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市建邺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九年级学生学情调研卷(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5分) 1.(每空1分,计10分。有错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1)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烽火连三月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老木沧波无限悲 6)濯清涟而不妖 (7)我寄愁心与明月 (8)物是人非事事休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6分) (1)党和国家领导赴灾区看望群众,部署工作。(2分) (答出“党和国家领导赴灾区”这样含有主体“人”和“赴灾区”一事的类似语句,可得1 分:答全“看望(或慰问)群众(或受灾群众),部署工作”得1分,少了“看望群众”或 部署工作”中的一个,不能得这1分。) (2)署ke嘘抵(每空1分,计4分) 3.(5分) (1)(2分)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使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在灾后第五天重新 复课了”一句,删去“在……下”或“使”就可得2分;找出了病句,没有修改的,或修 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2)(1分)冒号换成逗号或:换成_, (3)(2分)示例:《名人传》中的贝多芬35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 最终完成了《命运》《英雄》《月光》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写出文学 名著中的正确人名得1分,叙述的事例可以证明观点得1分。人名与文学名著不符合,本题 不得分: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与所述事例不符合,或名著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例,本题不得 分。) 4.(4分)内容:上边是一个大“红十字”以及半围绕的四个小“红十字”(1分);下边是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英文和汉字。(1分) 含义:体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奉行人道、博爱、奉献(三个关键词任答一个即可)的红十字 精神;整体造型与中国国旗(或五星红旗)相似,暗喻红十字基金会的“中国”特征:中央 大红十字与半围绕的四个小红十字,象征社会各界爱心的汇聚、红十字基金的积累和红十字 精神的传播(划线中的三个短语任答一个即可)。(一点1分,说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2 分) 二(42分) (一)(15分) 5.(1分)“长”是“振作”(或“增长”)的意思 6.(2分)运用典故(或用典)(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1分,答出 情感,没有答效果“委婉含蓄”,即可得1分) 7.(4分,每个词1分)(1)说(2)通“悦”,高兴(3)生气(4)跑 8.D 9.C 10.(4分)(1)(2分)我全部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悉”和“是”译错各扣 1分)(2)(2分)我不聪明,今天才明白你说的话是对的(好的)。(“始”和“善”译错各 扣1分)
1 2010年九年级学生学情调研卷(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5 分) 1.(每空 1 分,计 10 分。有错漏添倒,本句不得分。) (1)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烽火连三月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老木沧波无限悲 (6)濯清涟而不妖 (7)我寄愁心与明月 (8)物是人非事事休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6 分) (1)党和国家领导赴灾区看望群众,部署工作。(2 分) (答出“党和国家领导赴灾区”这样含有主体“人”和“赴灾区”一事的类似语句,可得 1 分;答全“看望(或慰问)群众(或受灾群众),部署工作”得 1 分,少了“看望群众”或 “部署工作”中的一个,不能得这 1 分。) (2)署 kè 嘘 抵 (每空 1 分,计 4 分) 3.(5 分) (1)(2 分)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使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在灾后第五天重新 复课了” 一句, 删去“在……下”或“使”就可得 2 分;找出了病句,没有修改的,或修 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2)(1 分) 冒号换成逗号 或 :换成 , (3)(2 分)示例:《名人传》中的贝多芬 35 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 最终完成了《命运》《英雄》《月光》等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写出文学 名著中的正确人名得 1 分,叙述的事例可以证明观点得 1 分。人名与文学名著不符合,本题 不得分;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与所述事例不符合,或名著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例,本题不得 分。) 4.(4 分)内容:上边是一个大“红十字”以及半围绕的四个小“红十字”(1 分);下边是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英文和汉字。(1 分) 含义:体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奉行人道、博爱、奉献(三个关键词任答一个即可)的红十字 精神;整体造型与中国国旗(或五星红旗)相似,暗喻红十字基金会的“中国”特征;中央 大红十字与半围绕的四个小红十字,象征社会各界爱心的汇聚、红十字基金的积累和红十字 精神的传播(划线中的三个短语任答一个即可)。(一点 1 分,说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 2 分) 二(42 分) (一)(15 分) 5.(1 分)“长”是“振作”( 或“增长”)的意思。 6.(2 分)运用典故(或用典)(1 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1 分,答出 情感,没有答效果“委婉含蓄”,即可得 1 分)。 7.(4 分,每个词 1 分)(1)说 (2)通“悦”,高兴 (3)生气 (4)跑 8.D 9. C 10.(4 分)(1)(2 分)我全部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悉”和“是”译错各扣 1 分)(2)(2 分)我不聪明,今天才明白你说的话是对的(好的)。(“始”和“善”译错各 扣 1 分)

(二)(13分) 11.(3分)设计巧妙,体现岭南文化特征;体现节能降耗的设计理念:考虑了节俭的要求 (一点1分) 12.(3分)不能。因为【A】句对应前一句中的“岭南地域文化”,【B】句对应前一句中的“地 方气候特征”。(“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A】【B】两句与前一句话的顺 序保持一致”也可。) 13.不能去掉,“最大限度”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在降低室内照明能耗方面设计者们尽到了 最大努力(1分)。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设计者们的努力(1分) 14.通过引用(1分),说明了“水立方的设计还考虑了节俭的要求”这一特点(1分) 这样让人信服(1分,或增强了说服力,或有说服力)。 15.B (三)(14分) 16.(3分)(1)丈夫坚守自己的秘密,没有告诉妻子。(1分,答“丈夫下岗,没有告诉妻 子”或“丈夫到水泥厂打短工,吃尽了苦头,没有告诉妻子”算一点,可得1分)(2)妻子 早就知晓了丈夫的秘密,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1分,答“明明知道丈夫 下岗,保守秘密”或“妻子知道丈夫在水泥厂打短工,没有说穿”算一点,可得1分)(3) 他们彼此默默关爱着对方,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却不表达出来(1分)。(一点1分,三点 得3分) 17.(3分)(1)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2)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深化文章 的主题,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爱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点得1分,三点得3分) (2分)原因:(1)妻子心细,能发现他的细微变化;(2)妻子深爱着他,关注着他, 没有什么事能瞒过去。(一点1分,答出两点得2分,要紧扣“心细”和“深爱着他”。摘抄 原句也可:(1)他可以编造故事骗他的妻子,但却无法让心细的妻子相信(1分)。(2) 一个人深爱着对方,又有什么事,能瞒过去呢?(1分) 19.(4分) (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民工作环境的艰苦和劳动的 艰辛(1分,答出“工作环境的艰苦”或“劳动的艰辛”中的任一点即可得1分)。 (2)“终于”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大民极力抑制内心情感的情形(1分),表现了他的感动 也侧面烘托了妻子对他的爱的感染力(1分,答出“感动”即可得1分)。 20.(2分)略。(表明观点得1分,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得1分。) 三(50分) 作文评分标准(按中考常规方法) 2
