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7)命题演算推理形式系统P

数理逻辑 第26章§7 命题演算推理形式系统P 王捍贫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
26 §7 P ✁✂ ✄☎✆✝✞✟✠✝✡☛✝☞✌✍✎✏✑

复习—命题演算推理形式系统N ●N中推理的每个式子都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接近 于实际推理,又称为自然推理形式系统。 第一个给出自然推理形式系统的是德国数学家甘 岑(G. Gentzen,1909-1945),所以又称N为 甘岑系统.* ●N由符号库、公式、公理和规则四部分组成。 ●N中形式推理:「卜a ●形式化思想和方法正是计算机科学所需要的 计算机逻辑时代。 甘岑的另一个主要贡献是他用 Hilbert的超限归纳法证明了数论的一致 性,使形式主义避免了彻底的失败
—✒✓✔✕✖✗✘✙✚✛N • N ✜✢ ✢✣✤ • ✥ ✣ (G. Gentzen, 1909–1945) ✢N . ∗ • N ✜✦✦✤ • N ✧Γ ` α. • — ✤ ∗★✩✪ ✫✭✬ ✮✯✰✱✲✳✴✵Hilbert✪✶✷✸✹✺✻✼✽✾✿✪✬ ❀ ❁❂❃❄✯❅❆❇❈✽❉❊✪❋●❍ 1

7命题演算推理形式系统P 命题演算形式系统N的“缺点”: 符号太多:{,→}就已经是联结词的完全集 ●公式复杂 公理和规则太多:10条 推理麻烦:又是前提又是结论. 命题演算推理系统尸是一个“简洁”的形式系统
§7 P N ■❏ ✧ • : {¬, →} ❑. • . • : 10 • ✧. ▲P ▼◆❖ ▲P 2

P的符号库 p1,P2, (可数个命题符号) (2个联结词符号) (3)) (2个辅助符号)
P (1) p 1, p 2, . . . ( ) (2) ¬, → (2 ) (3) ), ( (2 ) 3

P的公式 归纳定义如下 (1)命题符号都是公式; (2)若a是公式,则(-a)也是公式; (3)若a、β是公式,则(α→)也都是公式; (4)每个公式都是有限次使用(1)、(2)或(3)得到的
P ✧ (1) ; (2) α ✢(¬α) ◗ (3) α ✦β ✢(α → β) ◗ (4) (1) ✦(2) (3) . 4

P的公理 (A1)(a→(B→a)) (A2)(a→(3→)→(a→8)→(a→) (A3)((-a)→(/)→(→a)
P (A1) (α→(β→α)) (A2) (α→(β→γ))→((α→β)→(α→γ))! (A3) (((¬ α)→(¬ β))→(β→α)) 5

P的推理规则 分离规则:由a、(α→β)可得到3 (M) 分离规则( Modus ponens)又记为(MP
P ✧✜α ✦(α→β) β. (M). (Modus Ponens) (MP). 6

注记 形式系统P又称为希尔伯特型(D. Hilbert)系统* 分清P的定义中的元语言与对象语言。 P的形式语言是N的形式语言子语言。 关于N的注记同样适用于P,如括号省略规则。 关于形式系统的多样性请参见 1.王宪钧,数理逻辑引论,北大出版社,1982 2.沈百英,数理逻辑,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 P (D.Hilbert) ∗ • P ✤ • P N ✤ • N P ✢✤ ∗❘❙❄❅❚❯✪❱❲❁❳❨❩: 1. ❬❭❪❂❫❴❵❛❜❝, ❞❡❢❣❤❂1982 2. ✐❥❦❂❫❴❵❛❂❧♠♥♦❢❣❤❂1991 7

P的公理的简写 (A1)a→(B→a (A2)(a→(→)→(→6)→(a→7) (A3)((=a)→(=)→(→a)
P (A1) α→(β→α) (A2) (α→(β→γ))→((α→β)→(α→γ)) (A3) ((¬ α)→(¬ β))→(β→α) 8

在形式系统P中可以做什么 例20 (1)a→(→a) (A1) (2)(a→(→a)→ (→)→(a→a)(42) (3)(a→6)→(a→a) (M)(1)(2)
P ? 20 (1) α→(β→α) (A1) (2) (α→(β→α))→ ((α→β)→(α→α)) (A2) (3) (α→β)→(α→α) (M)(1)(2) 9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6)命题演算自然推理形式系统N.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5)推理形式.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4)联结词的完全集.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3)命题形式和真值表.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2)命题和联结词.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10)可靠性、和谐性与完备性.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1)数理逻辑.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7章(27.6)解释和赋值.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7章(27.4)一阶谓词演算的形式系统KC.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7章(27.3)一阶谓词演算自然推演系统Ng.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7章(27.2)一阶语言.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7章(27.1)一阶谓词演算.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10讲 自然数.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22讲 图的矩阵表示.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24讲 图着色.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25讲 支配,覆盖,独立,匹配.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23讲 平面图.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12讲 序数.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18讲 哈密顿图.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一《集合论与图论》第17讲 欧拉图.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8)N与P的等价性.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系列课程之三《数理逻辑》第26章 命题逻辑(26.9)赋值.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引言(主讲:屈婉玲).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21章 基本的计数公式.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22章 组合计数方法 22.1 递推方程的公式解法 22.2 递推方程的其他解法.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22章 组合计数方法 22.3 生成函数及其性质 22.4 生成函数的应用.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22章 组合计数方法 22.5 指数生成函数.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组合数学 Combinatorial Mathmatics.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Ramsey定理.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7章 群(1/5)17.1 群的定义与性质.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7章 群(2/5)17.2 子群 17.3 循环群.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7章 群(3/5)17.4 变换群与置换群 17.5 群的分解.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7章 群(4/5)17.6 正规子群与商群.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7章 群(5/5)习题课——群的证明.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9章 格与布尔代数(1/2).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9章 格与布尔代数(2/2).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代数结构 Algebraic Structure 第15章 代数系统(1/2).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代数结构 Algebraic Structure 第15章 代数系统(2/2).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8章 环与域.pdf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离散数学之二《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第16章 半群与独异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