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内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模块一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项目九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352.2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内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模块一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项目九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技术专业护理教学时数1教师尚庆姐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项目九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操作的主要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熟悉项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操作步骤。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 护理,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各项诊疗操作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观看录像,临床见习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技术 专业 护理 教学时数 1 教师 _尚庆娟_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一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项目九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操作的主要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熟悉项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操作步骤。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 护理,正确进行健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各项诊疗操作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观看录像,临床见习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备注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 5分钟 课程导入: 介绍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意义和主要方法,提出任务:如何 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整体护理? 入院护理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入院教育,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任务二操作中护理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利用光学或电子纤维内镜对气管-支气5分钟 管管腔进行的检查 【适应证】 1.疑为异物或肿瘤 (1)胸部X线占位改变或阴影而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 气管狭窄或阻塞、刺激性咳嗽,经抗生素治疗不缓解者。 (2)X线胸片阴性,但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的“隐性肺癌”者。 (3)性质不明的弥漫性病变、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需病理学 或细胞学检查者。 (4)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膈神经麻痹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 课程导入: 介绍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意义和主要方法,提出任务:如何 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整体护理? 5 分钟 入院护理 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 入院教育 ,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任务二 操作中护理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利用光学或电子纤维内镜对气管-支气 管管腔进行的检查。 【适应证】 1.疑为异物或肿瘤 (1)胸部 X 线占位改变或阴影而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 气管狭窄或阻塞、刺激性咳嗽,经抗生素治疗不缓解者。 (2)X 线胸片阴性,但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的“隐性肺癌”者。 (3)性质不明的弥漫性病变、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需病理学 或细胞学检查者。 (4)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麻痹、膈神经麻痹。 5 分钟

(5)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哮鸣者。 (6)吸收缓慢或反复发作性肺炎。 2.原因不明的咯血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或需局部止血 治疗者。 3.采集病原学标本需采集高质量肺部分泌物作病原学培养 者。 4.用于治疗用于清除黏稠的分泌物、黏液栓或异物:行支 气管肺泡灌洗及用药等治疗。对于气道狭窄者,在支气管镜下行 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禁忌证】 1.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者如肺功能严重损害、重度低氧血 症、严重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或心律失常、频发心纹痛、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者。 2.出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 3.新近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热者。 4.哮喘发作或大咯血者需待症状控制后再考虑支纤镜检 查。 5.有主动脉瘤破裂危险者 6.对麻醉药物过敏及不能配合检查者。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 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 有创性操作,术前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术前4h禁食禁水, 以防误吸。患者若有活动性义齿应事先取出。 2.完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以确定病变位置有出血倾向 者需作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者作心 电图和肺功能检查,以评价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 3.术前用药评估患者对消毒剂、局麻药或术前用药是否过敏

(5)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哮鸣者。 (6)吸收缓慢或反复发作性肺炎。 2.原因不明的咯血 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或需局部止血 治疗者。 3.采集病原学标本 需采集高质量肺部分泌物作病原学培养 者。 4.用于治疗 用于清除黏稠的分泌物、黏液栓或异物;行支 气管肺泡灌洗及用药等治疗。对于气道狭窄者,在支气管镜下行 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禁忌证】 1.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者 如肺功能严重损害、重度低氧血 症、严重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或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者。 2.出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 3.新近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高热者。 4.哮喘发作或大咯血者 需待症状控制后再考虑支纤镜检 查。 5.有主动脉瘤破裂危险者。 6.对麻醉药物过敏及不能配合检查者。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 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 有创性操作,术前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术前 4h 禁食禁水, 以防误吸。患者若有活动性义齿应事先取出。 2.完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以确定病变位置有出血倾向 者需作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者作心 电图和肺功能检查,以评价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 3.术前用药评估患者对消毒剂、局麻药或术前用药是否过敏

