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海南大学:《热带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部分 热带作物病理学 第八章 热带药用植物病害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74
文件大小:6.82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槟榔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二、槟榔叶枯病 三、槟榔炭疽病 四、槟榔根腐病 五、槟榔生理性黄叶病 六、槟榔其它病害 第二节益智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一、益智炭疽病 二、益智立枯病 三、益智轮斑病 四、益智根结线虫病 第三节巴戟病害 一、巴戟茎基腐病 二、巴戟紫根病 三、巴戟线疫病 四、巴戟炭疽病 第四节白豆蔻病害 一、白豆蔻猝倒病 二、白豆蔻立枯病 三、白豆蔻青枯病 第五节其它南药病害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章热带药用植物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第四节白豆蔻病害 第二节益智病害 第五节其它南药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第八章热带药用植物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第二节益智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第四节白豆蔻病害 第五节其它南药病害 第三节巴戟病害

第一节槟榔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四、槟榔根腐病 二、槟榔叶枯病 五、槟榔生理性黄叶病 三、槟榔炭疽病 六、槟榔其它病害 Back

第一节槟榔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二、槟榔叶枯病 三、槟榔炭疽病 四、槟榔根腐病 五、槟榔生理性黄叶病 六、槟榔其它病害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1970年印度首次报道此病。自1985年开始,海 南各县(市)普遍发病,幼苗、幼树及结果树均 被侵染,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5%一100%。 症状 病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 Back

一、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 1970年印度首次报道此病。自1985年开始,海 南各县(市)普遍发病,幼苗、幼树及结果树均 被侵染,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5%一100%。 症状 病原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防治

症状 ·叶片呈现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的椭圆形小斑点,扩展 成1cm宽、110cm长的深褐色短条斑,其周围黄晕明 显。图 ·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粘胶状菌脓。 重病株病叶破裂,变褐枯死。 Back

症状 • 叶片呈现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的椭圆形小斑点,扩展 成1cm宽、1~10cm长的深褐色短条斑,其周围黄晕明 显。图 • 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渗出淡黄色、粘胶状菌脓。 • 重病株病叶破裂,变褐枯死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BACK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病原 。】 野油菜黄单胞菌槟榔致病变种,学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v.arecae.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鞭毛单极 极生。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隆起,有光 泽,淡黄色,边线完整,粘稠,略透明。圈 0 菌体生长最高温度为3334℃。 ·人工接种能侵染椰子、红椰子、糖椰子、矮椰子和三药槟 榔。但在自然条件下,目前只发现侵染槟榔。 Back

病原 • 野油菜黄单胞菌槟榔致病变种,学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v·arecae。 •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鞭毛单极 极生。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隆起,有光 泽,淡黄色,边线完整,粘稠,略透明。图 • 菌体生长最高温度为 33~34℃。 • 人工接种能侵染椰子、红椰子、糖椰子、矮椰子和三药槟 榔。但在自然条件下,目前只发现侵染槟榔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BACK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

病害循环 。侵染来源:带病种苗、田间病株及其残体。 ·近距离传播:借雨水、流水和露水传播。昆虫、 污染的农具及人工在田间作业也能传病。 ·远距离传播:调运带病种苗。 ·病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人。 Back

病害循环 • 侵染来源:带病种苗、田间病株及其残体。 • 近距离传播:借雨水、流水和露水传播。昆虫、 污染的农具及人工在田间作业也能传病。 • 远距离传播:调运带病种苗。 • 病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人

发病条件 ·上半年的高温干旱季节病害发展缓慢;下半年温热多雨, 又是台风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病高峰期通常出现在 812月份。 ·(1)气候因子:与雨量、而日、湿度、温度、台风等气 候因子有密切关系。台风是本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 (2)与槟榔园的地形、树龄有一定的关系。 ·凡处于低洼地或靠近水源的槟椰树发病较重; ·幼树发病较重,尤其是2一6龄的幼树发病更重。 Back

发病条件 • 上半年的高温干旱季节病害发展缓慢;下半年温热多雨, 又是台风季节,病害发展迅速,发病高峰期通常出现在 8~12月份。 • (1)气候因子:与雨量、而日、湿度、温度、台风等气 候因子有密切关系。台风是本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 (2)与槟榔园的地形、树龄有一定的关系。 • 凡处于低洼地或靠近水源的槟椰树发病较重; • 幼树发病较重,尤其是2-6龄的幼树发病更重

防治 。1.培育或选用无病健壮种苗。 ·2.加强槟椰园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 理施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死株及其残体。 ·3.发病初期喷射五%波尔多液;500ppm链霉素 或四环素,每两周喷一次。 Back

防治 • 1.培育或选用无病健壮种苗。 • 2.加强槟椰园管理,消灭荒芜,排除积水,合 理施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死株及其残体。 • 3.发病初期喷射五%波尔多液; 500ppm链霉素 或四环素,每两周喷一次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