4 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价格粘性的解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