防止发生变态反应。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mg和地 西泮10血g肌内注射,以减少呼吸道分泌和镇静。 4.物品准备备好吸引器和复苏设备,以防术中出现喉痉孪和 呼吸窘迫,或因麻醉药物的作用抑制患者的咳嗽和呕吐反射,使 分泌物不易咳出。 任务二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纤维支气管镜可经鼻或口插入,目前大多数经鼻插入。患者 常取仰卧位,不能平卧者,可取坐位或半坐位。按医生指示经纤 维支气管镜滴入麻醉剂作黏膜表面麻醉,并根据需要配合医生做 好吸引、灌洗、活检、治疗等相关操作。医师检查时,护士密切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果检查中患者突然出现血压显著 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面部和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异常反应 时立即报告医师,停止检查,并按医嘱相应处理。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 察痰液的颜色和特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术后数小时内,特别是 活检后会有少量咯血及痰中带血,不必担心:但对咯血量较多者 应通知医生,并防止室息的发生。 2.避免误吸术后2h内禁食禁水。麻醉消失、咳嗽和呕吐反射 恢复后可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前试验小口喝水,无 呛咳再进食。 3.减少咽喉部刺激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谈话和咳嗽, 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痛。 二,胸腔穿刺术 5分钟 胸腔穿刺术是自胸腔内抽取积液或积气的操作

防止发生变态反应。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 0 5mg 和地 西泮 10mg 肌内注射,以减少呼吸道分泌和镇静。 4.物品准备备好吸引器和复苏设备,以防术中出现喉痉挛和 呼吸窘迫,或因麻醉药物的作用抑制患者的咳嗽和呕吐反射,使 分泌物不易咳出。 任务二 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纤维支气管镜可经鼻或口插入,目前大多数经鼻插入。患者 常取仰卧位,不能平卧者,可取坐位或半坐位。按医生指示经纤 维支气管镜滴入麻醉剂作黏膜表面麻醉,并根据需要配合医生做 好吸引、灌洗、活检、治疗等相关操作。医师检查时,护士密切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果检查中患者突然出现血压显著 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面部和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异常反应 时立即报告医师,停止检查,并按医嘱相应处理。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 察痰液的颜色和特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术后数小时内,特别是 活检后会有少量咯血及痰中带血,不必担心;但对咯血量较多者 应通知医生,并防止窒息的发生。 2.避免误吸术后 2h 内禁食禁水。麻醉消失、咳嗽和呕吐反射 恢复后可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前试验小口喝水,无 呛咳再进食。 3.减少咽喉部刺激 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谈话和咳嗽, 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痛。 二.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是自胸腔内抽取积液或积气的操作。 5 分钟

【适应证】 1.协助病因诊断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需抽取积液检查。 2.缓解压迫症状胸腔内大量积液或气胸者,排除积液或积 气,避免胸膜粘连增厚。 3.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操作步骤以及术 中注意事项,争取患者配合穿刺。胸腔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操作 术前应确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前指导患者处于穿刺体位 一般取坐位,如患者衰弱可取半坐卧位,并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 中保持穿刺体位,不要随意活动,避免咳嗽或深呼吸,避免说话 回答问题可用摇头点头或手势应答,以免损伤胸膜或肺组织,必 要时给予镇咳药。术前经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 2.用物准备准备好靠背高度适中的椅子,穿刺包(内有12 号和16号尾部带胶管的穿刺针各1根、无菌试管2根、无菌纱布 2块或创可贴2块、5ml、50m1或100m1无菌注射器各1附、三通 活塞1套、止血钳2把),全套消毒用品,盛胸水的容器,胶布。 任务二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协助患者抽液体位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 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或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完全 暴露背部或侧胸、胸部。 2.确定穿刺部位一般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 7~8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 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进针。 3.穿刺方法

