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积分与微分电路

积分与微分电路 、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运放组成的积分器和微分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形式 2、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输出波形、输入波形及相位。 、实验器材 1、低频信号发生器 2、晶体管毫伏表 3、双踪示波器 4、数字万用表 5、运算放大器、电阻等其它元器件 、实验原理 1、积分器: 积分器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积分运算,电路如图1示: 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及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得: u=-1RC1∫u(t)dt—积分运算 R2为平衡电阻,R2=R1 当输入信号u为一对称方波信号时,输出电压u的波形为一对称的三角波,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反,如图2示 图1 2、微分器: 微分器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微分运算,电 路如图3示: 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及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得 =-1/R3 C2dui/ 微分运算 R4为平衡电阻,R4=R3 当输入信号u为一对称三角波信号时,输出电压u的波形为一对称的方波,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反,如图4示
积分与微分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运放组成的积分器和微分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形式; 2、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输出波形、输入波形及相位。 二、实验器材: 1、低频信号发生器 2、晶体管毫伏表 3、双踪示波器 4、数字万用表 5、运算放大器、电阻等其它元器件 三、实验原理: 1、积分器: 积分器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积分运算,电路如图 1 示: 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及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得: uo=-1/R1C1∫ui(t)dt——积分运算 R2 为平衡电阻,R2=R1 当输入信号 ui 为一对称方波信号时,输出电压 uo 的波形为一对称的三角波,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反,如图 2 示。 2、微分器: 微分器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微分运算,电 路如图 3 示: 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及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得: uo=-1/R3C2dui/dt——微分运算 R4 为平衡电阻,R4=R3 当输入信号 ui 为一对称三角波信号时,输出电压 uo 的波形为一对称的方波,且 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反,如图 4 示。 t uo ui t 图 2 uo t ui t 图 4 R1 R2 Rf u i u o - + + 图 1 C1 R R4 R3 u i u o - + + 图 3 C2

四、实验步骤 (一)积分电路 1、按图1连接电路,取R1=R2=10k9,C1=0.1,运放型号为358,接±12V电 2、输入端接入100Hz幅值为±2V的方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3、输入端改接100Hz有效值为IV的正弦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4、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二)微分电路 1、按图3重新连接电路,(保留图1)取R3=R4=10k9,C2=0.22,运放型号为 358,接士12V电源 2、输入端接入200Hz幅值为±2Ⅴ的三角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3、输入端改接200Hz有效值为IV的正弦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4、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三)积分-微分电路 1、连接图1和图3成图5电路, Cl c2 A 2、输入端u处输入一个幅值为±2,频率为18kHz的方波信号,用示波器分别 观察u及u的波形,并将波形记录下来 3、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再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五、实验报告: 1、整理波形,书写实验报告: 2、理解积分、微分器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一)积分电路 1、按图 1 连接电路,取 R1=R2=10kΩ,C1=0.1µF,运放型号为 358,接±12V 电 源; 2、输入端接入 100Hz 幅值为±2V 的方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3、输入端改接 100Hz 有效值为 1V 的正弦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4、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二)微分电路 1、按图 3 重新连接电路,(保留图 1)取 R3=R4=10kΩ,C2=0.22µF,运放型号为 358,接±12V 电源; 2、输入端接入 200Hz 幅值为±2V 的三角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3、输入端改接 200Hz 有效值为 1V 的正弦波,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4、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三)积分-微分电路 1、连接图 1 和图 3 成图 5 电路, 2、输入端 ui 处输入一个幅值为±2,频率为 1.8kHz 的方波信号,用示波器分别 观察 u1 及 uo 的波形,并将波形记录下来。 3、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再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波形。 五、实验报告: 1、整理波形,书写实验报告; 2、理解积分、微分器的原理。 R1 R2 Rf u i u o - + + C1 R R4 R3 u i u o - + + C2 图 5 u1 A1 A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基本门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波形设计与测试(设计性实验).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多级放大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移位寄存器和环形寄存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振荡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触发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比较.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九 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集成计数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元件的伏安特性.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八 异步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十四 计数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晶体三极管开关特性 二、三极管门电路.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七 三相电路的电压和电流.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叠加原理及等效电源定理的验证.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戴维南定理与叠加定理.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门电路设计.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集成运放非线性运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与实训八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运算放大器的使用(综合性实验).doc
-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与实训七 集成计数器译码器应用与 M 进制计数器.doc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目录.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1章 工厂电气控制初步.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2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论.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3章 S7-200可编.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4章 基本指令.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5章 应用指令.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6章 编程软件.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7章 应用设计.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教程》第8章 通信及网络.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一篇 变压器.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三篇 异步电机.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二篇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五篇 直流电机.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六篇 微控电机.ppt
-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第四篇 同步电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