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二篇 肥料基础理论 CO2 K P a Cols fe azn
第二篇 肥料基础理论

《植物营养学》(上、下册)(中国农大) 《植物营养与肥料》(浙江农大) 《植物营养与施肥》(王淑敏) 《蔬菜营养与施肥技术》(陈伦寿、陆景陵)
参考书: 《植物营养学》(上、下册)(中国农大) 《植物营养与肥料》(浙江农大) 《植物营养与施肥》(王淑敏) 《蔬菜营养与施肥技术》(陈伦寿、陆景陵)

绪论(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 (1)定义: 营养物质← 一植物 环境 (2)主要任务: 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 达到高产 以施肥或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为手段优质、高效
绪论(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 一、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 植物营养 (1)定义: 营养物质 植物 环境 (2)主要任务: 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 达到高产、 以施肥或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为手段 优质、高效。 营养作用 吸收 运输 转化 利用 营养物质与 能量交换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改 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 质 1)提高农作物产量 2)改善农产品性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 肥料 (1)定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改 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 质。 (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农作物产量 2)改善农产品性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1万海尔蒙特:1640年水的营养学说 2泰伊尔:19世纪初腐殖质营养学说 李比希(1803-1873):1840年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要点 土壤中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主要)的养料, 厩肥及其他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 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 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探索 1.万.海尔蒙特:1640年 水的营养学说 2.泰伊尔:19世纪初 腐殖质营养学说 (二)学科的建立 李比希(1803-1873):1840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要点 土壤中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主要)的养料, 厩肥及其他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 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 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 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解线和转折点,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向施用无机肥 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意义 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 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解线和转折点, 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向施用无机肥 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李比希还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布森高:开创了田间实验 萨克斯、克诺普:水培试验的先躯; 普良尼斯尼柯夫:植物一土壤一肥料相结合; 罗宗洛:中山大学,中国最早的研究者,不同氮形态的 作用等; 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1939) 必需元素的发现和确定 有益元素的发现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三)本学科的发展(自20世纪初以来) 布森高:开创了田间实验; 萨克斯、克诺普:水培试验的先躯; 普良尼斯尼柯夫:植物-土壤-肥料相结合; 罗宗洛:中山大学,中国最早的研究者,不同氮形态的 作用等; 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1939) 必需元素的发现和确定 有益元素的发现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古典时期一新古典发展时期一现代发展时期 (19世纪)(20世纪前半叶)(1950s以来)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效 率,从而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信息技术在植物营养与施肥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经历了: 古典时期-新古典发展时期-现代发展时期 (19世纪) (20世纪前半叶) (1950’s以来) (四)面临的任务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效 率,从而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 信息技术在植物营养与施肥中的应用

调査研究 试验研究:田间试验法、盆栽试验法 培养试验法、数理统计法 化学分析法等 植物营养原理 肥料学 植物营养研究法 作物施肥技术
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试验研究: 田间试验法、盆栽试验法、 培养试验法、数理统计法、 化学分析法等 (二) 内容 植物营养原理 肥料学 植物营养研究法 作物施肥技术 植物营养与肥料

第八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第八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土壤水.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土粒.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ppt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土壤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生态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生物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气候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人工环境.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s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试卷)试卷(四).doc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试卷)试卷(六).doc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试卷)试卷(八).doc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栽培环境》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试卷)试卷(五).doc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施用.pp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微量元素》第十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ppt
- 《病虫害图片》茄子黄萎病.doc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土壤学部分)第十讲 微量元素营养及肥料.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土壤学部分)第十章 复混肥料(Compound and Blending Fertilizers).ppt
-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土壤学部分)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ppt
- 《果树栽培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苹果栽培学.ppt
- 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习实验)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doc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与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土壤碳酸盐与有机质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土壤全氮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土壤有效氮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土壤全磷与有效磷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土壤全钾与有效钾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测定.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环境监测分析.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肥料分析.ppt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植物分析概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