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4号,1997年3月28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有关种子管理法规,加强种质资源管理,促进我国 农作物种子(苗)的对外贸易与合作交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以下简称农作物种子)包括从 国(境)外引进和与国(境)外交流研究用种质资源(以下简称进出口种质资源)、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包括试验用种子、大田用商品种子和对外制种用种子。 第三条从事进出口生产用种子业务和向国(境)外提供种质资源的单位应 当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禁止个人从事进出口生产用种子业务和向国(境)外提供 种质资源。 进出口大田用商品种子,应当具有与其进出口种子类别相符的种子生产、经 营权及进出口权:没有进出口权的,由农业部指定的具有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权的 单位代理。 第二章进出口种质资源的管理 (该章己于2003年7月8日由《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废止。) 第四条向国(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按照作物种质资源分类目录管理。属 于“有条件对外交换的”和“可以对外交换的”种质资源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审核,送交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品资所征得 农业部同意后办理审批手续:属于“不能对外交换的”和未列入目录的种质资源 不准对外交流,特殊情况需要提供的,由品资所审核,报农业部审批。 引进种质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品资所登记,并附适量种子供保存和利用。 第五条对外交流种质资源的申请和审批: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 14 号,1997 年 3 月 28 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有关种子管理法规,加强种质资源管理,促进我国 农作物种子(苗)的对外贸易与合作交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以下简称农作物种子)包括从 国(境)外引进和与国(境)外交流研究用种质资源(以下简称进出口种质资源)、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包括试验用种子、大田用商品种子和对外制种用种子。 第三条 从事进出口生产用种子业务和向国(境)外提供种质资源的单位应 当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禁止个人从事进出口生产用种子业务和向国(境)外提供 种质资源。 进出口大田用商品种子,应当具有与其进出口种子类别相符的种子生产、经 营权及进出口权;没有进出口权的,由农业部指定的具有农作物种子进出口权的 单位代理。 第二章 进出口种质资源的管理 (该章已于 2003 年 7 月 8 日由《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废止。) 第四条 向国(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按照作物种质资源分类目录管理。属 于“有条件对外交换的”和“可以对外交换的”种质资源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审核,送交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品资所征得 农业部同意后办理审批手续;属于“不能对外交换的”和未列入目录的种质资源 不准对外交流,特殊情况需要提供的,由品资所审核,报农业部审批。 引进种质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品资所登记,并附适量种子供保存和利用。 第五条 对外交流种质资源的申请和审批:

(一)对外交流单位向审核单位提出申请,按规定的格式及要求填写《对外 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申请表》(见附件一),提交对外交流种质资源说明。审核单 位同意后,再转报审批单位审批。 (二)审批单位审批同意的,由品资所统一开具《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 准许证》(见附件二),加盖“农业部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审批专用章”。种 质资源对外交流单位,持《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到植物检疫机关办 理检疫审批手续。《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作为海关放行的依据。 第三章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的管理 第六条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由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 审批。 第七条进口试验用种子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每个进口品种,种子以10 亩播量,苗木以100株为限。 第八条进口试验用种子应在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统一安排 指导下进行种植试验。 第九条申请进口大田用商品种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品种应当经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国内暂时没 有开展审定工作而生产上又急需的作物种类品种,应当提交至少2个生育周期的 引种试验报告。 (二)种子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或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第十条进口对外制种用种子,不受本办法第九条限制,但繁殖的种子不得 在国内销售。 第十一条从事进口大田用商品种子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每年8月底以前将 下一年度进口种子计划上报所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汇总后于10月底前报农业部。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种子出口,但列入种质资源“不对外交换的”和未列入 目录的品种及杂交作物亲本种子原则上不允许出口,特殊情况,报经农业部批准
(一)对外交流单位向审核单位提出申请,按规定的格式及要求填写《对外 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申请表》(见附件一),提交对外交流种质资源说明。审核单 位同意后,再转报审批单位审批。 (二)审批单位审批同意的,由品资所统一开具《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 准许证》(见附件二),加盖“农业部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审批专用章”。种 质资源对外交流单位,持《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到植物检疫机关办 理检疫审批手续。《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作为海关放行的依据。 第三章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的管理 第六条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由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 审批。 第七条 进口试验用种子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每个进口品种,种子以 10 亩播量,苗木以 100 株为限。 第八条 进口试验用种子应在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统一安排 指导下进行种植试验。 第九条 申请进口大田用商品种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品种应当经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国内暂时没 有开展审定工作而生产上又急需的作物种类品种,应当提交至少 2 个生育周期的 引种试验报告。 (二)种子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的,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或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第十条 进口对外制种用种子,不受本办法第九条限制,但繁殖的种子不得 在国内销售。 第十一条 从事进口大田用商品种子业务的单位应当在每年 8 月底以前将 下一年度进口种子计划上报所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汇总后于 10 月底前报农业部。 第十二条 国家鼓励种子出口,但列入种质资源“不对外交换的”和未列入 目录的品种及杂交作物亲本种子原则上不允许出口。特殊情况,报经农业部批准

