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2006——2007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金乡县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四水县教育局翟胜民 题号 四 总分 积累及运用(14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han那是谁,结果发现原 来是我自己。 (2) han 2.按要求填空。(7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1分) (2)《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的字眼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 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 。(2分) (3)《西江月》中从侧面烘托丰收景象的句子是 (2分) (4)《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分 3.下图是某客车玻璃窗上贴着的图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所表达的意思准 确地表达出来。(不超过40字)(3分) 金乡=济宁=济南 (上午8:00 下午2:00) 4.《伊索寓言》是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栏目推荐的篇目之一,请你写出从前学过来 自《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的名称。(2分) (1) .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1题
金乡县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及运用(14 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 hǎn 那是谁,结果发现原 来是我自己。 (1)眩.____________ (2)hǎn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7 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1 分) (2)《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的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 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西江月》中从侧面烘托丰收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下图是某客车玻璃窗上贴着的图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所表达的意思准 确地表达出来。(不超过 40 字)(3 分) 金乡 = 济宁 = 济南 (上午 8:00 下午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伊索寓言》是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栏目推荐的篇目之一,请你写出从前学过来 自《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的名称。(2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5——11 题。 (一)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4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6.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2分) 断肠人”的倾诉: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 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翻译(2分)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指什么样的人?(2分) 10.文中有些词句已成为成语保留下来,请写出两个:(2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4 分)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2 分)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 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2 分)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指什么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有些词句已成为成语保留下来,请写出两个:(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 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 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 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 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 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 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 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 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 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 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 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 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 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10)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 快了脚步 12.开篇独句成段,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 13.第(3)段画线的句子写出藤萝花的什么特点?(2分) 14.第(⑦)段“我只是伫立凝望”中的“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4 分) 15.第(⑦)段画线句“流着流着”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词?(2分)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 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 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 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 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 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 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 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 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 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 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 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 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 流向人的心底。 (9)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 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 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 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0)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 快了脚步。 12.开篇独句成段,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藤萝花的什么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7)段“我只是伫立凝望”中的“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第(7)段画线句“流着流着”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9)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二)题目: (1)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 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 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2)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到,不然真 掉进了火坑。 (3)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到钱,还有什么不能挣 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4)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票,去上海的 得到了北京的票。 (5)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 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 也可以白吃。 (6)去上海的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 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7)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 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 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 拥有一间小小的门面 (8)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 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 空档,买了人子楼、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9)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 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 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7.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2分) A.偶遇 B换票悲喜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8.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16.第(9)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目:________________ (1)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 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 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2)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到,不然真 掉进了火坑。 (3)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到钱,还有什么不能挣 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4)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票,去上海的 得到了北京的票。 (5)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 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 也可以白吃。 (6)去上海的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 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7)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 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 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 拥有一间小小的门面。 (8)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 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 一空档,买了人子楼、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 150 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9)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 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 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7.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2 分) ( ) A.偶遇 B.换票悲喜剧 C. 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 分) 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读全文,简单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20.品读小说(6)至(8)段,写出自己的感悟。(4分) 21.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会怎么样呢?为什么? 分 四.写作。(50分) 22.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 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 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往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550字
19.通读全文,简单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 分) 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品读小说(6)至(8)段,写出自己的感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会怎么样呢?为什么?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 分) 22.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 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 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往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 550 字

参考答案 、1.(1)xuan(2)罕 2、(1)随风直到夜郎都(2)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该车上午8点从金乡出发途经济宁到达济南,下午2点由济南出发途径济宁 返回金乡。 4.略。 5.开放性试题,只要写出自己欣赏的句子并写出理由都可酌情得分,理由 要突出想念家乡思念亲人 6.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7.(1)生气,发怒。(2)真诚,诚实。(3)迷惑。意思是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4)凋谢。 8.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它吗? 9.志同道合的人 10.任重道远温故而知新 11.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一)12.总起全文,写作者的感受,强调紫藤萝花开得盛。 13.开得很密,充满着活力。 14.不可以。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着,形容看得出神。“观望”是张望的意思。用 观望不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 15.瀑布 6.点名中心,将文章的感情升华了。 (二)17.(1)C(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18.第一次相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第二次相遇: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教益。 19.成功者: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 拾破烂者: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20.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 21.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 不同的命运 四 录入: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358718706
参考答案 一、1.(1)xuàn (2)罕 2、(1)随风直到夜郎都(2)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该车上午 8 点从金乡出发途经济宁到达济南,下午 2 点由济南出发途径济宁 返回金乡。 4.略。 二. (一) 5.开放性试题,只要写出自己欣赏的句子并写出理由都可酌情得分,理由 要突出想念家乡思念亲人。 6.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7.(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3)迷惑。意思是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4)凋谢。 8.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它吗? 9.志同道合的人 10.任重道远 温故而知新 11.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三. (一)12.总起全文,写作者的感受,强调紫藤萝花开得盛。 13.开得很密,充满着活力。 14.不可以。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着,形容看得出神。“观望”是张望的意思。用 观望不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 15.瀑布。 16.点名中心,将文章的感情升华了。 (二)17.(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18.第一次相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第二次相遇: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教益。 19.成功者: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 拾破烂者: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20.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 21.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覌、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 不同的命运。 四.22.略 录入: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第18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_答题卷.doc
- 重庆第18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_答案.doc
- 重庆第18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卷.doc
- 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_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答题卷.doc
- 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_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doc
- 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_重庆求精中学初三年级上学期入学考.doc
- 重庆永川萱花中学2007-200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年度期末检测_答案.doc
- 重庆永川萱花中学2007-2008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年度期末检测.doc
- 重庆市石船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_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doc
- 重庆市石柱县2008年春南宾中学校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重庆市石柱县2008年春南宾中学校.doc
-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_石船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_石船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考试.doc
- 重庆市渝北区初2007年初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_07初三“二抽”语文答案(2).doc
- 重庆市渝北区初2007年初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_07初三“二抽”语文(1).doc
- 重庆市渝北区2007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抽测语文题.doc
-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2007年秋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期测试题.doc
- 重庆市江津区西湖中学07—08学年人教版上期七年级期末考试.doc
- 重庆市梁平县柏家中学初2007级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doc
- 重庆市梁平县柏家中学初2007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_答案.doc
- 重庆市梁平县柏家中学初2007级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期中测试卷.doc
- 金华六校联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卷.doc
- 金坛市2005~2006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质量调研.doc
- 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7~2008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doc
- 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7~2008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doc
- 金枫智源语文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doc
- 金碧2005—2006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人教版)_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
- 金碧2005—2006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人教版)_金碧七下语期中试卷.doc
- 金碧实验学校语文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金苹果学校人教版初一下半期考语基及文言文复习.doc
- 金陵十二钗分析ppt课件.ppt
- 鉴赏寒食诗二首ppt课件.ppt
- 鉴赏诗歌形象ppt课件.ppt
- 钟山中学八年级(下)语文阶段性总结测试卷.doc
- 铁溪中学2007年春期人教版七年级(下)中期考试试卷.doc
- 铜梁县巴川中学2006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考试.doc
- 铜梁县巴川中学初2009级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doc
- 银川八中2007~2008学年度苏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_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 镇安县青铜中学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无答案).doc
- 镇江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长句变短句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