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信息化论坛(2003年8月第1期)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温州市教育科学硏究所董加选 摘要:2000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 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成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 发展研究的核心主题和新热点。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施现状,阐明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 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促进我市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必要性、现状、策略 2000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息技术 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即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 题和新热点,全国各地部分中小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整合研究 虽有较大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整合策 略等问题仍然需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例如将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片面性的认识。笔者结合近 两年来参与温州市教育局林卫平局长主持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 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更加投入,前期已 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性思考”的论文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发表, 近期通过全市中小学整合调查研究及文献研究又有新的进展。以下阐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 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继续深化研究,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 工作,加快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整合”的内涵、目的 1、“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 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 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1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董加选 摘 要: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 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成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 发展研究的核心主题和新热点。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施现状,阐明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 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促进我市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必要性、现状、策略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息技术 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即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 题和新热点,全国各地部分中小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整合研究 虽有较大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整合策 略等问题仍然需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例如将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片面性的认识。笔者结合近 两年来参与温州市教育局林卫平局长主持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 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更加投入,前期已 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性思考”的论文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2002 年第 3 期发表, 近期通过全市中小学整合调查研究及文献研究又有新的进展。以下阐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 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继续深化研究,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 工作,加快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整合”的内涵、目的 1、“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 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 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实际的信息化环境,结合学科特 点选择整合的切入点,考虑课堂内外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一主 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 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 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 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 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最终达到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是学科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甚至不惜以牺牲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 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2、“整合”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观,将影响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传统观念与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信 息技术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作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其目的仍然是促进人的发展,完成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 息素养 改善学习者的学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2 -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实际的信息化环境,结合学科特 点选择整合的切入点,考虑课堂内外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 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 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 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 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 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 最终达到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是学科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甚至不惜以牺牲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 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2、“整合”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观,将影响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传统观念与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信 息技术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作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其目的仍然是促进人的发展,完成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图 1 所示)。 信 息 技 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改善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图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目的示意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高的目标,仍然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学科教学整合 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可以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 将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一些学者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 信息素养的众多目标之一。本人认为,其最根本的目标及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改善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真正地贯彻课程目标,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当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整合构筑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且有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 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是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或者学习效率的目的。把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局限于培养信息素养等方面,这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误区。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正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方位地进行融合。