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九讲 和平宪法:美国占领与吉田路线

第九讲和平宪法:美国占领与吉田路线
第九讲 和平宪法:美国占领与吉田路线

日本战败与“维护国体论” 1.“脱亚论”与“大亚洲主义 近代以后,“兴亚论”与“脱亚论”是最主要的两大思潮。 亚洲主义: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总称,与东亚各国民族危机和民族 觉醒相联,在不同时期有特定的内容与含义。 1885年,福泽谕吉《脱亚论》; 樽井藤吉:《大东合邦论》 “脱亚入欧”:强调与西方列强相协调,共同侵略亚洲国家 “大亚洲主义”:强调联合亚洲国家,做亚洲盟主,与西方列强抗衡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拥有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 本的中国观发生本质性变化。 1918年的一战后,日本成为“列强”之一,但遭到英美的排挤 近卫文麽:《排除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
一、日本战败与“维护国体论” 1.“脱亚论”与“大亚洲主义” 近代以后,“兴亚论”与“脱亚论”是最主要的两大思潮。 亚洲主义: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总称,与东亚各国民族危机和民族 觉醒相联,在不同时期有特定的内容与含义。 1885年,福泽谕吉《脱亚论》; 樽井藤吉:《大东合邦论》 “脱亚入欧”:强调与西方列强相协调,共同侵略亚洲国家 “大亚洲主义”:强调联合亚洲国家,做亚洲盟主,与西方列强抗衡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拥有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 本的中国观发生本质性变化。 1918年的一战后,日本成为“列强”之一,但遭到英美的排挤 近卫文麽:《排除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

2.“大东亚共荣圈” 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推行强硬外交 日本的扩张遇到两大阻力 中国的民族主义(民族工业近代化;反日高涨) 西方列强的抵制和排挤 30年代后,“脱亚入欧”→“排欧入亚” 1937年,近卫文麽上台, 1937年,宣告建立“东亚新秩序”一日满华 1942年,宣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一扩大到东南亚 具体方针: 1,南进政策; 1940年9月,《德意日同盟条约》 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内阁成立
2.“大东亚共荣圈” 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推行强硬外交 日本的扩张遇到两大阻力 中国的民族主义(民族工业近代化;反日高涨) 西方列强的抵制和排挤 30年代后,“脱亚入欧” →“排欧入亚” 1937年,近卫文麽上台, 1937年,宣告建立“东亚新秩序”--日满华 1942年,宣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扩大到东南亚 具体方针: 1,南进政策; 1940年9月,《德意日同盟条约》 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内阁成立

3.“维护国体论” 194年7月18日,东条内阁辞职 1944年7月22日,小矶国昭上台,“保卫成果的 和平论” 1945年4月7日,铃木贯太郎上台 军部:“本土决战”、“一亿玉碎”; 外务省:寻找外交突破口
3.“维护国体论” 1944年7月18日,东条内阁辞职 1944年7月22日,小矶国昭上台,“保卫成果的 和平论” 1945年4月7日,铃木贯太郎上台 军部:“本土决战”、“一亿玉碎”; 外务省:寻找外交突破口

4.“波兹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发表“波兹坦公告” 铃木内阁:“政府不认为(公告)有何重大 价值,吾等惟有将战争进行到底” 1945年8月6日,关岛原子弹爆炸;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长崎原子弹爆炸 8月14日,“御前会议” 8月15日,“终战昭书
4.“波兹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发表“波兹坦公告” 铃木内阁:“政府不认为(公告)有何重大 价值,吾等惟有将战争进行到底”。 1945年8月6日,关岛原子弹爆炸;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长崎原子弹爆炸 8月14日,“御前会议” 8月15日,“终战昭书

5.稳健派登台 近卫文麽、东乡茂德、吉田茂等文官认为 应该尽快结束战争。理由 ,针对“本土决战”的军部 2,针对日本共产党势力 1945年2月,近卫等上书天皇,认为“在维护国体方 面最值得担忧的不是战败,而是因战败而可能爆发的共 主义革命” 稳健派的主张得到天皇支持,此后,终战处理工作 的主导权被稳健派掌控
5.稳健派登台 近卫文麽、东乡茂德、吉田茂等文官认为 应该尽快结束战争。理由: 1,针对“本土决战”的军部 2,针对日本共产党势力 1945年2月,近卫等上书天皇,认为“在维护国体方 面最值得担忧的不是战败,而是因战败而可能爆发的共 产主义革命”。 稳健派的主张得到天皇支持,此后,终战处理工作 的主导权被稳健派掌控

