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2/2)

3端口1电源有内阻,端口2接负载 (S) 已知Z参数求 R U2(S) US(S) U(SN RUIS)H(S) Us(S) ∫U1(S)=2zn(S)H1(S)+Z12(S)12S) 1U2(s)=z2(S)(S)+Z2(S)l2(S) U1(S)=Us(S)-R11(S) U2(S)=-12(S)R H(S)=2(S) Z2ISR Us(S)(R1+21(S)(R+22(S)-2n(S)21(S)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不仅和二端口参数有关而且和端接阻抗有关
3 端口1电源有内阻,端口2接负载 US (S) U1(S) N U2(S) I1(S) I2(S) R + - R1 已知Z参数求 ( ) ( ) ( ) 2 U S U S H S S ( ) ( ) ( ) 2 U S U S H S S (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1 22 2 1 11 1 12 2 U S Z S I S Z S I S U S Z S I S Z S I S ( ) ( ) ( ) U1 S US S R1 I1 S U2 (S) I 2 (S)R ( ( ))( ( )) ( ) ( ) ( ) 1 11 22 12 21 21 R Z S R Z S Z S Z S Z S R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不仅和二端口参数有关而且和端接阻抗有关

§16-5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级联(链联) T im U,U T Tl T2 设 IT 12 21 T21「 门」[T21T2-1
§16-5 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一、 级联(链联) 设 21 22 11 12 [ ] T T T T T T + T + 1 I U1 U2 2 I + U1 T + 1 I 2 I U2 + 1 I U1 + U2 2 I 21 22 11 12 [ ] T T T T T 2 2 21 22 11 12 1 1 I U T T T T I U 2 2 21 22 11 12 1 1 I U T T T T I U

T T T 2 得「U1「TT2TU 2 2172T2172-12 UA
T + T + 1 I U1 U2 2 I + U1 T + 1 I 2 I U2 + 1 I U1 + U2 2 I 得 2 2 21 22 11 12 1 1 I U T T T T I U 2 2 21 22 11 12 21 22 11 12 I U T T T T T T T T T T + U2 2 I T + 1 I U1 + U2 2 I 2 I 2 2 I U

U 12 2|U2 2122 21 22 得T=T′T 结论:级联后所得复合二端口T参数矩阵等于级联的二 端口T参数矩阵相乘。上述结论可推广到n个二端 口级联的关系。 n 垂B T=[Tl[T2]….[Tn
得 结论: 级联后所得复合二端口T 参数矩阵等于级联的二 端口T 参数矩阵相乘。上述结论可推广到n个二端 口级联的关系。 2 2 21 22 11 12 21 22 11 12 1 1 I U T T T T T T T T I U T T T T1 T2 ... ... Tn T=[T1][T2] …. [Tn ]

例 49 6 j1=i102-Ti2l2 1=12102-122 2 T1 49 T3 -----1 「1492 16g 01 0.25S 3 01 10116 216g2 =TIlI 1102511010.25s2.5
例 0 1 1 4Ω T1 0.25 S 1 1 0 T2 0 1 1 6Ω T3 4 6 4 4 T1 0.25 S 2.5 2 16Ω 0 1 1 6 0.25 1 1 0 0 1 1 4 [ ] [ ][ ][ ] T T1 T2 T3 4 6 T3 T2 1 21 2 22 2 1 11 2 12 2 I T U T I U T U T I

二、并联:输入端口并联,输出端口并联 名名 U U 2 URY 正规联接时: YI IllU n 12 22
二、并联:输入端口并联,输出端口并联 2 1 21 22 11 12 2 1 U U Y Y Y Y I I 2 1 21 22 11 12 2 1 U U Y Y Y Y I I + 1 I U1 + U2 2 I Y + + 1 I U1 U2 2 I Y + + U2 U1 2 I 1 I Y 正规联接时:

Y 2 Y′ 2 12 YY 2 l112 即:Y=y+Y 2
2 1 2 1 2 1 I I I I I I + 1 I U1 + U2 2 I Y + + 1 I U1 U2 2 I Y + + U2 U1 2 I 1 I Y 2 1 21 22 11 12 2 1 21 22 11 12 U U Y Y Y Y U U Y Y Y Y 2 1 2 1 11 22 11 12 2 1 [ ] U U Y U U Y Y Y Y I I 即:Y Y Y

结论: 正规联接时,二端口并联所得复合二端口的Y参数矩 阵等于两个二端口Y参数矩阵相加。 注意:(1)两个二端口并联时,其端口条件可 能被破坏此时上述关系式就不成立。 (2)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将公共端并在一起将不会破 坏端口条件。 平Y
结论: 正规联接时,二端口并联所得复合二端口的Y参数矩 阵等于两个二端口Y 参数矩阵相加。 注意: (1)两个二端口并联时,其端口条件可 能被破坏此时上述关系式就不成立。 (2) 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将公共端并在一起将不会破 坏端口条件。 Y ' Y

注意: (1)两个二端口并联时,其端口条件可能被破坏此时上 述关系式就不成立。 2A=-1A1A 5 -4A 1A 109 25g 2A 4A IA 10V 2A-259—2A 5V +4A +IA 04259 0A 并联后端口条件破坏
注意: (1) 两个二端口并联时,其端口条件可能被破坏此时上 述关系式就不成立。 并联后端口条件破坏。 1A 2A 1A 1A 4A 1A 2A 2A 0A 0A 10 5 2.5 2.5 2.5 4A 1A 1A 4A 10V 5V + + 2A

(2)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三端网络形成的二端口),将 公共端并在一起将不会破坏端口条件。 2 U1 U2
(2) 具有公共端的二端口(三端网络形成的二端口),将 公共端并在一起将不会破坏端口条件。 Y + + + 1 I 1 U + 2 I 2 U + + I 2 Y I 1 I 2 I 1 U 2 U1 U1 U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拉普拉斯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_练习(2/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_练习(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4.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一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二阶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电路定理.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一阶电路(2/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二阶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相量法.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一阶电路(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2/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网络函数.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电路定理.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概述.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图像信号数字化.ppt
-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