【适应证】 1.协助病因诊断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需抽取积液检查。 2.缓解压迫症状 胸腔内大量积液或气胸者,排除积液或积 气,避免胸膜粘连增厚。 3.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操作步骤以及术 中注意事项,争取患者配合穿刺。胸腔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操作, 术前应确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前指导患者处于穿刺体位, 一般取坐位,如患者衰弱可取半坐卧位,并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 中保持穿刺体位,不要随意活动,避免咳嗽或深呼吸,避免说话, 回答问题可用摇头点头或手势应答,以免损伤胸膜或肺组织,必 要时给予镇咳药。术前经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 2.用物准备 准备好靠背高度适中的椅子,穿刺包(内有 12 号和 16 号尾部带胶管的穿刺针各 1 根、无菌试管 2 根、无菌纱布 2 块或创可贴 2 块、5ml、50ml 或 100ml 无菌注射器各 1 附、三通 活塞 1 套、止血钳 2 把),全套消毒用品,盛胸水的容器,胶布。 任务二 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协助患者抽液体位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平放椅 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或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完全 暴露背部或侧胸、胸部。 2.确定穿刺部位一般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 7~8 肋间隙或腋前线第 5 肋间隙。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 2 肋 间隙或腋前线第 4~5 肋间隙进针。 3.穿刺方法

(1)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穿 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胶管钳夹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 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或 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 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 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 (2)抽液抽气量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 止抽吸过多过快使胸腔内压骤然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 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600~800m1,抽气 量不宜超过1000ml,以后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1000ml。如胸腔穿 刺是为了明确诊断,抽液50~100m1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如治疗需要,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物。 4.术中护理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等变 化,以判定患者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 抽吸时,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 发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吸,使患者 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记录穿刺的时间、抽液抽气的量、胸水的颜色以及患者在 术中的状态。 2.监测患者穿刺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状况,注 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 红、肿、热、痛、体温升高或液体溢出等及时通知医生。 3.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萎缩的肺膨胀。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 10分钟 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

(1)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穿 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胶管钳夹了的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 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或 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 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 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 (2)抽液抽气量 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 止抽吸过多过快使胸腔内压骤然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 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 600~800ml,抽气 量不宜超过 1000ml,以后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 1000ml。如胸腔穿 刺是为了明确诊断,抽液 50~100ml 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如治疗需要,抽液抽气后可注射药物。 4.术中护理 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面色等变 化,以判定患者对穿刺的耐受性。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的感觉。 抽吸时,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 发凉,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吸,使患者 平卧,密切观察血压,防止休克。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记录穿刺的时间、抽液抽气的量、胸水的颜色以及患者在 术中的状态。 2.监测患者穿刺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状况,注 意血胸、气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穿刺部位,如出现 红、肿、热、痛、体温升高或液体溢出等及时通知医生。 3.鼓励患者深呼吸,促进萎缩的肺膨胀。 三.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 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 10 分钟

