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中复习《两小儿辩日》《黄鹤楼》导学案

七下期中复习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解释下列加粗词 (1)两小儿辫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 这个问题的?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黄鹤楼》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州城西南隅() 尝 )驾()黄鹤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观其耸构()巍峨() 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 重檐 )翼馆 闼 霞敞() 坐窥井邑()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于】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 七下期中复习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 这个问题的?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黄鹤楼》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州城西南隅( ) 尝( )驾( )黄鹤返憩( )于此 遂( )以名( )楼 观其耸构( )巍峨( ) 高标巃嵸( ) 上倚( )河汉( ) 重檐( )翼馆 四闼( )霞敞( ) 坐窥井邑( ) 亦荆吴形胜( )之最也 2.解释。 (1)【于】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 ②坐其中,颓然碧窈() (3)【以】①遂以名楼( ②以实奇 ③一儿以日初远 )④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亦荆吴形胜之最() ③主人处处款之() 3.词类活用。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重檐翼馆( 4、翻译下列的句子。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课文句填空:《黄鹤楼》一文用了8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 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 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 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 之能事。又如“ 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 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文章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 8、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9、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所以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重要原因不在于其 特色,更因为它们身上镌刻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 (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 ) ②坐其中,颓然碧窈( ) (3)【以】①遂以名楼( ) ②以实奇( ) ③一儿以日初远( ) ④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之】①事列《神仙》之传( )②亦荆吴形胜之最( ) ③主人处处款之( ) 3.词类活用。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重檐翼馆( ) 4、翻译下列的句子。 (1)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 课文句填空:《黄鹤楼》一文用了 8 句对偶句,或铺陈,或夸张,或比喻, 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组对偶句,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又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组对偶,极力铺陈黄鹤楼高大雄伟 之能事。又如“ ”一组对偶,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 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文章突出说明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举例说明。 8、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9、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所以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重要原因不在于其 特色,更因为它们身上镌刻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两小儿辨日》《黄鹤楼》的知识点。 2、见识相关题型并掌握解题方法。 《两小儿辩日》1、(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 “智”3、孔子不能决也。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 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黄鹤楼》1、隅:角落。登仙,成仙。驾:乘、骑。憩:休息。耸构:矗立的楼宇(指 黄鹤楼),“耸枃”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巃嵸:髙耸的样子。倚: 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闼:门。霞敞:髙敞。井邑:城乡。形胜:山川胜 迹。2、(1)在;到。(2)它,指黄鹤楼:;它,指水阁。(3)用:因为:认为:凭借: 如4)角落;边沿地方。(5)无实义,不译;结构助词,的;我们。3、(1)名词作动 词,命名。(2)副词作名词,最美的地方。(3)古代建筑的飞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 鸟的翅膀一样张开。4、(1)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 志》上。(2)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 大江。(3)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 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4)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 最美的地方。5、答: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上倚河汉,下临江流。6、答:这样就给这座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 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7、答:突出黄楼巍 峨高大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手法。举例略。8、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 法(1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一“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 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1分)。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 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分)。9、答:滕王阁的声名益显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岳 阳楼的流传千古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黄鹤楼的名扬四海原因较多一一神话传 说、唐崔颢《黄鹤楼》、李白对黄鹤楼的吟咏、阎伯理的《黄鹤楼》等,所以这种观点是 对的
3 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两小儿辨日》《黄鹤楼》的知识点。 2、见识相关题型并掌握解题方法。 《两小儿辩日》 1、(1)争辩、争论 (2)距离 (3)热水 (4)判断 (5)谁 通 “智” 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 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黄鹤楼》1、隅:角落。登仙,成仙。驾:乘、骑。憩:休息。耸构:矗立的楼宇(指 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巃嵸:高耸的样子。倚: 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闼:门。霞敞:高敞。井邑:城乡。形胜:山川胜 迹。 2、(1)在;到。(2)它,指黄鹤楼;它,指水阁。(3)用;因为;认为;凭借; 如 4)角落;边沿地方。(5)无实义,不译;结构助词,的;我们。3、(1)名词作动 词,命名。(2)副词作名词,最美的地方。(3)古代建筑的飞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 鸟的翅膀一样张开。4、(1)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 志》上。 (2)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 大江。(3)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 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4)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 最美的地方。 5、答: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上倚河汉,下临江流。6、答:这样就给这座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 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7、答:突出黄楼巍 峨高大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手法。举例略。 8、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 法(1 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一“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 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1 分)。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 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 分)。9、答:滕王阁的声名益显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岳 阳楼的流传千古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黄鹤楼的名扬四海原因较多——神话传 说、唐崔颢《黄鹤楼》、李白对黄鹤楼的吟咏、阎伯理的《黄鹤楼》等,所以这种观点是 对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七上语文版17课 《古诗五首》历年中考真题测试卷.docx
- 七一青城山学校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七—九年级古诗文比较阅读练习.doc
- 丁里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2010年3月31).doc
- 丁里初中201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丁沟镇中学苏教版九年级(下)3月份语文试卷.doc
- 一首诗可以怎样考?ppt课件.ppt
- 一题多体裁高分作文讲评_一题多体裁高分作文讲评.doc
- 一道极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中考语文题.doc
- 一路上有你作文指导ppt课件.ppt
- 一语惊人——中考作文训练之 “凤头”篇ppt课件.ppt
-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ppt课件.ppt
- 一花一世界——感悟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doc
- 一花一世界——于细微处见真情ppt课件.ppt
- 一线中小学教师教育子女时要注意的盲区.doc
- 一百个发人深思的寓言故事.doc
- 一生很短,别去等永远pptx课件.pptx
-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作文技法指导ppt课件.ppt
- 一座沟通真善美的桥——《再别康桥》教法初探_一座沟通真善美的桥.doc
- 一年级古诗《悯农》其二心田花开知识汇总.pdf
- 七夕节--情人节ppt课件_七夕节2.ppt
- 七宝三中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紧扣第一、二单元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 七宝三中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紧扣第一、二单元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 七年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资料整理.doc
-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合集_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ppt课件(61页).ppt
-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含答案).doc
-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小测.doc
- 七年级上《写作日记》ppt课件.ppt
- 七年级上主题班会“学习·交流”ppt课件.ppt
- 七年级上册18课《短文两篇》之《蝉》公开课教案5.doc
- 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仿句集锦_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仿写句子1.doc
- 七年级上写作思维训练ppt课件.ppt
-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试卷——语文(人教版).doc
-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阅读练习及答案(没钓到的大鱼、孩子,我为什么打你).doc
-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百词竞赛.doc
- 七年级上学生优秀作文选.doc
- 七年级上期综合性学习课程:告示牌、标语、广告、对联ppt课件.ppt
- 七年级上第一节课:语文学习之旅ppt课件.ppt
- 七年级上记叙文阅读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