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3讲 信道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17日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17日

第三讲 无线通信的信道 引言 自由空间传播 地面视距传播 地面超视距传播 移动传播
第三讲 无线通信的信道 引言 自由空间传播 地面视距传播 地面超视距传播 移动传播

引言
引 言

引盲(1):无线通信信道的分类 理想无线信道?非理想无线信道? 理想:无阻挡、无衰落、无时变、无干扰,自由空间 传播。 固定无线信道?移动无线信道? 视距无线信道?非视距无线信道? 视距,如:地面视距、卫星。 非视距,如:地面绕射、对流层散射、电离层折射。 有干扰无线信道?无干扰无线信道? 干扰,如:系统內部的干扰、系统外部的非敌意干扰、 敌意干扰
引言(1):无线通信信道的分类 理想无线信道?非理想无线信道? 理想:无阻挡、无衰落、无时变、无干扰,自由空间 传播。 固定无线信道?移动无线信道? 视距无线信道?非视距无线信道? 视距,如:地面视距、卫星。 非视距,如:地面绕射、对流层散射、电离层折射。 有干扰无线信道?无干扰无线信道? 干扰,如:系统内部的干扰、系统外部的非敌意干扰、 敌意干扰

引盲(2):无线通信信道的指标 传播衰减 延时扩展 衰减的平均值 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 衰减的最大值 述 衰减的统计特性 多普勒扩展 传播延时 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 延时的平均值 述 延时的最大值 干扰 延时的统计特性 干扰的性质 干扰的强度
引言(2):无线通信信道的指标 传播衰减 -衰减的平均值 -衰减的最大值 -衰减的统计特性 传播延时 -延时的平均值 -延时的最大值 -延时的统计特性 延时扩展 -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 述 多普勒扩展 -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 述 干扰 -干扰的性质 -干扰的强度

引言(3):无线传播信道的模型 h(τ,t) ∑ s( 信道响应为h(τ,t),可以表示色散和时变 假设:线性信道、加性干扰
引言(3):无线传播信道的模型 信道响应为h(, t) ,可以表示色散和时变 假设:线性信道、加性干扰 h(, t) s(t) r(t) n(t)

自由空间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1) 什么叫自由空间?无任何衰球面上的功率流 减、无任何阻挡、无任何多 径的传播空间。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 其单位面积中的能量会因为 扩散而减少。这种减少,称 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如图所示,发射功率为Pr, 发射天线为各向均匀辐射, 则以发射源为中心,d为半 径的球面上单位面积的功率 为 S=P/4πd2
自由空间传播(1) 什么叫自由空间?无任何衰 减、无任何阻挡、无任何多 径的传播空间。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 其单位面积中的能量会因为 扩散而减少。这种减少,称 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如图所示,发射功率为PT, 发射天线为各向均匀辐射, 则以发射源为中心,d为半 径的球面上单位面积的功率 为: S = PT / 4 d 2 球面上的功率流 PT d

自由空间传播(2) 由于天线有方向性(设发射代入P公式。得到 天线增益为Gr),故在主波 P=GGrP1(λ/4d)2 束方向通过单位面积的功率 为 S=GP/4πd2 P/pt= gr gr/L 设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A, 其中L定义为自由空间传 则接收天线所截获的功率为 播损耗。 P=SA=AGrP/4πd 则 对于抛物面天线,假定天线 Ls=(4πd/)2 口面场具有等相、等幅分布, (4πfd/c)2 则天线的有效面积为: 以分贝数表示 A=G122/4π =924+20lgf (GHz) 其中G为接收天线增益,λ为 +20 lg d(km) dB 自由空间波长
自由空间传播(2) 由于天线有方向性(设发射 天线增益为GT),故在主波 束方向通过单位面积的功率 为: S = GT PT / 4 d 2 设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A, 则接收天线所截获的功率为: Pr = S A = A GT PT / 4 d 2 对于抛物面天线,假定天线 口面场具有等相、等幅分布, 则天线的有效面积为: A = Gr 2 / 4 其中Gr为接收天线增益, 为 自由空间波长 代入Pr公式。得到: Pr = Gr GT PT ( / 4 d)2 令: Pr / PT = Gr GT / LS 其中LS定义为自由空间传 播损耗。 则: LS = (4 d / ) 2 = (4 f d / c ) 2 以分贝数表示: LS = 92.4 + 20 lg f(GHz) +20 lg d(km) dB

地面视距传播
地面视距传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2讲 组成及规范.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1讲 绪论.ppt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移动 IP上的QoS 保证.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封面封底.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密集波分复用光网络的几个关键技术.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无线通信工程复习提纲.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软交换技术.doc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复习.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数/模、模/数转换.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数/模、模/数转换.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8251A应用举例.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7.4 DMA控制接口.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串行通信与8250,8251A.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可编程定时/计数控制器8253原理及应用.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可编程定时/计数控制器8253原理及应用.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并行接口.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并行接口.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中断控制接口.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断控制接口.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4讲 基带传输.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5讲 载波传输.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6讲 信源编码.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7讲 信道编码.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8讲 多址1.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09讲 多址2.ppt
- 清华大学:《无线通信工程》第10讲 抗衰落.ppt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第12讲 无线系统及网络.ppt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发展.doc
- 清华大学:《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讲义)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新趋势.doc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课程简介.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开关理论基础.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半导体基本器件.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门电路.ppt
-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综合复习材料.doc
-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Chapter 5 Procedure Activations.ppt
-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