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 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主要作用 为排出积气或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 隔移位及肺萎缩: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痿、食 管胸膜痿等。 【适应证】 适应于气胸、液气胸及脓胸的引流治疗。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用物准备准备好无菌水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包、床 旁小桌、大弯血管钳2把、无菌手套2副、全套消毒用品。严格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标记液面水平。 为了确保患者的胸腔和引流装置之间为一密闭系统,并使胸膜腔 内压力保持在1~2cH20,需将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 于水面下1~2cm。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 应距离液面5cm以上。如同时引流液体时,需在水封瓶之前增加 一贮液瓶,使液体引流入贮液瓶中,确保水封瓶液面的恒定。引 流效果不佳时按医嘱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保持负压在-8~ -12cm20之间。为了防止负压过大造成肺损伤,确保患者的安全 需在水封与负压吸引之间增加一调压瓶。调压瓶内加入适量的无 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所需负压将调压瓶中的调节管末端保 持在水面下8~12cm处,这样,如果吸引器产生的负压过大,外 界空气可以经压力调节管进入调压瓶内,确保胸腔所承受的吸引 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 2.患者准备向患者简要说明排气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 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任务二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 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主要作用 为排出积气或积液,重建负压,促进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 隔移位及肺萎缩;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食 管胸膜瘘等。 【适应证】 适应于气胸、液气胸及脓胸的引流治疗。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 1.用物准备 准备好无菌水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包、床 旁小桌、大弯血管钳 2 把、无菌手套 2 副、全套消毒用品。严格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 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标记液面水平。 为了确保患者的胸腔和引流装置之间为一密闭系统,并使胸膜腔 内压力保持在 1~2cmH2O,需将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 于水面下 1~2cm。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 应距离液面 5cm 以上。如同时引流液体时,需在水封瓶之前增加 一贮液瓶,使液体引流入贮液瓶中,确保水封瓶液面的恒定。引 流效果不佳时按医嘱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保持负压在-8~ -12cmH2O 之间。为了防止负压过大造成肺损伤,确保患者的安全, 需在水封与负压吸引之间增加一调压瓶。调压瓶内加入适量的无 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所需负压将调压瓶中的调节管末端保 持在水面下 8~12cm 处,这样,如果吸引器产生的负压过大,外 界空气可以经压力调节管进入调压瓶内,确保胸腔所承受的吸引 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 2.患者准备 向患者简要说明排气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 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任务二 操作中护理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方法 (1)部位气胸于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隙处或腋前线第4~ 5肋间:引流液体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一8肋间:引流脓液在脓 腔最低处。 (2)经套管针将引流导管插入胸膜腔或行手术切开后置入引 流管。 (3)导管连接水封瓶,水封瓶塞上连接导管的长玻璃管插入 水面下1.5~2.0cm,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2.0cmH20以下。肺 复张不满意时可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装置,压力维持在-8~ -12cmHz0。 2.操作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操作。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保证有效的引流 (1)确保引流装置安全:引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且不易 踢到的地方,其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以防瓶 内的液体反流进入胸腔。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留出适宜长度 的引流管,既要便于患者翻身活动,又要避免过长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密切观察引流管内的水柱是否随 呼吸上下波动及有无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必要时,可请患者 做深呼吸或咳嗽。如有波动,表明引流通畅。若水柱波动不明显 液面无气体逸出,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肺组织已复张 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发绀、大汗、胸闷、气管偏向健侧等 症状,可能是引流管被阻塞。首先检查引流管是否被扭曲受压: 如排除引流管扭曲受压,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如同时引流 液体,应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 (3)防止胸腔积液或渗出物堵塞引流管:引流液黏稠或引流

教师总结 1.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方法 (1)部位气胸于锁骨中线外侧第 2 肋间隙处或腋前线第 4~ 5 肋间;引流液体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第 7~8 肋间;引流脓液在脓 腔最低处。 (2)经套管针将引流导管插入胸膜腔或行手术切开后置入引 流管。 (3)导管连接水封瓶,水封瓶塞上连接导管的长玻璃管插入 水面下 1.5~2.0cm,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 2.0cmH2O 以下。肺 复张不满意时可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装置,压力维持在-8~ -12cmH2O。 2.操作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操作。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保证有效的引流 (1)确保引流装置安全:引流瓶应放在低于患者胸部且不易 踢到的地方,其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 60cm,以防瓶 内的液体反流进入胸腔。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留出适宜长度 的引流管,既要便于患者翻身活动,又要避免过长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密切观察引流管内的水柱是否随 呼吸上下波动及有无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必要时,可请患者 做深呼吸或咳嗽。如有波动,表明引流通畅。若水柱波动不明显, 液面无气体逸出,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肺组织已复张; 若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发绀、大汗、胸闷、气管偏向健侧等 症状,可能是引流管被阻塞。首先检查引流管是否被扭曲受压; 如排除引流管扭曲受压,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如同时引流 液体,应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 (3)防止胸腔积液或渗出物堵塞引流管:引流液黏稠或引流