根据学科教 与学的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这是最根本的整合原则。 二、“整合”必要性 1、“整合”能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 的内容。例如高中物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应该把支撑 高新科技的基础内容(如信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及时反映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传统的教材要更新内容,需要经过调査、研究、编写、出版、实 验等复杂环节,中间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使得教材内容总是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而利用 internet,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查阅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 交换,使物理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大大加快了物理课程改革的进程。 2、“整合”将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泛滥,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作用。学习者从 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 展的方向。例如将 internet与高中物理“天然放射现象”教学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学生可以自主上网观看原子弹爆炸现场情景,也可直接观察“天然放射现象”的过程等 平时无法在课堂上实验的资源,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过去的“被动灌输式”变 为现在的“主动探究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学习”和“愉快学习”,另外,这种整合比 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 internet中浩瀚的教育信息资源,不仅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搜集、处理、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网络中的“留言簿”和“E-mail”,为学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3 - 图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目的示意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高的目标,仍然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学科教学整合 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可以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 将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一些学者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 信息素养的众多目标之一。本人认为,其最根本的目标及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改善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真正地贯彻课程目标,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当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 学整合构筑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且有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 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是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或者学习效率的目的。把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局限于培养信息素养等方面,这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误区。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正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方位地进行融合。根据学科教 与学的目标来选择信息技术,这是最根本的整合原则。 二、“整合”必要性 1、“整合”能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 的内容。例如高中物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应该把支撑 高新科技的基础内容(如信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及时反映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以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但传统的教材要更新内容,需要经过调查、研究、编写、出版、实 验等复杂环节,中间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使得教材内容总是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而利用 internet,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查阅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 交换,使物理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大大加快了物理课程改革的进程。 2、“整合”将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泛滥,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作用。学习者从 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 展的方向。例如将 internet 与高中物理“天然放射现象”教学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学生可以自主上网观看原子弹爆炸现场情景,也可直接观察“天然放射现象”的过程等 平时无法在课堂上实验的资源,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过去的“被动灌输式”变 为现在的“主动探究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学习”和“愉快学习”,另外,这种整合比 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internet 中浩瀚的教育信息资源,不仅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搜集、处理、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网络中的“留言簿”和“E-mail”,为学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生提供了与多人讨论、交流的场所,这种交流无时空限制,无权威性束缚,无心理负担,有利于学 生潜能的开发、发展及能力的发挥,也有助于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3、“整合”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必然冲击了传统课程的资源观,课程 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仅仅是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了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此外,生 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能和专家、教师等交流讨论, 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例如: internet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后,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决策性、创 新性的内容将大大增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新奇、繁多的各种信息,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资源,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组织、运用,对问题 作岀独立的判断,并将物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学习物理,使学生真 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internet与物理课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学会判断、决策、创新的机会。 4、“整合”将带来教学模式改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将带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改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 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 强大的认知工具,已经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中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美国数学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中,“过山车比赛”。过山车是游乐场和娱乐 园等处的一种惊险、让人兴奋的游戏车。很多学生有过驾驶过山车的经历。本案例中学生要观察每 种过山车的特点,了解每个过山车的独特之处。学生要通过网络观看全国各地的过山车的照片,根 据图片推测哪一种过山车更快、更高、滑很更远。然后,他们到另一个网站上查询数据来验证他们 的推测。最后,学生对自己的估计结果进行评价,来判断估计能力是否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提高。 5、“整合”促进教学评价的革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后,将带来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 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 了传统的教学评价观与方法 三、温州市“薹合”的现状分析 2002年10月我们对全市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问卷调 查)。据调査表明:我市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市直属中小学以及 部分教育强镇的中小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市1999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地市级教育城域网一一温 州教育网。