、美国占领与新宪法的诞生 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构想 目标:建成“民主和平国家”,不再成为美国和国际 社会的威胁 1944年5月《合众国的对日目标》 1,非军事化改革:不再成为对美国及太平洋地区各国 的威胁-; 2,民主化改革:在日本建立尊重别国权利和履行国际 义务的政府 《告日本国民书》: ,把天皇置于盟军最高统帅的指挥之下; 2,禁止流通日币,使用美军军票; 3,封闭法院,案件均由美军军事法庭审理 组建亲美政权:1,美国不反感;2,没有战争嫌疑;3, 通晓外交 1945年10月9日,币原喜重郎内阁成立,吉田茂任外相
二、美国占领与新宪法的诞生 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构想 • 目标:建成“民主和平国家”,不再成为美国和国际 社会的威胁 • 1944年5月《合众国的对日目标》: 1,非军事化改革:不再成为对美国及太平洋地区各国 的威胁-; 2,民主化改革:在日本建立尊重别国权利和履行国际 义务的政府。 • 《告日本国民书》: 1,把天皇置于盟军最高统帅的指挥之下; 2,禁止流通日币,使用美军军票; 3,封闭法院,案件均由美军军事法庭审理。 • 组建亲美政权:1,美国不反感;2,没有战争嫌疑;3, 通晓外交。 1945年10月9日,币原喜重郎内阁成立,吉田茂任外相

早期占领政策 非军事化政策: ,解除日军武装,解散军事机构 2,逮捕战犯,整肃右翼; 3,加重战争赔偿,达到经济非军事化 民主化政策: 1,五大改革令; 2,解散财团,土地改革; 3,制定新宪法 新宪法的基本原则: 强调主权在民,推行象征天皇制 放弃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实行议会民主,责任内阁制 地方自治政权 “刚性”宪法
早期占领政策: 非军事化政策: • 1,解除日军武装,解散军事机构; • 2,逮捕战犯,整肃右翼; • 3,加重战争赔偿,达到经济非军事化 民主化政策: • 1,五大改革令; • 2,解散财团,土地改革; • 3,制定新宪法 • 新宪法的基本原则: • 强调主权在民,推行象征天皇制 • 放弃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 实行议会民主,责任内阁制 • 地方自治政权 • “刚性”宪法

冷战的爆发与美国占领政策的调整 1.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加重战争赔偿→终止赔偿 道奇经济改革 朝鲜战争特需. 2.支持日本政府加强治安、压制民主势力。 “赤色整肃” 3.重整军备 1948年5月,海上保安厅 1950年8月,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 1952年,警察预备队→保安队,成立保安大学 1954年,《防卫厅设置法》,《自卫队法》 保安大学→防卫大学
三、冷战的爆发与美国占领政策的调整 1.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 加重战争赔偿→终止赔偿; • 道奇经济改革; • 朝鲜战争特需. 2.支持日本政府加强治安、压制民主势力。 • “赤色整肃”. 3.重整军备。 • 1948年5月,海上保安厅 • 1950年8月,75000人的“警察预备队” • 1952年,警察预备队→保安队,成立保安大学 • 1954年,《防卫厅设置法》,《自卫队法》 • 保安大学→防卫大学

“旧金山会议”与“旧金山和约” 1951年9月4日,对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召开,49个国家于 9月8日签署《对日和平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4月28日 生效。 内容:日本承认朝鲜独立; 日本放弃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放弃 对南太平洋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 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置于联合国托管之 下,而以美国为惟一管理当局; 日本不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同日本缔 结双边协定,在日驻军; 盟军承认日本领土领海的主权,实质上放弃对日本的 赔偿要求
“旧金山会议”与“旧金山和约” • 1951年9月4日,对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召开,49个国家于 9月8日签署《对日和平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4月28日 生效。 内容:日本承认朝鲜独立; • 日本放弃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放弃 对南太平洋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 • 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置于联合国托管之 下,而以美国为惟一管理当局; • 日本不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同日本缔 结双边协定,在日驻军; • 盟军承认日本领土领海的主权,实质上放弃对日本的 赔偿要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八讲 利益集团:组织化社会与公共政策(略).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七讲 地方自治:三分自治与分权改革.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六讲 政党:派阀结构与政治资金.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五讲 官僚:制度框架与人事.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四讲 司法:司法独立与消极保障.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三讲 行政:窗口指导与政官角力.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二讲 国会:选举与运行.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一讲 天皇制:传统与现代.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导论.ppt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6 电子治理实践分析工具——过程与方法.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5 数字时代的公共服务——电子公共服务.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4 电子治理实践分析工具——过程与方法.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3 ICT技术发展及其对组织社会的影响.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2 电子治理概念与内容.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教学课件_01 课程介绍.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阅读材料:电子治理的演进及持续挑战.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阅读材料:国际政府数据开放实践初探.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阅读材料(英文):Smart IT决策分析方法 Making Smart IT Choices.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阅读材料:连接性治理.pdf
- 复旦大学:《电子治理》阅读材料:美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历史、进展与启示.pdf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十讲 同盟外交:五五年体制与日美同盟(简).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十一讲 对华关系:竞争与合作(简).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十二讲 借船出海:国际贡献与争常外交.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臧志军)_第十三讲 普通国家:新保守主义与日本的国际定位.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导论.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天皇制:传统与现代.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国会:选举与运行.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行政:窗口指导与政官角力.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中日关系.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日美同盟.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日本与东亚共同体.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美国占领政策.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鸠山热.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池田内阁的政治与外交.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佐藤内阁的政治与外交.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一亿中流”与自主多边外交.ppt
- 复旦大学:《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PPT教学课件(包霞琴)_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与“政治大国”目标的提出.ppt
-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传教运动与当代国际关系(世宗所).doc
-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宗教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oc
-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资料)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论丛序).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