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第四章(4-6)板件的稳定和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4.6板件的稳定和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4.6 板件的稳定和屈曲后强度的利用

均匀受压板件的屈曲现象
均匀受压板件的屈曲现象

均匀受压板件的弹性屈曲应力 求解板件的稳定承载力与求解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的思路是相同的。 找出板件弹性时的临界状态,列出平衡微分 方程(式4-100) 给出边界条件 ●求出最大变形值(挠度)(式4-101) 得出临界力(式4-104) ●算出弹性屈临界应力(式4-107)
均匀受压板件的弹性屈曲应力 求解板件的稳定承载力与求解构件的稳定承载力 的思路是相同的。 ⚫ 找出板件弹性屈曲时的临界状态,列出平衡微分 方程(式4-100) ⚫ 给出边界条件 ⚫ 求出最大变形值(挠度) (式4-101) ⚫ 得出临界力(式4-104) ⚫ 算出弹性屈曲临界应力(式4-107)

式4-107中的系数: 1.板的屈曲系数K(式4-106):与荷载分布和支承边数 有关。四边简支K=4;三边简支一边自由K=0425 2.嵌固约束系数x:板件与板件之间不能像简支板那 样自由转动,而是强者对弱者起约束作用。弹性嵌固 的程度取决于相互连接的板件的刚度。这种受到约束 的板边缘称为弹性嵌固边缘,弹性嵌固板的屈曲应力 比简支板的高,嵌固系数大于1进行修正 3.对工字形截面的轴心压杆,一个翼缘的面积可能接近 于腹板面积的二倍,翼缘的厚度比腹板大得多,而宽 度又小得多,因此是翼缘对腹板有嵌固作用,计算腹 板的屈曲应力时考虑了残余应力的影响后可用嵌固系 数1.3。相反,对腹板起嵌固作用的翼缘因提前屈曲而 需要小于1.0的约束作用系数
式4-107中的系数: 1. 板的屈曲系数K(式4-106):与荷载分布和支承边数 有关。四边简支K =4;三边简支一边自由K =0.425。 2. 嵌固约束系数 :板件与板件之间不能像简支板那 样自由转动,而是强者对弱者起约束作用。弹性嵌固 的程度取决于相互连接的板件的刚度。这种受到约束 的板边缘称为弹性嵌固边缘,弹性嵌固板的屈曲应力 比简支板的高,嵌固系数大于1进行修正。 3. 对工字形截面的轴心压杆,一个翼缘的面积可能接近 于腹板面积的二倍,翼缘的厚度比腹板大得多,而宽 度又小得多,因此是翼缘对腹板有嵌固作用,计算腹 板的屈曲应力时考虑了残余应力的影响后可用嵌固系 数1.3。相反,对腹板起嵌固作用的翼缘因提前屈曲而 需要小于1.0的约束作用系数。

均匀受压板件的非弹性屈曲应力 考虑板件的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板件 屈曲时已进入非弹性阶段。处理板件的非弹性屈 曲时,只是把钢材的弹性模量E用板件受力方向 的变形切线模量E代替,与受力垂直的方向仍 用弹性模量E,得出式(4-108)
均匀受压板件的非弹性屈曲应力 考虑板件的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板件 屈曲时已进入非弹性阶段。处理板件的非弹性屈 曲时,只是把钢材的弹性模量E用板件受力方向 的变形切线模量Et代替, 与受力垂直的方向仍 用弹性模量E,得出式(4-108)

