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复习资料_山中避雨

2、山中避雨 丰子恺 字、词 寂寥(iao)嘈杂(cao)冗长(rong)里弄(nong)工尺(che)陶冶(ye)惜别 扫兴乐以教和(yue)和歌(he)仓皇( cang huang)胡琴安慰音阶棺材 趋之如归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望洋兴叹萍水相逢 词义 寂寥:寂静空旷。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文中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分别。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课外延伸 (1)苏轼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梅花三弄》和《渔光曲》 《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相传它最早是东晋时代桓伊所作的笛曲 在结构上采用了循环再现的手法,主题整段重复三次,以合“三弄”的标题。梅花,志高洁, 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 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 第绽放的英姿、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 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 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
2、山中避雨 丰子恺 一、字 、词 寂寥(liáo) 嘈杂(cáo) 冗长(rǒng ) 里弄(nòng ) 工尺(chě) 陶冶(yě) 惜别 扫兴 乐以教和(yuè) 和歌(hè) 仓皇(cang huang) 胡琴 安慰 音阶 棺材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苦闷万状 望洋兴叹 萍水相逢 二、词 义 寂寥:寂静空旷。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文中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分别。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趋,小步急走。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尤,责怪。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发出。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萍,浮萍。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三、课外延伸 ⑴苏轼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⑵、《梅花三弄》和《渔光曲》 《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相传它最早是东晋时代桓伊所作的笛曲。 在结构上采用了循环再现的手法,主题整段重复三次,以合“三弄”的标题。梅花,志高洁, 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 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 第绽放的英姿、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 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 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

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当时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 景观。 《渔光曲》:电影名,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3个月,造成轰动效应。主题歌《渔 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故事发生在旧中国东海渔村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他叫 徐福,被渔霸欺压剥削得一贫如洗。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他的妻子生下了双胞胎一个男孩 和一个女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徐福到海上打鱼,不幸葬身大海 《渔光曲》歌词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星儿藏入天空。早晨鱼船儿返回程,迎面吹过来送潮风 天已明,力已尽,眼望着渔村路万重。腰已酸,手也肿,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3)、胡琴 胡琴: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 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 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蒙古自治区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 盟一带最为盛行。 (4)、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祖籍是荷兰( 说是波兰)。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 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 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 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当时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 景观。 《渔光曲》:电影名,于 1934 年 6 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 3 个月,造成轰动效应。主题歌《渔 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故事发生在旧中国东海渔村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他叫 徐福,被渔霸欺压剥削得一贫如洗。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他的妻子生下了双胞胎一个男孩 和一个女孩,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徐福到海上打鱼,不幸葬身大海。 《渔光曲》歌词: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东方现出微明,星儿藏入天空。早晨鱼船儿返回程,迎面吹过来送潮风。 天已明,力已尽,眼望着渔村路万重。腰已酸,手也肿,捕得了鱼儿腹内空。 鱼儿捕得不满筐,又是东方太阳红。 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⑶、胡 琴 胡琴: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 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 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流行于蒙古自治区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 盟一带最为盛行。 ⑷、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祖籍是荷兰(一 说是波兰)。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 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1792 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 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 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中避雨》ppt课件(79页).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39页).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38页)_语文版七年级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38页).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31页)_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25页)_山中避雨课件——已经优化.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21页).ppt
- 《山中避雨》ppt课件7.ppt
- 《山中避雨》ppt公开课课件(16页).ppt
-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3.doc
- 《山中访友》同步练习2.doc
- 《山中访友》ppt课件9.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11_山中访友.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1.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7页).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39页).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37页)_山中访友曹卫军.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29页)_山中访友.ppt
- 《山中访友》ppt课件(20页).ppt
- 《山中杂诗》练习题_山中杂诗(1).doc
- 《山中杂诗》《竹里馆》练习题_山中杂诗.doc
- 《山中避雨》学案_山中避雨.doc
- 《山中避雨》导学案4_七年级上.doc
- 《山中避雨》导学案_学习目标.doc
- 《山中避雨》教案6.doc
- 《山中避雨》测试练习题_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 《山中避雨》练习题.doc
- 《山中避雨》表格式教案2_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 《山中避雨》表格式教案2_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 《山中避雨》表格式教案_内容.doc
- 《山和海的书信》ppt课件1_山和海的书信ppt.ppt
- 《山和海的书信》ppt课件2_山和海的书信第二课时ppt.ppt
- 《山和海的书信》ppt课件3_四上18《山和海的书信》海之篇.ppt
- 《山和海的书信》表格式教案2_王兴华2014秋四上语文第十八课《山和海的书信》教学设计.doc
- 《山地回忆》ppt课件3.ppt
- 《山地回忆》同步练习_孙犁.doc
- 《山地回忆》导学案.doc
- 《山地回忆》练习题_比较.doc
-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3_山坡羊·潼关怀古.ppt
-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12页).ppt
- 《山坡羊·潼关怀古》ppt课件(22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