2002年底止全市共有180所中小学建网、联网,有计算机3.084万台,计算机教室657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4 - 生提供了与多人讨论、交流的场所,这种交流无时空限制,无权威性束缚,无心理负担,有利于学 生潜能的开发、发展及能力的发挥,也有助于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3、“整合”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必然冲击了传统课程的资源观,课程 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仅仅是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了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此外,生 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能和专家、教师等交流讨论, 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例如:internet 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后,一些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决策性、创 新性的内容将大大增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新奇、繁多的各种信息,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资源, 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组织、运用,对问题 作出独立的判断,并将物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策略学习物理,使学生真 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internet 与物理课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学会判断、决策、创新的机会。 4、“整合”将带来教学模式改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将带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改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 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 强大的认知工具,已经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中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美国数学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中,“过山车比赛”。过山车是游乐场和娱乐 园等处的一种惊险、让人兴奋的游戏车。很多学生有过驾驶过山车的经历。本案例中学生要观察每 种过山车的特点,了解每个过山车的独特之处。学生要通过网络观看全国各地的过山车的照片,根 据图片推测哪一种过山车更快、更高、滑很更远。然后,他们到另一个网站上查询数据来验证他们 的推测。最后,学生对自己的估计结果进行评价,来判断估计能力是否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提高。 5、“整合”促进教学评价的革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后,将带来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 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 了传统的教学评价观与方法。 三、温州市“整合”的现状分析 2002 年 10 月我们对全市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问卷调 查)。据调查表明:我市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市直属中小学以及 部分教育强镇的中小学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市 1999 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地市级教育城域网——温 州教育网。2002 年底止全市共有 180 所中小学建网、联网,有计算机 3.084 万台,计算机教室 657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个,有资源库学校4所,有电子软件室学校94所,有电子阅览室学校83所,有课件制作室学校 175所,学校和个人网站323个。有134所中小学努力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这为全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 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县(市、区)学校的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公 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尝试教学整合。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 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我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调查表明,我市学科教学已经从信息技 术的初级应用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阶段。 (一)主要成效 1、市、县教育局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领导以及部分城镇以上的中小学校长明确了整合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并亲自组织实施和参与整合实践与研究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课题,市 级以上就有192项,现已形成了较大课题群,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整合实践研究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形成我市空前的整合研究的氛围。 2、市电教馆、网络中心利用自己的优势,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62期,受训人员 达1550人次。81所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 挥示范辐射作用。市教科所、市教育局教研室充分利用教科研的优势构建了多种整合教学新模式, 全力投入整合队伍建设,共办整合研修班10多个,有效培养了整合骨干教师300多人,上述的举措 为我市“整合”骨干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广大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工具使用,把整合工作视为教改重要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更新。 4、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自 主探究和协作互动学习增多。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也使得师生互动方式趋向于更为民主与和谐 5、我市直属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已形成了努力学习和尝试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热潮,尤其是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学校已推出了一大批整合的典型 课例(2002年底已收到全市参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案例二百多项,评出一等奖17项 二等奖34项,三等奖59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近2年来我市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中小学有计划、有步聚、有措施地进行建网、 联网,网络建设突飞猛进,到2002年底止,全市已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180所,预计2003年增加 600-800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的快速建设为整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7、从现阶段的整合教学实践中已体现出,我市中小学构建的多种整合教学模式有许多优点:信 息量大,联系生活实际,表现手法趣味性强,学生参与面广,自主性强,课堂效率高,学习渠道拓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5 - 个,有资源库学校 94 所,有电子软件室学校 94 所,有电子阅览室学校 83 所,有课件制作室学校 175 所,学校和个人网站 323 个。有 134 所中小学努力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这为全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 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县(市、区)学校的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公 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尝试教学整合。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 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我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调查表明,我市学科教学已经从信息技 术的初级应用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阶段。 (一)主要成效 1、市、县教育局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领导以及部分城镇以上的中小学校长明确了整合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并亲自组织实施和参与整合实践与研究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课题,市 级以上就有 192 项,现已形成了较大课题群,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整合实践研究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形成我市空前的整合研究的氛围。 2、市电教馆、网络中心利用自己的优势,举办“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62 期,受训人员 达 1550 人次。81 所国家级、省级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发 挥示范辐射作用。市教科所、市教育局教研室充分利用教科研的优势构建了多种整合教学新模式, 全力投入整合队伍建设,共办整合研修班 10 多个,有效培养了整合骨干教师 300 多人,上述的举措 为我市“整合”骨干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广大教师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工具使用,把整合工作视为教改重要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更新。 4、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自 主探究和协作互动学习增多。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也使得师生互动方式趋向于更为民主与和谐。 5、我市直属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已形成了努力学习和尝试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热潮,尤其是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学校已推出了一大批整合的典型 课例(2002 年底已收到全市参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案例二百多项,评出一等奖 17 项, 二等奖 34 项,三等奖 59 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6、近 2 年来我市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中小学有计划、有步聚、有措施地进行建网、 联网,网络建设突飞猛进,到 2002 年底止,全市已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 180 所,预计 2003 年增加 600—800 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的快速建设为整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7、从现阶段的整合教学实践中已体现出,我市中小学构建的多种整合教学模式有许多优点:信 息量大,联系生活实际,表现手法趣味性强,学生参与面广,自主性强,课堂效率高,学习渠道拓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宽,学习方式多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及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计算机在我市城镇及农村各类学校分布不均,校际之间差异较大。