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1-6.2)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第六章水圈 61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2海洋 63地面流水 64地下水 65冰川 6.6水的循环
第六章 水圈 6.1 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2 海洋 6.3 地面流水 6.4 地下水 6.5 冰川 6.6 水的循环

第一节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1.1水圈的构成 海洋:973%(咸水) 冰川:2.1%(固体淡水)。 地下水:0.6%。 地表水:0.01%。 大气水和生物水:0.001%。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不足1%
第一节 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点 6.1.1 水圈的构成: •海洋:97.3%(咸水)。 •冰川:2.1% (固体淡水)。 •地下水:0.6%。 •地表水:0.01%。 •大气水和生物水:0.001%。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不足1%

水的分类 海水 97.41 总水量 水 2.59 冰 68.T0 地下水 水圈的构成 30.96 湖泊和温地 大气水 流物m2
水圈的构成

612水的特征 水的偶极性分子结构决定了水具有 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 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 用的主要媒介。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 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
6.1.2 水的特征: • 水的偶极性分子结构决定了水具有 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强、热容量大、 弱粘滞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质作 用的主要媒介。 • 水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海 洋成为生命的摇篮。 • 水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备 条件

第二节海洋 621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622海水的特征 623海水的运动 62.4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5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6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第二节 海洋 6.2.1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6.2.2 海水的特征 6.2.3 海水的运动 6.2.4 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5 浅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6 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6.2.1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均 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大陆架(浅海带):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大陆坡(半深海带):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的 陡坡地带。 大陆基(半深海带):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 渡地带。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大 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山脊轴部发育 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全球各大 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
6.2.1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 滨岸带(滨海带):海水与陆地交界的地带。(平均 高潮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 大陆架(浅海带):200米水深以上坡度较缓的地带。 • 大陆坡(半深海带):大陆架前缘至大洋盆地之间的 陡坡地带。 • 大陆基(半深海带):大陆坡脚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 渡地带。 • 大洋盆地(深海带):由岛弧、海沟、深海平原、大 洋中脊、海山、海底平顶山组成的深海地形。 • 大洋中脊:大洋中巨大的海底山脉,山脊轴部发育一 条中央裂谷,地幔物质在此形成新的洋壳;全球各大 洋中脊彼此相连长达64000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滨海带大陆 tret ch d-ocean rift transform fault neutral boundary sphere divergent boundary oceanic plate asthenosphere
• 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 海沟大陆坡大陆架 滨海带 大陆

622海水的特征 海水含有3.5%的盐类,其中2.7%为 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硫酸镁 碳酸钙等。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 成的并由河流将其带入海洋中的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 理纬度一致,200米透光带以下温 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 为2度左右
6.2.2 海水的特征 • 海水含有3.5%的盐类,其中2.7%为 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硫酸镁、 碳酸钙等。这些盐类是岩石风化形 成的并由河流将其带入海洋中的。 • 海水表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与地 理纬度一 致,200米透光带以下温 度迅速降低,密度增高,洋底温度 为2度左右

warm. less dense water 海 0 thermocline 水 =温 度 cold. dense water 2 密 度 3 深 度 变 10 图 20 温度
海水温度\ 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 • • 20 • 度 • 10 • 温 • 1234 0 • 深度(千米)

623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形式包括: 波浪 潮汐 浊流 洋流
6.2.3 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形式包括: • 波浪 • 潮汐 • 浊流 • 洋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六章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与运用.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八章 定量遥感基础.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五章 遥感影像目视解释.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球波谱特征.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三章 遥感成像和影像特征.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七章 遥感影像计算机解释.pdf
- 北京大学:《遥感概论》第一章 遥感概述.pdf
- 清华大学:《地基基础设计理论与荷载》讲义.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人文地理学面临的问题.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政治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行为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旅游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聚落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语言地理.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种族民族民俗.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
- 西北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人口与发展.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3)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2).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3)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2/2)河流(中)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4)地下水.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水圈(6.5)冰川.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五章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4.ppt
-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七章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ppt
- 《构造地质学》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一).doc
- 《构造地质学》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二).doc
- 《构造地质学》试卷A.doc
- 《构造地质学》试卷B.doc
- 《构造地质学》(B)参考答案.doc
- 《构造地质学》试卷.doc
- 《构造地质学》习题库一.doc
- 《构造地质学》习题库二.doc
- 《构造地质学》总论.doc
- 《构造地质学》习题库三.doc
- 《构造地质学》习题库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