2 (二)(13 分) 11.(3 分) 设计巧妙,体现岭南文化特征;体现节能降耗的设计理念;考虑了节俭的要求。 (一点 1 分) 12.(3 分)不能。因为【A】句对应前一句中的“岭南地域文化”,【B】句对应前一句中的“地 方气候特征”。(“不能”1 分;理由 2 分,每点 1 分,答“【A】【B】两句与前一句话的顺 序保持一致”也可。) 13.不能去掉,“最大限度”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在降低室内照明能耗方面设计者们尽到了 最大努力(1 分)。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设计者们的努力(1 分)。 14.通过引用(1 分),说明了“水立方的设计还考虑了节俭的要求”这一特点(1 分), 这样让人信服(1 分,或增强了说服力,或有说服力)。 15. B (三)(14 分) 16.(3 分)(1)丈夫坚守自己的秘密,没有告诉妻子。(1 分,答“丈夫下岗,没有告诉妻 子”或“丈夫到水泥厂打短工,吃尽了苦头,没有告诉妻子”算一点,可得 1 分)(2)妻子 早就知晓了丈夫的秘密,默默地为他做着事,却从来不揭开它。(1 分,答“明明知道丈夫 下岗,保守秘密”或“妻子知道丈夫在水泥厂打短工,没有说穿”算一点,可得 1 分)(3) 他们彼此默默关爱着对方,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却不表达出来(1 分)。(一点 1 分,三点 得 3 分) 17.(3 分)(1)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2)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深化文章 的主题,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爱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点得 1 分,三点得 3 分) 18.(2 分)原因:(1)妻子心细,能发现他的细微变化;(2)妻子深爱着他,关注着他, 没有什么事能瞒过去。(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要紧扣“心细”和“深爱着他”。摘抄 原句也可:(1)他可以编造故事骗他的妻子,但却无法让心细的妻子相信(1 分)。(2)当 一个人深爱着对方,又有什么事,能瞒过去呢?(1 分)) 19.(4 分) (1)(2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民工作环境的艰苦和劳动的 艰辛(1 分,答出“工作环境的艰苦”或“劳动的艰辛”中的任一点即可得 1 分)。 (2)“终于”一词,生动地写出了大民极力抑制内心情感的情形(1 分),表现了他的感动, 也侧面烘托了妻子对他的爱的感染力(1 分,答出“感动”即可得 1 分)。 20.(2 分)略。(表明观点得 1 分,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得 1 分。) 三(50 分) 作文评分标准(按中考常规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02年——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1年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月考考试试卷_7年级月考语文答案.doc
-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1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卷_7年级期中语文试卷.doc
-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1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卷_7年级期中语文答题卷.doc
-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0年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中测试卷.doc
-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 东莞清溪中学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 东莞市清溪镇2011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试题.doc
- 东莞市清溪镇2011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doc
- 东莞市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语文试卷.doc
- 东莞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阶段自查语文试卷.doc
- 东莞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阶段自查语文试卷.doc
- 东至县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监测试卷.doc
- 东至县2008-2009学年度人教版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监测试卷.doc
- 东灶港初中2011学年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doc
- 东源中学201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模拟题(语文版).doc
- 东源中学201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语文版).doc
- 东源中学201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doc
- 东源中学2012年语文版九年级上期末综合摸底试题.doc
- 东源中学2011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质检题.doc
- 2016-2017学语文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字音字形复习导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分类汇编:病句、标点、句子的仿写、排序、衔接、修辞及对联.docx
- 2016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有那样一抹色彩.doc
- 201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6年湘西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答案.doc
- 2016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doc
- 2016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作文题目:最后一分钟的_______衔泥带得落花归.doc
- 2016年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6年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doc
- 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语文教案合集.doc
-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 2017-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侯选人感人事迹.doc
- 2017年8月最新时评精选(12篇).doc
- 2017年七年级上《开学第一课》教案.doc
- 2017年下期年仁居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docx
- 2017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真题汇编.docx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化常识及名著阅读.docx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词语病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