血液时,应根据病情定时由胸腔端向引流瓶端的方向挤压引流管 (4)防止意外:搬动患者时需要用两把血管钳将引流管双重 夹紧,防止在搬动过程中发生引流管滑脱、漏气或引流液反流等 意外情况。若胸腔引流管不慎滑出胸腔时,应嘱患者呼气,同时 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引流装置及伤口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上的排气管外端应用1~2层纱布 包扎好,避免空气中尘埃或脏物进入引流瓶内。如使用一次性闭 式引流系统,需每天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应注意连接管和接头处 的消毒,更换前用双钳夹紧引流管近心端,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 再放开,以防止气体进入胸腔。伤口敷料每1~2天更换1次,有 分泌物渗湿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3.肺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每2h进行1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以促进 受压菱陷的肺扩张,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但 应避免持续剧烈的咳嗽。 4.拔管护理 引流管拔除指征:引流管无气体逸出1~2天后,夹闭1天患 者无气急、呼吸困难,透视或X线胸片示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 引流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呼气,拔管后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 盖伤口。拔管后24h内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 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指人工方法或机械装置的通气代替、控制或辅助 10分钟 患者呼吸。以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能量消 耗,维持呼吸功能等目的的一系列措施。呼吸机的应用为抢救危 重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各种原因发生的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起了 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的】

血液时,应根据病情定时由胸腔端向引流瓶端的方向挤压引流管。 (4)防止意外:搬动患者时需要用两把血管钳将引流管双重 夹紧,防止在搬动过程中发生引流管滑脱、漏气或引流液反流等 意外情况。若胸腔引流管不慎滑出胸腔时,应嘱患者呼气,同时 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引流装置及伤口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上的排气管外端应用 1~2 层纱布 包扎好,避免空气中尘埃或脏物进入引流瓶内。如使用一次性闭 式引流系统,需每天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应注意连接管和接头处 的消毒,更换前用双钳夹紧引流管近心端,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 再放开,以防止气体进入胸腔。伤口敷料每 1~2 天更换 1 次,有 分泌物渗湿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3.肺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每 2h 进行 1 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以促进 受压萎陷的肺扩张,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但 应避免持续剧烈的咳嗽。 4.拔管护理 引流管拔除指征:引流管无气体逸出 1~2 天后,夹闭 1 天患 者无气急、呼吸困难,透视或 X 线胸片示肺已全部复张,可拔除 引流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呼气,拔管后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 盖伤口。拔管后 24h 内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 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指人工方法或机械装置的通气代替、控制或辅助 患者呼吸。以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能量消 耗,维持呼吸功能等目的的一系列措施。呼吸机的应用为抢救危 重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各种原因发生的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起了 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的】 10 分钟

1.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2.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分压。 3.减少呼吸功机械通气可减少或代替呼吸肌作功,降低呼吸 肌氧耗量。 【适应症】 1.急慢性呼吸衰竭成人呼吸频率大于40次/分或小于6一8 次/分:低氧血症,用鼻导管给氧后,Pa0250 mmHg。 2.肺实质病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 严重心源性肺水肿等。 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 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 4.胸部创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柳胸。 5.呼吸中枢控制失调、神经肌肉疾患致呼吸肌瘫痪者 6预防性使用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 患者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 担,促进术后恢复。 7.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呼吸性酸中毒。 8.需强化气道管理者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室息和使 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9.心肺复苏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 【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室息呼吸道未通畅之前。 2.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 3.肺大拖可发生气胸或纵隔气肿,为相对禁忌证。 任务一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1.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2.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氧运输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可使肺内气体分布均匀,纠正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分压。 3.减少呼吸功机械通气可减少或代替呼吸肌作功,降低呼吸 肌氧耗量。 【适应症】 1.急慢性呼吸衰竭 成人呼吸频率大于 40 次/分或小于 6~8 次/分;低氧血症,用鼻导管给氧后,PaO2<50mmHg,PaCO2>50 mmHg。 2.肺实质病变 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 严重心源性肺水肿等。 3.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 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 4.胸部创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 5.呼吸中枢控制失调、神经肌肉疾患致呼吸肌瘫痪者 6.预防性使用 如心、胸外科手术短期保留机械通气以帮助 患者减轻因手术创伤而加重的呼吸负担,减轻心肺和体力上的负 担,促进术后恢复。 7.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呼吸性酸中毒。 8.需强化气道管理者 如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使 用某些呼吸抑制药物时。 9.心肺复苏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 时。 【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呼吸道未通畅之前。 2.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 3.肺大疱可发生气胸或纵隔气肿,为相对禁忌证。 任务一 操作前准备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