众多学校采用集中管理 计算机利用率还不高 2、部分县(市、区)由于政府部门还没有足够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无法 大力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货物缺少,软件总量不足。部分学校硬件环境跟不上,自制软件 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成本高、费时多、低水平重复,不能资源共享,而购买学习软件,往往不 适用教学,可供学生使用的软件更少。 3、部分教师理念陈旧,产生对“整合”片面的理解,在整合伊始便不由自主的步入了误区:① 将整合等同于计算辅助教学:②以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代替真实的实验现象;③求大求全,刻意追 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电灌):④过份强调人机对话的优势,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 没有做到人机优势互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师资培训缺少“整合”内涵的渗透,另外培训的教材缺 乏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4、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科教师及学生能够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地解决学 科中教和学的问题。目前,仅有少数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师生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5、由于熟练整合教学的骨干教师缺少,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阻 碍了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特性的低利用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高级认知能力 发展为标志的发现式学习 6、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缺少统一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的支撑。 7、农村山区中小学由于经费十分短缺,办学条件差,硬件设施无法配置,认为开展“整合”火 候未到,几乎没有整合的观念 四、温州市“整合”的策略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年一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 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市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现状,我们拟从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分层次整合、 整合教学评价以及整合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为目标,提出温州市中小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六项策略 6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6 - 宽,学习方式多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及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1、计算机在我市城镇及农村各类学校分布不均,校际之间差异较大。众多学校采用集中管理, 计算机利用率还不高。 2、部分县(市、区)由于政府部门还没有足够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无法 大力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货物缺少,软件总量不足。部分学校硬件环境跟不上,自制软件 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成本高、费时多、低水平重复,不能资源共享,而购买学习软件,往往不 适用教学,可供学生使用的软件更少。 3、部分教师理念陈旧,产生对“整合”片面的理解,在整合伊始便不由自主的步入了误区:① 将整合等同于计算辅助教学;②以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代替真实的实验现象;③求大求全,刻意追 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电灌);④过份强调人机对话的优势,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 没有做到人机优势互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师资培训缺少“整合”内涵的渗透,另外培训的教材缺 乏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4、由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科教师及学生能够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地解决学 科中教和学的问题。目前,仅有少数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师生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5、由于熟练整合教学的骨干教师缺少,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阻 碍了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特性的低利用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高级认知能力 发展为标志的发现式学习。 6、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缺少统一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的支撑。 7、农村山区中小学由于经费十分短缺,办学条件差,硬件设施无法配置,认为开展“整合”火 候未到,几乎没有整合的观念。 四、温州市“整合”的策略 教育部决定,从 2001 年开始用 5 年—10 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 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市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现状,我们拟从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分层次整合、 整合教学评价以及整合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为目标,提出温州市中小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六项策略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1、构建整合教学模式的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构建起来的教学结 构和教学活动程序。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核心。当前我市整 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实现三大目标:①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 信息教育特色有机结合,挑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充分开发计算机强有力的潜在功能,达到 表现方式多样、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呈现生动:②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 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改善学习: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交流、发布和加工整理和应 用信息的能力。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们应花大力实践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 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 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较适用于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讲授新课和复习课。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 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 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 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答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型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 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 程。如:温州实验中学马海波教师执教的“内燃机”一课,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 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 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实验探究式 该模式是采用计算杋和多媒体技术,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 功能的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 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 模式之五:问题——探索型模式 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7 - 1、构建整合教学模式的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构建起来的教学结 构和教学活动程序。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核心。当前我市整 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实现三大目标:①使教师教学设计能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 信息教育特色有机结合,挑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充分开发计算机强有力的潜在功能,达到 表现方式多样、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呈现生动;②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 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改善学习;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交流、发布和加工整理和应 用信息的能力。