第十三条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的申请和审批: (一)进出口单位向审核机关提出申请,按规定的格式及要求填写《进(出) 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见附件三),提交进出口种子品种说明:办理进出 口对外制种用种子,应提交对外制种合同(或协议书):办理进出口大田用商品 种子,应提交有关《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种子进出口权的有关证明 文件。审核机关同意后,再转报审批机关审批。 (二)经审批机关审批同意,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出口农作物种 子审批专用章”。种子进出口单位,持有效《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 批件到植物检疫机关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办理进口农作物种子的,由农业部出具 《动植物苗种进口免税审批证明》作为海关免税放行的依据。 第四章进出口农作物种子管理的监督 第十四条品资所应当在每季度开始的第一个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进出 口种质资源审批情况报农业部:每年1月10日前向农业部报上一年度工作总结。 第十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进 出口审批或检疫审批的,由本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 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对外 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申请表》、《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由农业部委托 品资所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的有效期为6个月,《动植 物苗种进口免税审批证明》、《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的有效期为3 个月。超过有效期限或需要改变进出口种子的品种、数量、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 均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进出口农作物种子应办理植物检疫手续,具体办法按《中华人民
第十三条 进出口生产用种子的申请和审批: (一)进出口单位向审核机关提出申请,按规定的格式及要求填写《进(出) 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见附件三),提交进出口种子品种说明;办理进出 口对外制种用种子,应提交对外制种合同(或协议书);办理进出口大田用商品 种子,应提交有关《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种子进出口权的有关证明 文件。审核机关同意后,再转报审批机关审批。 (二)经审批机关审批同意,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出口农作物种 子审批专用章”。种子进出口单位,持有效《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 批件到植物检疫机关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办理进口农作物种子的,由农业部出具 《动植物苗种进口免税审批证明》作为海关免税放行的依据。 第四章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管理的监督 第十四条 品资所应当在每季度开始的第一个月 10 日前,将上一季度进出 口种质资源审批情况报农业部;每年 1 月 10 日前向农业部报上一年度工作总结。 第十五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进 出口审批或检疫审批的,由本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 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对外 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申请表》、《对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由农业部委托 品资所统一印制。 第十七条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苗)审批表》的有效期为 6 个月,《动植 物苗种进口免税审批证明》、《对外交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准许证》的有效期为 3 个月。超过有效期限或需要改变进出口种子的品种、数量、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 均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进出口农作物种子应办理植物检疫手续,具体办法按《中华人民

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植物检疫 规章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办法附件略
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及有关植物检疫 规章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办法附件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部关于种子法有关条款适用意见.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doc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种业现行有效标准目录清单.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标准政策)强制性种子质量标准要求.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pdf
- 《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种子耐贮性研究进展.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共十六个实验,打印版).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种子的形态构造观察.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染色测定.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种子净度分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种子休眠特性鉴定和发芽试验方.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种子水分测定标准法和电子仪器速测法.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品种真实性的SSR分子标记分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一章 绪论(负责人:马守才).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1节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2节 种子形态和构造.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3节 种子化学成分及其利用.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4节 种子休眠及调控.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5节 种子寿命和衰老.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6节 种子萌发.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二章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第2.7节 种子活力理论和测定方法.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三章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 第3.1节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三章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 第3.2节 种子生产原理和生态条件.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三章 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 第3.3节 主要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四章 种子加工原理和技术 第4.4节 种子处理和包衣.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