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6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第6章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分析混合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 混合侵蚀分类、形式及影响混合侵蚀的自然 因素。掌握防治混合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为主,参阅课外书及 野外实习为辅 2|计划学时:约4学时
第6章 混合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分析混合侵蚀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规律,阐述 混合侵蚀分类、形式及影响混合侵蚀的自然 因素。掌握防治混合侵蚀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以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为主,参阅课外书及 野外实习为辅。 计划学时:约4学时

第6章混合侵蚀 6.1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6.2泥石流物质组成 6.3泥石流特征 6.4泥石流输移和冲淤变化
第 6章 混合侵蚀 6.1 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6.2 泥石流物质组成 6.3 泥石流特征 6.4 泥石流输移和冲淤变化

6.1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5.1.1坡面重力侵蚀作用 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 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 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 块体运动
6.1 泥石流形成、分布及分类 5.1.1 坡面重力侵蚀作用 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 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 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 块体运动

当重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力和摩擦阻 力时,物体就要向下移动 在块体运动中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 震等因素往往起促进和触发作用
当重力克服了物体的惯性力和摩擦阻 力时,物体就要向下移动。 在块体运动中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地 震等因素往往起促进和触发作用

5.1.2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 坡面上块体的重力G可分解为与坡面平行的下滑 力7与垂直坡面的法向力M,其关系为: T=G Sin B N=G cos 6 式中:一坡角。 从以上分析知坡面上块体愈重,则下滑力愈大 同时坡面上坡角愈陡,则其下滑力也愈大
5.1.2 坡面重力侵蚀应力 ❖ 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 坡面上块体的重力G 可分解为与坡面平行的下滑 力T与垂直坡面的法向力N,其关系为: T=G sinθ N=G cosθ 式中:θ―坡角。 从以上分析知坡面上块体愈重,则下滑力T愈大。 同时坡面上坡角愈陡,则其下滑力也愈大

摩擦阻力τ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最大摩擦阻力z时 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下滑力T刚好等于摩擦阻 力rr。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 将临界坡角称为该块体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φ),以φ来表示。若τ为松散块体的抗滑强度, 则有 r=M·tg中= G cos 6·tg中 这时,坡面上的土粒、石块等的稳定条件应是 T≤T G sin e≤ G cos 6·tgφ Tg6≤tgφ 0≤φ
摩擦阻力τ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最大摩擦阻力τf时 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这时下滑力T 刚好等于摩擦阻 力τf。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 将临界坡角称为该块体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 φ ),以φ来表示。若τf为松散块体的抗滑强度, 则有 τf =N·tgφ=G cosθ·tgφ 这时,坡面上的土粒、石块等的稳定条件应是: T ≤ τf G sinθ≤G cosθ·tgφ Tgθ ≤ tgφ θ≤φ

块体的整体位移 块体运动有时还遇到另外一种阻力,即土层 或岩层的粘结力C。此时其块体运动的抗滑强度 为: M·tg十C·A 式中:C一粘结力(kg/cm2);A-运动块体 与坡面的结触面积(cm2)。 土体的粘结力与组成物质的成分、结构及 土体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
❖ 块体的整体位移 块体运动有时还遇到另外一种阻力,即土层 或岩层的粘结力C。此时其块体运动的抗滑强度 为: τf =N·tgφ十C·A 式中:C―粘结力(kg/cm2);A―运动块体 与坡面的结触面积(cm2)。 土体的粘结力与组成物质的成分、结构及 土体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

总之,坡地上的块仲运动主要受重力引起的下 滑和岩土块体的内摩擦力及粘结力的相互关系而定。 →其稳定系数K为 F抗滑阻力/下滑力=M·tgφ+C·M/T 当矿=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是稳定的 工程上一般采用K=2~3为安全稳定系数
总之,坡地上的块仲运动主要受重力引起的下 滑和岩土块体的内摩擦力及粘结力的相互关系而定。 其稳定系数 K 为 K=抗滑阻力/下滑力=N·tgφ+C·A/T 当K=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K>1时,岩体或土体是稳定的。 工程上一般采用K=2~3为安全稳定系数

5.2崩塌 5.2.1崩塌作用方式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 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过程按块体的地貌 部位和崩塌形式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
5.2 崩塌 5.2.1 崩塌作用方式 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 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崩塌过程按块体的地貌 部位和崩塌形式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

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 现象,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
山崩是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 现象,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 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由于河 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而发生崩塌,称为塌岸。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5章 重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4章 风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3章 水力侵蚀的教学目的和方法.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2章 土壤侵蚀类型.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教学要求.ppt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应用生态学.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自然生态系统.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
- 安徽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s
-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第9章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ppt
- 环境与资源保护(PPT课件讲义)可持续发展.ppt
- 环境与资源保护(PPT课件讲义)大气环境保护.ppt
- 环境与资源保护(PPT课件讲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绪论).ppt
- 城市生态规划(PPT讲稿)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ppt
- 矿井水的治理与利用(PPT讲稿).ppt
- 混凝在钻井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PPT讲稿).ppt
- 生态工业建设概论(PPT课件讲稿).ppt
- 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控制(PPT讲稿).ppt
-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初步成就(PPT讲稿).ppt
- 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区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布局规划(PPT课件讲稿).ppt
- 《生态环境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环境学课程总结(共八章).ppt
- 曝气生物滤池(PPT讲稿).ppt
- 湿式除尘器(PPT课件讲稿).ppt
- 北京化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7章,主讲:王雪梅).ppt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污水的生物处理)第8章 污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第9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9.1-9.3).ppt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污水的生物处理)第9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9.4-9.6).ppt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污水的生物处理)第10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ppt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污水的生物处理)第11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ppt
- 浅谈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过程中的污泥膨胀(PPT讲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