我们将板件的非弹性屈曲应力值控制在什么 范围内才认为板件是稳定的? 种是不允许板件的屈曲先于构件的整体屈曲,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对轴心压杆 就是这样规定的。 另一种是允许板件先屈曲。虽然板件屈曲会降低 构件的承载能力,但由于构件的截面较宽,整体 刚度好,从节省钢材来说反而合算,《冷弯薄壁 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就有这方面 的条款。有时对于一般钢结构的部分板件,如大 尺寸的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的腹板,也允许其先 有局部屈曲
我们将板件的非弹性屈曲应力值控制在什么 范围内才认为板件是稳定的? 一种是不允许板件的屈曲先于构件的整体屈曲,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对轴心压杆 就是这样规定的。 另一种是允许板件先屈曲。虽然板件屈曲会降低 构件的承载能力,但由于构件的截面较宽,整体 刚度好,从节省钢材来说反而合算,《冷弯薄壁 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就有这方面 的条款。有时对于一般钢结构的部分板件,如大 尺寸的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的腹板,也允许其先 有局部屈曲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根据局部屈曲不先于整体屈曲的原则,板件的临界应 力和构件的临界应力相等即可确定出构件的腹板髙厚 比(式4-113)和翼缘的宽厚比(式4-115)。 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 只针对于工字型截面; 2.λ取构件两个方向长细比的较大者; 3.当入<30时,取入=30;当λ≥100时,取λ=100 实际轴压构件设计时,应首先验算截面的强度和杆件 的整体稳定性,然后验算局部稳定。当翼缘不满足要 求时,应重新选择截面尺寸;当腹板不满足要求时, 可设置纵向加劲肋
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 根据局部屈曲不先于整体屈曲的原则,板件的临界应 力和构件的临界应力相等即可确定出构件的腹板高厚 比(式4-113)和翼缘的宽厚比(式4-115)。 ⚫ 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 1. 只针对于工字型截面; 2. λ取构件两个方向长细比的较大者; 3. 当λ<30时,取λ=30 ;当λ ≥100时,取λ=100 。 ⚫ 实际轴压构件设计时,应首先验算截面的强度和杆件 的整体稳定性,然后验算局部稳定。当翼缘不满足要 求时,应重新选择截面尺寸;当腹板不满足要求时, 可设置纵向加劲肋

受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这里的翼缘是指受压翼缘的稳定。 采用薄板弹塑性屈曲的临界应力(式4-108) 使其不小于0.95f可推导出式4-118(弹性设 计)、119(塑性设计)、120(弹塑性设计)。 (0.95为受压翼缘截面的平均应力)
受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这里的翼缘是指受压翼缘的稳定。 采用薄板弹塑性屈曲的临界应力(式4-108) 使其不小于0.95f y可推导出式4-118(弹性设 计)、119(塑性设计)、120(弹塑性设计)。 (0.95为受压翼缘截面的平均应力)

腹板的局部稳定 控制有两种考虑方法: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仅对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 动力荷载的组合梁,计算其腹板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 若用此法,其计算及构造要求应满足46.4节内容 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仅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 合梁及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组合梁,其腹板的稳定 是通过设置加劲肪来保证的。由于梁截面腹板高度很 高,当采用腹板高厚比限值时,腹板厚度将很厚,浪 费材料。将梁腹板做的高而薄,通过设置加劲肋来保 证其稳定性是很经济的
腹板的局部稳定 控制有两种考虑方法: ⚫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仅对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 动力荷载的组合梁,计算其腹板的抗弯和抗剪承载力。 若用此法,其计算及构造要求应满足4.6.4节内容。 ⚫ 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仅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 合梁及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组合梁,其腹板的稳定 是通过设置加劲肋来保证的。由于梁截面腹板高度很 高,当采用腹板高厚比限值时,腹板厚度将很厚,浪 费材料。将梁腹板做的高而薄,通过设置加劲肋来保 证其稳定性是很经济的

加劲肋的分类
加劲肋的分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建筑装饰金属材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纤维装饰织物.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其他装饰材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建筑装饰玻璃.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建筑装饰塑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建筑装饰陶瓷.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建筑装饰用基本材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建筑装饰涂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建筑装饰石材.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木质装饰材料.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建 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ppt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目录.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ppt
- 平顶山工学院土木系:《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刘志钦).ppt
- 《建筑设备》讲义PPT电子课件(共十九章)(付宏涛).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工程测量.doc
- 《钢结构》第七章(7-6)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ppt
- 《钢结构》第二章 钢结构材料.ppt
- 《钢结构》第七章 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7-4)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ppt
- 《钢结构》第七章 钢结构的连接和节点构造.ppt
- 《钢结构》第三章 构件截面承载力—强度.ppt
- 《钢结构》第四章 受弯构件的弯扭失稳(4-4)受弯构件的弯扭失稳.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建筑内部给水所需水压水量设备.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2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的水压水量设备.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3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4章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5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ppt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