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ppt课件2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 峡 郦道元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郦道元, 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 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 , 他是我国___杰出的___家、___家, 他所著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 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__ _、____、____。 水经注·江水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 散文 水经注 瞿塘峡 巫 峡 西陵峡

二、重点词解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意思是”中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词性活用 素湍绿潭,回渣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急流的水;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词多义: 沿溯阻绝隔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在 绝哀转久绝消失自 绝多生怪柏极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一词多义: 绝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 多生怪柏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隔绝 消失 极 从、在 如果 词性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的水;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二、重点词解

句子翻译 互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文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秋雨初晴和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提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 (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每逢秋雨初晴和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 (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三、句子翻译 互 文 并 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 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 间才消失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 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 间才消失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 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 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 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 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 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 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 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2、全文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试 举例分析。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 从部分看,“素湍”“回清”是动,“绿 潭 “倒影”是静;”绝多生怪柏”是静,”悬 泉 瀑布,飞漱其间”是动
2、全文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试 举例分析。 从全文看,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 从部分看,“素湍”“回清”是动,“绿 潭” “倒影”是静;”绝 多生怪柏”是静,”悬 泉 瀑布,飞漱其间”是动

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 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 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侧面表现了 三峡船民渔夫的悲惨生活
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 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 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侧面表现了 三峡船民渔夫的悲惨生活

4、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 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4、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三峡 四季山水景物 的描写, 表现了三峡的 壮丽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齐齐哈尔市(9黑龙江省) (一)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通“缺 襄:上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 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依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 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齐齐哈尔市(09黑龙江省) (一)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 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相同点: 不同点: 通“缺 上 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 都从侧面写水。 《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 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三峡》基础知识测试.doc
- 《三峡》同步练习2.doc
- 《三峡》公开课教学设计(精美背景).doc
- 《三峡》作业设计.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_黄冈非课改.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_驾舟漂流百里峡.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_2008株洲市.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_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_2008孝感市.doc
- 《三峡》中考阅读练习题汇编6篇(2004-2008年).doc
- 《三峡》专项训练.doc
- 《三峡》专项练习(中考试题).doc
-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翻译测试卷.doc
- 《三峡》《曹刿论战》复习题.doc
- 《三峡》ppt课件(33页).ppt
- 《三峡》ppt课件(31页).ppt
- 《三峡》ppt课件(2课时).ppt
- 《三峡》ppt课件(2课时).ppt
- 《三峡》ppt课件(13页).ppt
- 《三峡》ppt课件及教案.ppt
- 《三峡》复习ppt课件3_三峡.ppt
- 《三峡》复习ppt课件5_三峡复习.ppt
- 《三峡》复习ppt课件.ppt
- 《三峡》学习笔记示例_三峡学习笔记示例.doc
- 《三峡》学教卷.doc
- 《三峡》学案3.doc
- 《三峡》学案3.doc
- 《三峡》学案练习及答案.doc
- 《三峡》导学案4_七年级上册.doc
- 《三峡》导学案5_26 三峡.doc
- 《三峡》导学案.doc
- 《三峡》导学稿_26三峡 导学稿宗国华.doc
- 《三峡》小测(3篇).doc
- 《三峡》教学模式操作卡_8(上).26三峡.doc
- 《三峡》教学设计10.doc
- 《三峡》教学设计20.doc
- 《三峡》教案13.doc
- 《三峡》教案18_课题1.doc
- 《三峡》教案19.doc
- 《三峡》教案2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