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ppt课件(11页)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文言虚实词用法整理归类 1、之 (1)代词 代人、代事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指示代词,这。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二虫又何知? (2)动词往,到 送孟浩然之广陵 (3)助词, 结构助词,的 盛衰之理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义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语气助词,无义 顷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意气之盛/筋骨之强
文言虚实词用法整理归类: (1)代词 代人、代事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指示代词,这。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之二虫又何知? (2)动词 往,到 送孟浩然之广陵 (3)助词, 结构助词,的 盛衰之理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义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语气助词,无义 顷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意气之盛/筋骨之强 1、之:

2、以: (1)介词,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介词,用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连词,因为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连词,相当于“而”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负: (1)名词:负担去其负 (2)动词:背负荆请罪/负而前驱 动词: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动词: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动词: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倚仗 秦贪,负其强 (3)形容词: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1)介词,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介词,用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连词, 因为 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连词,相当于“而”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1)名词:负担 去其负 (2)动词:背 负荆请罪/负而前驱 动词: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动词:辜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动词:使……承担 宁许以负秦曲 动词:倚仗 秦贪,负其强 (3)形容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2、以: 3、负:

4、其: (1)代词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2)语气词 表推测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希望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 5、尔: 代词,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代词,这样问君何能尔?
(1)代词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2)语气词 表推测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希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一定 代词,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代词,这样 问君何能尔? 4、其: 5、尔:

6、乃: 代词,你,你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动词,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副词, 于是,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才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却、竟问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卒 名词,士兵 动词,死 通猝,突然 副词,终于 8、顾 动词,四周看/回头看。顾视无可置者 副词,只是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副词,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二僧哉?
代词,你,你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动词,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副词, 于是,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才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却、竟 问今世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卒 名词,士兵 动词,死 通猝,突然 副词,终于 动词,四周看/回头看。 顾视无可置者 副词,只是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副词,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二僧哉? 6、乃: 8、顾

、作者必备知识 1、欧阳修:字( ),号( ),晚年又 号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 2、文学上散文最高,代表作品《醉翁亭记》 《秋声赋》 3、史学造诣高,参加编纂《新唐书》外,自己绵 纂《新五代史》。 4、人品: (1)家境贫寒,刻苦读书,靠母亲荻秆画地学书 (2)善于举荐新人:王安石、曾巩、三苏等散 文家
二、作者必备知识: 1、欧阳修:字( ),号( ),晚年又 号(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2、文学上散文最高,代表作品《 》 《 》。 3、史学造诣高,参加编纂《新唐书》外,自己编 纂《新五代史》。 4、人品: (1)家境贫寒,刻苦读书,靠母亲荻秆画地学书 。 (2)善于举荐新人:王安石 、曾巩、三苏等散 文家。 醉翁亭记 秋声赋

材料积累: 六一居士的由来 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干卷,琴一张 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置于其间 欧阳修名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干去。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材料积累: 六一居士的由来 : 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 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置于其间 欧阳修名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章结构梳理: 段: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举例论证:唐庄宗的事例 二段 何其壮也(得)记叙、描写药 对比论证 何其衰也(失)描写 扬后抑 ①反问:强调人事 理论:②引用论证《尚书》 3得失天下的原因 三段:总结,得出结论,照应开头
文章结构梳理: 一段: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举例论证:唐庄宗的事例 二段: 何其壮也(得)记叙、描写 对比论证 何其衰也(失)描写 ①反问:强调人事 理论: ②引用论证 《尚书》 ③得失天下的原因 三段: 总结,得出结论,照应开头。 先 扬 后 抑

主旨: 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 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 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 图治
主旨: 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 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 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 图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伯牙绝弦》测试题.doc
- 《伯牙绝弦》教案8_25,伯牙绝弦.doc
- 《伯牙绝弦》ppt课件2.ppt
- 《伯牙绝弦》ppt课件1_伯牙善鼓琴_钟子.ppt
-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ppt课件_伯牙善鼓琴说课稿.ppt
-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_文言文阅读.doc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17页).ppt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14页).ppt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及教案.doc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及教案.ppt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2.ppt
- 《伯牙善鼓琴》ppt课件1_伯牙善鼓琴.ppt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案4.doc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导学案_《伯格曼法则在北极》导学案.doc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ppt课件3.ppt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ppt课件2_伯格曼法则在北极2.ppt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ppt课件1_伯格曼法则在北极.ppt
-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ppt说课课件_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说课).ppt
- 《伪君子》ppt课件1_伪君子.ppt
- 《伤逝》ppt课件_[1].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2页)_伶官传序.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46页)_伶官传序.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48页).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50页).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0.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1_伶官传序.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2_伶官传序修改版.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3_伶官传序.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14.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含教案).ppt
- 《伶官传序》ppt课件(含教案).doc
-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2.doc
- 《伶官传序》教案12(两课时).doc
- 《伶官传序》教案12(两课时).doc
- 《伶官传序》教案13_五代史伶官传序.doc
- 《伶官传序》表格式导学案.doc
- 《伶官传序》表格式教案.doc
-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_三.doc
-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