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我们应花大力实践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 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 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较适用于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讲授新课和复习课。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 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 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 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答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型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 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 程。如:温州实验中学马海波教师执教的“内燃机”一课,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 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 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实验探究式 该模式是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 功能的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 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 模式之五:问题——探索型模式 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摩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 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六:开放合作式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时空,即允许学生自己选题,决定需要选择什么 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 式包括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 模式之七:问题——讨论型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 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 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课及课堂上出现有争议的话题。如大气压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 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2、师资培训策略 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整合的目的和实质的 正确理解和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如不唤起广大教师的共鸣,终难落到实处 据调查表明我市有90%以上的教师尚不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当务之急是对他们加 以培训。但目前许多地方培训还不针对性,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不能正确反映整合 的新的内涵等问题,为了改进不良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师资培训应注重灵活性和实用性 在调查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 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培训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应易学、实 用,(如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②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 充分发挥市、县、校三级教科研部门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互教互学的整合交流活动 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目的、实质、方法和评价等问 题,并搭建平台让有经验的教师展示和交流成果,通过交流和研讨整合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师整合的 水平 8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8 -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摩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 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六:开放合作式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时空,即允许学生自己选题,决定需要选择什么 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 式包括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 模式之七:问题——讨论型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 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 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课及课堂上出现有争议的话题。如大气压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 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2、师资培训策略 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整合的目的和实质的 正确理解和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如不唤起广大教师的共鸣,终难落到实处。 据调查表明我市有 90%以上的教师尚不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当务之急是对他们加 以培训。但目前许多地方培训还不针对性,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不能正确反映整合 的新的内涵等问题,为了改进不良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师资培训应注重灵活性和实用性。 在调查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培 训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培训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应易学、实 用,(如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②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研讨机会。 充分发挥市、县、校三级教科研部门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互教互学的整合交流活动, 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目的、实质、方法和评价等问 题,并搭建平台让有经验的教师展示和交流成果,通过交流和研讨整合教学活动来提高教师整合的 水平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③重视整合骨干队伍 重视青年骨干整合队伍的建设,分批、分层次地对各学科青年整合骨干力量进行整合培训。可 以将具有较高整合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形成整合骨干队 伍,以点带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整合的示范课 ④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要充分发挥高校、市、县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整合培 训,建立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的培训机制 3、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在保证改革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划硬件设备分布的同时,应加大软件开发和利用的力 度,边“修路”和边“造车”。开发丰富多彩的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已成为”整合 “的必要前提,今后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开发教学软件的规划和指导 开发教学软件除了要遵循技术、逻辑、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还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 使开发出的教学软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发教学软件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中小学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学中的 问题和需要,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提髙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主要考虑和遵循如 下原则:①选择适合学科特点、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把教师从以往做课件的繁重劳动中解放 出来,实现教师做课件和用课件的统一;②应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 软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③开发教学软件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④开 发教学软件应发挥软件在个别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 地发挥软件的作用。 ②有选择性地购买教学软件 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随着技术的进步,必须形成相应的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有选择性地购买合适的教学软件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 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了以往教师制作 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了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缺陷,能在短 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所以应集中资金有选择性地购买 ③分批建设学科教学素材库。 有条件的学校,在购买、自主开发基础上还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9 - ③重视整合骨干队伍建设。 重视青年骨干整合队伍的建设,分批、分层次地对各学科青年整合骨干力量进行整合培训。可 以将具有较高整合水平、热衷于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形成整合骨干队 伍,以点带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整合的示范课。 ④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要充分发挥高校、市、县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整合培 训,建立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的培训机制。 3、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在保证改革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划硬件设备分布的同时,应加大软件开发和利用的力 度,边“修路”和边“造车”。开发丰富多彩的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已成为”整合 “的必要前提,今后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开发教学软件的规划和指导。 开发教学软件除了要遵循技术、逻辑、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还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 使开发出的教学软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发教学软件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中小学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学中的 问题和需要,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主要考虑和遵循如 下原则:①选择适合学科特点、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把教师从以往做课件的繁重劳动中解放 出来,实现教师做课件和用课件的统一;②应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 软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③开发教学软件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④开 发教学软件应发挥软件在个别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 地发挥软件的作用。 ②有选择性地购买教学软件。 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随着技术的进步,必须形成相应的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有选择性地购买合适的教学软件。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 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了以往教师制作 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了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缺陷,能在短 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所以应集中资金有选择性地购买。 ③分批建设学科教学素材库。 有条件的学校,在购买、自主开发基础上还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2003年8月第1 期 资料的表现方式库、学科教学案例库等作为补充 学科教学素材库建设应与校本课程、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实行数据库管理模式,以 便于检素使用 4、分层次整合策略 我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施和师资水平相差很大,虽然我市教育局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和“校 校通”工作,但是这种差别的消失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因此,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种标 准去要求所有学校去进行整合实践。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 尽可能地利用社会和家庭的信息技术力量,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同样可以取得整合的良好效果。 条件很好的学校,可以进行更广泛、更深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 支持,对待条件差的农村山区小学要降低标准,进行低层次的整合,他们更需要政府、社会、企业 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硬件投入的支持。 5、整合评价策略 评价是保证整合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它既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又包括实施结果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层次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高低。为了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的评价研究,根据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实际情况(特点),参考我国 教育信息化专家马宁、余胜泉总结出的整合课层次评价的量表,笔者经过归纳推出一种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层次评价量表,仅供全市教师整合课评价参考。本量表将整合课分成五个层次 并注上各个层次评价指标内容和要求,便于实施评价。 温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层次评价量表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信息技术\硬件要求 的作用 为演示工具说教式讲授集体听讲知识施与苕纸笔测 1、信息技术作 知识 式、口头演示工具 台教师 问答 机、投影机 被灌输为 简单的人 2、信息技术作说教式讲授集听讲和知识施与主、呈现 人交互工网络教室 内为交流工具或|与个别辅导个体作业者、活动组出较王动纸笔测试|具,培养局域网或互 演示工具 结合 结合织者 参与学习 的兴趣 趣、促进 情感交流 10
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 2003 年 8 月第 1 期 - 10 - 资料的表现方式库、学科教学案例库等作为补充。 学科教学素材库建设应与校本课程、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实行数据库管理模式,以 便于检素使用。 4、分层次整合策略 我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施和师资水平相差很大,虽然我市教育局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和“校 校通”工作,但是这种差别的消失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因此,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种标 准去要求所有学校去进行整合实践。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 尽可能地利用社会和家庭的信息技术力量,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同样可以取得整合的良好效果。 条件很好的学校,可以进行更广泛、更深层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 支持,对待条件差的农村山区小学要降低标准,进行低层次的整合,他们更需要政府、社会、企业 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硬件投入的支持。 5、整合评价策略 评价是保证整合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它既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又包括实施结果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层次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高低。为了全面实施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的评价研究,根据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实际情况(特点),参考我国 教育信息化专家马宁、余胜泉总结出的整合课层次评价的量表,笔者经过归纳推出一种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层次评价量表,仅供全市教师整合课评价参考。本量表将整合课分成五个层次, 并注上各个层次评价指标内容和要求,便于实施评价。 温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层次评价量表 层 次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教师角色 学生角色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 的作用 硬件要求 1、信息技术作 为演示工具 说教式讲授 集体听讲 知识施与者 知识被灌 输者 纸笔测 试、口头 问答 演示工具 一台教师 机、投影机 2、信息技术作 为交流工具或 演示工具 说教式讲授 与个别辅导 结合 集体听讲和 个 体作 业 结合 知识施与 者、活动组 织者 被灌输为 主、呈现 出较主动 参与学习 的兴趣 纸笔测试 简单的人 人交互工 具,培养 学习兴 趣、促进 情感交流 网络教室、 局域网或互 联网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应用哲学研究——管理哲学》PPT教学课件.ppt
- 《中国哲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doc
- 《中国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考题.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现代西方哲学经典书目.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辅助教材目录和教学参考书目录.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分析哲学(上).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20世纪的实在主义思潮.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实用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新黑格尔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马赫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后现代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实证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ppt
-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WORD版(刘放桐).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分析哲学(下).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现象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存在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法兰克福学派.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哲学释义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实证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马赫主义、第五章 生命哲学.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新黑格尔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实用主义.ppt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20世纪的实在主义思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