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新格局》讲义(陆大道)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中国地理学会陆大道 2003.11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中国地理学会 陆大道 2003.11

自1997年开始,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 施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各地区也分 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制定产业发展的战 略和措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 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系统的过程,信息化和 技术创新等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 生长点。也使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新 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产业空间
自1997年开始,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 施了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各地区也分 析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制定产业发展的战 略和措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 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系统的过程,信息化和 技术创新等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 生长点。也使我国区域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新 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产业空间

、我国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 区城发展态势的重大变化及部分产业的布 局的大尺度转移,一些新的因素的影响起着 关键的作用
一 、我国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 区域发展态势的重大变化及部分产业的布 局的大尺度转移,一些新的因素的影响起着 关键的作用

1、1传统因素的影响正在下降 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曾经影响乃至决定了 我国的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格局。其作用 正在下降。以消耗大量矿产资源、水源和能源为特 征的资源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趋 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战略使相当部分资源型 产业愈来愈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全球化、经济和科 学技术基础,人才及管理以及反映进入国际经济循 环难易程度的区位等,成为这些产业发展和产业布 局的重要因素
1、1 传统因素的影响正在下降 矿产资源、水资源、交通等曾经影响乃至决定了 我国的区域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格局。其作用 正在下降。以消耗大量矿产资源、水源和能源为特 征的资源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趋 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战略使相当部分资源型 产业愈来愈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全球化、经济和科 学技术基础,人才及管理以及反映进入国际经济循 环难易程度的区位等,成为这些产业发展和产业布 局的重要因素

、2经济国际化成为高速增长地区发展 的主导因素 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和正在强烈地导致全球 范围和国家层面上的经济空间重组。我国利 用外资大幅度增加,大量的资本和产业进入 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产业布局转 移和新的产业空间形成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 用
1、2 经济国际化成为高速增长地区发展 的主导因素 国际化的发展已经和正在强烈地导致全球 范围和国家层面上的经济空间重组。我国利 用外资大幅度增加,大量的资本和产业进入 我国,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产业布局转 移和新的产业空间形成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 用

3信息化发展促使我国地区发展差距 扩大 信息,已经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生产因子和 区位因子。时间成本愈来愈重要。信息化促 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创新。信息化导致 经济和社会的空间重组。对信息依赖性大的 产业、部门、机构在空间上的集中。是推动 地区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三大地带及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 很大。由此给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以明显的 影响
1、3 信息化发展促使我国地区发展差距 扩大 信息,已经成为愈来愈重要的生产因子和 区位因子。时间成本愈来愈重要。信息化促 进了知识的扩散、应用和创新。信息化导致 经济和社会的空间重组。对信息依赖性大的 产业、部门、机构在空间上的集中。是推动 地区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三大地带及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的差异 很大。由此给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以明显的 影响

资料来源:刘卫东,2003 120。=连网计算机一国际出口带宽]8]80 1400 000 60 1000 5000 800 4000 3000 400 2000遂 200 1000 我国互联网联网计算机及国际出口宽带增长 时间 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发 展速度!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997.10 1998.6 1998.12 1999.6 1999.12 2000.6 2000.12 2001.6 2001.12 时间 连网计算机(万台)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国际出口带宽(Mbps) 连网计算机 国际出口带宽 我国互联网联网计算机及国际出口宽带增长 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发 展速度! 资料来源:刘卫东, 2003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00 0.50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 信息化水平(R) 资料来源:刘卫东2003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0 1 2 3 4 信息化水平(R) 人均GDP(R)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 资料来源:刘卫东 2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电信流量及流向图 秒市 饮州电菇源量 衡陌市 贵阳市 钻量 桂 传量听 入池市 飞百色市 诰讓是 梧州 岸 西邻省昇 钦热 防城港帏

贵州省呼出电信流流量及流向图 都市 重庆市 长沙市 理电估近向直 人市 0吧估诞闷 隶网电估诞问 上吧岱霞量 市 电估诞量 明市/义市 电估诞量 市 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土力学》第一章 土工试验及测试.pdf
- 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结构抗震教程》地震资料图片二.ppt
- 上海理工大学:《工程结构抗震教程》地震资料图片一.ppt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信息系统》第六章 地矿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地矿图件机助编绘系统概述.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分析(韧性剪切带).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分析(变质岩区的层状构造、面状与线状构造——面理与线理).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变质岩区构造分析(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点、变质岩区的层状构造).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断层与断层作用 Fault and faulting(走向滑动断层).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断层与断层作用 Fault and faulting(断层概论、断层作用).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节理(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褶皱成因)第五节 褶皱作用(2/2).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叠加褶皱、褶皱成因)第四节 叠加褶皱、第五节 褶皱作用(1/2).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褶皱分类)第三节 褶皱分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褶皱几何学)第一节 褶皱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应力、应变).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生构造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二节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2/2)第三节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1/2).pdf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3)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1/2).doc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3)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技术(2/2).doc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2)地基处理技术.doc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1)地基处理方法.doc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2-4) 水泥土搅拌法.doc
- 《地基处理》第四章 软土地基处理(4-2-2) 排水固结.doc
- 《ArcGIS操作讲义》第三章 ArcGIS 8——ArcView 第一节 ArcView 8概述.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三章 ArcGIS 8——ArcView 第二节 ArcView的图形编辑.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三章 ArcGIS 8——ArcView 第三节 ArcView的属性管理 第四节 ArcView的制图与输出.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三章 ArcGIS 8——ArcView 第五节 空间分析.ppt
- 《ArcGIS操作讲义》第二章 ArcGIS概述.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三讲 GIS数据组织与结构(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九讲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与数据共享(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六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一讲 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三讲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组织(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三讲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十讲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八讲 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程承旗).ppt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PPT教学课件_第二讲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特性(程承旗).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