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2年第2号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已经2012年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加强品种名称管理,保护育种者和种子 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 价的农业植物品种及其直接应用的亲本的命名,应当遵守本规定。 其他农业植物品种的命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农业部负贵全国农业植物品种名称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植物品种 名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农业部建立农业植物品种名称检索系统,供品种命名、审查和查询 使用。 第五条一个农业植物品种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相同或者相近的农业植物属内的品种名称不得相同。 相近的农业植物属见附件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2 年 第 2 号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已经 2012 年农业部第 4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 2012 年 4 月 15 日起施行。 部 长 韩长赋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加强品种名称管理,保护育种者和种子 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 价的农业植物品种及其直接应用的亲本的命名,应当遵守本规定。 其他农业植物品种的命名,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植物品种名称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植物品种 名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农业部建立农业植物品种名称检索系统,供品种命名、审查和查询 使用。 第五条 一个农业植物品种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相同或者相近的农业植物属内的品种名称不得相同。 相近的农业植物属见附件

第六条申请人应当书面保证所申请品种名称在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 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一致性。 第七条相同或者相近植物属内的两个以上品种,以同一名称提出相关申请 的,名称授予先申请的品种,后申请的应当重新命名:同日申请的,名称授子先 完成培育的品种,后完成培育的应当重新命名。 第八条品种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或其组合。品种名称不得超过15个字符。 第九条品种命名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仅以数字或者英文字母组成的: (二)仅以一个汉字组成的: (三)含有国家名称的全称、简称或者缩写的,但存在其他含义且不易误导 公众的除外: (四)含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其他国内外地名的,但 地名简称、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 (五)与政府间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际国内知名组织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 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六)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身份等引起误解的,但惯用 的杂交水稻品种命名除外 (七)夸大宣传的: (八)与他人驰名商标、同类注册商标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未经商标权人 同意的: (九)含有杂交、回交、突变、芽变、花培等植物遗传育种术语的: (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或者带有歧视性的: (十一)不适宜作为品种名称的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引起误解的 情形: (一)易使公众误认为该品种具有某种特性或特征,但该品种不具备该特性 或特征的: (二)易使公众误认为只有该品种具有某种特性或特征,但同属或者同种内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书面保证所申请品种名称在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 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一致性。 第七条 相同或者相近植物属内的两个以上品种,以同一名称提出相关申请 的,名称授予先申请的品种,后申请的应当重新命名;同日申请的,名称授予先 完成培育的品种,后完成培育的应当重新命名。 第八条 品种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 或其组合。品种名称不得超过 15 个字符。 第九条 品种命名不得存在下列情形: (一)仅以数字或者英文字母组成的; (二)仅以一个汉字组成的; (三)含有国家名称的全称、简称或者缩写的,但存在其他含义且不易误导 公众的除外; (四)含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其他国内外地名的,但 地名简称、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 (五)与政府间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际国内知名组织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 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六)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身份等引起误解的,但惯用 的杂交水稻品种命名除外; (七)夸大宣传的; (八)与他人驰名商标、同类注册商标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未经商标权人 同意的; (九)含有杂交、回交、突变、芽变、花培等植物遗传育种术语的; (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或者带有歧视性的; (十一)不适宜作为品种名称的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引起误解的 情形: (一)易使公众误认为该品种具有某种特性或特征,但该品种不具备该特性 或特征的; (二)易使公众误认为只有该品种具有某种特性或特征,但同属或者同种内

的其他品种同样具有该特性或特征的: (三)易使公众误认为该品种来源于另一品种或者与另一品种有关,实际并 不具有联系的: (四)其他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引起误解的情形,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容易对育种者身份引起误解的情形: (一)品种名称中含有另一知名育种者名称的: (二)品种名称与另一已经使用的知名系列品种名称近似的: (三)其他容易对育种者身份引起误解的情形: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品种名称相同: (一)读音或者字义不同但文字相同的: (二)仅以名称中数字后有无“号”字区别的 (三)其他视为品种名称相同的情形。 第十三条品种的中文名称译成英文时,应当逐字音译,每个汉字音译的第 一个字母应当大写。 品种的外文名称译成中文时,应当优先采用音译:音译名称与已知品种重复 的,采用意译:意译仍有重复的,应当另行命名。 第十四条农业植物品种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申请人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 予以修改。逾期未修改或者修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驳回该申请。 第十五条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评价的农业植物品种,在公告前应当在农业部网站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 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在公告前,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品种 名称等信息报农业部公示。 农业部对公示期间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并将异议处理结果通知异议人和申 请人。 第十六条公告后的品种名称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报原审批单位审 批。 第十七条销售农业植物种子,未使用公告品种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种子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八条申请人以同一品种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
的其他品种同样具有该特性或特征的; (三)易使公众误认为该品种来源于另一品种或者与另一品种有关,实际并 不具有联系的; (四)其他容易对植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引起误解的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容易对育种者身份引起误解的情形: (一)品种名称中含有另一知名育种者名称的; (二)品种名称与另一已经使用的知名系列品种名称近似的; (三)其他容易对育种者身份引起误解的情形。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品种名称相同: (一)读音或者字义不同但文字相同的; (二)仅以名称中数字后有无“号”字区别的; (三)其他视为品种名称相同的情形。 第十三条 品种的中文名称译成英文时,应当逐字音译,每个汉字音译的第 一个字母应当大写。 品种的外文名称译成中文时,应当优先采用音译;音译名称与已知品种重复 的,采用意译;意译仍有重复的,应当另行命名。 第十四条 农业植物品种名称不符合本规定的,申请人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 予以修改。逾期未修改或者修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驳回该申请。 第十五条 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 评价的农业植物品种,在公告前应当在农业部网站公示,公示期为 15 个工作日。 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在公告前,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品种 名称等信息报农业部公示。 农业部对公示期间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并将异议处理结果通知异议人和申 请人。 第十六条 公告后的品种名称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报原审批单位审 批。 第十七条 销售农业植物种子,未使用公告品种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种子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八条 申请人以同一品种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过程中,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多个品种名称 的,除由审批机关撤销相应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转基因 生物安全评价证书外,三年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相应申请。 第十九条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品种名称的农业植物品种,可以继续使用其 名称。对有多个名称的在用品种,由农业部组织品种名称清理并重新公告。 本规定施行前已受理但尚未批准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其品种名称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申请人应当在指 定期限内重新命名。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2年4月15日起施行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过程中,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多个品种名称 的,除由审批机关撤销相应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转基因 生物安全评价证书外,三年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相应申请。 第十九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品种名称的农业植物品种,可以继续使用其 名称。对有多个名称的在用品种,由农业部组织品种名称清理并重新公告。 本规定施行前已受理但尚未批准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其品种名称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申请人应当在指 定期限内重新命名。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 2012 年 4 月 15 日起施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种业现行有效标准目录清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强制性种子质量标准要求.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耐贮性研究进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活力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研究进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劣变的生理学研究进展综述.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干种子耐贮藏性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基础.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干处理种子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杂交玉米、水稻和辣椒种子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室内快速鉴定.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杂草识别技术研究进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部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意见.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doc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共十六个实验,打印版).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种子的形态构造观察.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染色测定.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种子净度分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种子休眠特性鉴定和发芽试验方.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种子水分测定标准法和电子仪器速测法.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一章 绪论(负责人:马守才).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1节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2节 种子形态和构造.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3节 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4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