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聚落地理

第十章聚落地理 聚落 ■城市 集镇与农村
第十章 聚落地理 ◼ 聚 落 ◼ 城 市 ◼ 集镇与农村

第一节聚落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 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 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 设施。 1起源与发展 2城镇标准
第一节 聚 落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 上常被称为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 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 设施。 1 起源与发展 2 城镇标准

1起源与发展 西方城市的发展 西方城市发展始于希腊。 罗马时代,城市获得更大发展。 在罗马时代,在城市发展上,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控制 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 村落的发屐 1原始的居住地 2古代村落 3城市兴起后农村聚落的发展 4现代村落的发展
起源与发展 ◼ 西方城市的发展 ◼ 中国城市的发展 ◼ 村落的发展 西方城市发展始于希腊。 罗马时代,城市获得更大发展。 在罗马时代,在城市发展上,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控制 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 1 原始的居住地 2 古代村落 3 城市兴起后农村聚落的发展 4 现代村落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发展 秦统一的首都咸阳、汉长安城,以及唐长安城、宋开封城、杭州城,都是当时世界 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内部功能已相当齐全。 元、明、清三朝,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它代表了我国封建礼制的典型,城为内 外城。 2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从1952年到1960年经 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大发展,城市和建制镇分别从1951年的157个和1896个增加 到1960年的197个(城市数)和1961年的4429个(建制镇数) 第二阶段是1961年至1977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 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城市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
中国城市的发展 1 古代城市发展 秦统一的首都咸阳、汉长安城,以及唐长安城、宋开封城、杭州城,都是当时世界 上著名的大都市,城市内部功能已相当齐全。 元、明、清三朝,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它代表了我国封建礼制的典型,城为内 外城。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初期发展阶段。1949年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从1952年到1960年经 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与经济大发展,城市和建制镇分别从1951年的157个和1896个增加 到1960年的197个(城市数)和1961年的4429个(建制镇数)。 第二阶段是1961年至1977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 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8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城市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

城镇标准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 聚落体系
城镇标准 ◼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 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 ◼ 聚落体系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密度不同,划 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密度不同,划 分标准也很不一致。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1城市: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 市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 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 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 可设市的建制。 2镇: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作了调整,新 的建制标准规定: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 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合 计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照 第二条适当放宽。 4)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
1 城市: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 市: 1)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 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 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 可设市的建制。 2 镇:1984年11月,国家民政部对原建制镇标准作了调整,新 的建制标准规定: 1)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 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自 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务工、经商、办服务行业的人口合 计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 3)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以比照 第二条适当放宽。 4) 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 地,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人口两项总数虽不足2000人

聚落体系 1城市体系 2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1)等级规模法则 2)首位城市法则 3)农村聚落法则
聚落体系 1 城市体系 2 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1) 等级规模法则 2) 首位城市法则 3) 农村聚落法则

第二节城市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与自然环境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城市景观与感知
第二节 城 市 ◼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 城市与自然环境 ◼ 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 城市景观与感知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从防卫出发而选抨的区位 1在利用河流方面 2在利用海洋方面作为防卫的有利条件有半岛、岛 与内港 3制高点和隘口 、城与女的尖 1城市与水运的关系 2城市与陆运的关系 3海上交通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 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 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 1 在利用河流方面 2 在利用海洋方面作为防卫的有利条件有半岛、岛 与内港 3 制高点和隘口 1 城市与水运的关系 2 城市与陆运的关系 3 海上交通与城市的关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语言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种族民族民俗.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人口与发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目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共十四章).doc
-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讲义.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劈理.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线理.ppt
- 中国科技大学:《海洋科学概览》讲义.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黄河中下游名山海景京都古迹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西南岩溶山水民族风情旅游区.ppt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青藏世界屋脊雪域藏乡旅游区.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旅游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政治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人文地理学面临的问题.ppt
- 清华大学:《地基基础设计理论与荷载》讲义.ppt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一章 遥感概述.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七章 遥感影像计算机解释.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三章 遥感成像和影像特征.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球波谱特征.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五章 遥感影像目视解释.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八章 定量遥感基础.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六章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与运用.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pdf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1-6.2)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3)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2).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3)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2/2)河流(中)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4)地下水.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5)冰川.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