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练习

《黔之驴》练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斜体字的词语 (1)黔无驴,有好者:( (2)船载以入:( (3)稍出近之:( (4)慭慭然莫相知:( (5)以为且噬己也:( (6)益其声:( (7)益狎 (8)驴不胜怒,之:(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0)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至则无可用:( (12)技止此耳:( )( 、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3、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填空题 l、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2、阅读课文,思考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 3、文章通过 写出了“驴形之庞”;通过 写出了“驴声之宏” 写出“驴技之穷”。这儿的“驴之形声”和“驴 之技”形成了 突出了驴的 形象。而老虎面对素未谋面庞然大物的驴,首先是 驴,到试探之后的 驴,最终 驴。这儿也采用了 突出了老虎的 形象
《黔之驴》练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 解释下列斜体字的词语。 (1)黔无驴,有好事者:( ) (2)船载以入:( ) (3)稍出近之:( ) (4)慭慭然,莫相知:( ) (5) 以为且噬己也:( ) (6)益习其声:( )( ) (7)益狎:( ) (8)驴不胜怒,蹄之:( )( )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10)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 ) (11) 至则无可用:( ) (12)技止此耳:(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思考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 —— —— —— —— 3、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驴形之庞”;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 出 了 “ 驴 声 之 宏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驴技之穷”。这儿的“驴之形声”和“驴 之技”形成了__________,突出了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而老虎面对素未谋面庞然大物的驴,首先是________驴,到试探之后的___________ 驴,最终 ___________ 驴 。 这 儿 也 采 用 了 ___________ , 突 出 了 老 虎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4.请写出由这篇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 四、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五、课文生动形象地抓住了老虎的动作描写,试举一列并分析其作用 六、文章开头交代“黔无驴”有何作用? 七、《黔之驴》这篇寓言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作者通过老虎最终吃掉驴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作者通过驴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4.请写出由这篇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五、课文生动形象地抓住了老虎的动作描写,试举一列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 文 章 开 头 交 代 “ 黔 无 驴 ” 有 何 作 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黔之驴》这篇寓言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作者通过老虎最终吃掉驴告诉我们一个什 么道理?作者通过驴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填空题 、(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2、①以为神②莫相知③以为且噬己也④觉无异能者⑤终不敢搏⑥技止此耳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4、庞然大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驴不胜怒,蹄之;对 比;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对比;机智、聪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B 五、举列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刻画了虎初见驴时被驴的藐视 强大的外表所迷惑时的情景 六、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七、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②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
参考答案 三、填空题 1、(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2、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技止此耳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4、庞然大物;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驴不胜怒,蹄之;对 比;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对比;机智、聪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B 五、举列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刻画了虎初见驴时被驴的藐视 强大的外表所迷惑时的情景。 六、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七、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②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黔之驴》点击答案_黔之驴 点击答案.doc
- 《黔之驴》教案16_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doc
- 《黔之驴》教案14.doc
- 《黔之驴》教案13_黔之驴教案.doc
- 《黔之驴》教案11.doc
- 《黔之驴》教案10_21、黔之驴——采用.doc
- 《黔之驴》导学案6_七年级下册.doc
- 《黔之驴》学案.doc
- 《黔之驴》学案2.doc
- 《黔之驴》中考试题汇编(2006-2010年)_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doc
- 《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反馈.doc
- 《黔之驴》ppt课件(35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35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28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24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23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21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17页)_第十八课 黔之驴课件.ppt
- 《黔之驴》ppt课件(14页).ppt
- 《黔之驴》ppt课件9.ppt
- 《黔之驴》表格式导学案7.doc
- 《黔之驴》说课ppt课件.ppt
- 《黔之驴》阅读习题(2篇)_阅读.doc
- 《黠鼠赋》ppt课件2.ppt
- 《鼎湖山听泉》pptx课件(35页).pptx
- 《鼎湖山听泉》pptx课件(37页).pptx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12页).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16页).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18页).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24页).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27页).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28页)_鼎湖山上课.ppt
- 《鼎湖山听泉》ppt课件9.ppt
- 《鼎湖山听泉》助学案(教师版).doc
- 《鼎湖山听泉》助学案.doc
- 《鼎湖山听泉》学案2_1 鼎湖山听泉.doc
-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doc
-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8_9上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doc
- 《鼎湖山听泉》教案11.doc
- 《鼎湖山听泉》教案12_鼎湖山听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