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中学2011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_答案

选择题 3: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C 5:D 6:A(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 7:C(A缺主语B有歧义D动宾不搭配) 8、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 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9、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一一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一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一一困危之状如在 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一—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 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 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 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10、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 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 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 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 l1、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 的惊险气氛 12、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 长。 三、默写: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江间波浪兼天涌,丛菊两开他日泪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相逢何必曾相识 7、无边落木萧萧下 四、古诗鉴赏 13.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 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14、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 的心情
一、选择题: 1:B 2:A 3: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C 5:D 6:A(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 7:C(A 缺主语 B 有歧义 D 动宾不搭配) 8、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 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 9、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 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 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 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 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10、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 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 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 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 11、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 的惊险气氛。 12、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 长。 三、默写: 1、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江间波浪兼天涌,丛菊两开他日泪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相逢何必曾相识 7、无边落木萧萧下 四、古诗鉴赏 13.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 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14、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 的心情

五、现代文阅 15、(1)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2)丧失羞耻之心。(3)职业乞丐的无赖相。(4)对人生的 冷漠,麻木。(解析: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 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6.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 “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解析:要注意“少”和“又”女人并没有死,但其作为人的个性正在扭曲,而“又” 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则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 判意义。) 17.有影响,抽去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解析:正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18.此文中的女人并没有死去,只是她的自尊心羞怯感,即她的人格已经完全失去,她的灵 魂已被吞噬,原先的她已经逝去。而祥林嫂的生命和灵魂都被封建礼教吞噬。 19.(C)(解析:C项中“尽管有点夸张”错。) 参考答案:少年纯真,青年奔放,中年沉稳,老年庄严,各阶段的不同性情,连缀起绚 烂的人生。(3分)
五、现代文阅 15、(1)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2)丧失羞耻之心。(3)职业乞丐的无赖相。(4)对人生的 冷漠,麻木。(解析: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 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16.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 “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解析:要注意“少”和“又”女人并没有死,但其作为人的个性正在扭曲,而“又” 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则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 判意义。) 17.有影响,抽去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解析:正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18.此文中的女人并没有死去,只是她的自尊心羞怯感,即她的人格已经完全失去,她的灵 魂已被吞噬,原先的她已经逝去。而祥林嫂的生命和灵魂都被封建礼教吞噬。 19.( C )(解析:C 项中“尽管有点夸张”错。) 20、参考答案:少年纯真,青年奔放,中年沉稳,老年庄严,各阶段的不同性情,连缀起绚 烂的人生。(3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景泰职专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景德镇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江西省景德镇市.doc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2018届高三语文试卷_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2018届高三语文.doc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_前言.doc
- 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_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doc
- 普宁一中粤教版必修五高二第一学期阶段考试试题.doc
- 晋冀鲁豫2018-2019年度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晋冀鲁豫.doc
- 昭阳一中2018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昭阳一中2018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昭阳一中2018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昭通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15周练语文试题_15周周练学生版.docx
- 昭通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一上学期第15周练语文试题_15周周练 教师版.docx
- 星源实验学校2013年高二语文11月份月考试卷.doc
- 明珠与荷花相映成趣——高中一年级语文开课教案.doc
- 昌平区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_昌平区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doc
- 昌宁一中2009-2010学年人教版下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doc
- 昆明市禄劝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昆明市官渡区2016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昆明市2013届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_昆明市2013届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doc
- 景阳中学2011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试卷_试卷.doc
- 曲阜师大附中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9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曲阜师大附中.doc
- 曾宪梓中学2012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_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doc
- 曾宪梓中学2012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_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doc
- 曾宪梓中学高二语文默写比赛_zmj-6496-19488[1].doc
- 最感动高中生的一百个哲理故事ppt课件_最感动高中生的一百个哲理故事(上)涂坤林(编评).ppt
- 本溪县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_辽宁省本溪县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doc
-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同步训练_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doc
-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效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doc
-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高效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doc
- 杜泽中学2009学年苏教版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_杜泽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
- 杜泽中学2009学年苏教版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_杜泽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doc
- 来安县2012届高三研讨课——文学作品(散文与小说)阅读与训练ppt课件.ppt
- 来自部分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的高效学习方法总结.doc
- 杨陵中学2012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doc
- 杨陵中学2012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doc
- 杭七中2008学年苏教版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doc
- 杭州七校2012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苏教版)_浙江杭州七校高一语文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联考.doc
- 杭州七校2013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苏教版)_江杭州七校13-14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doc
- 杭州二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