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相对论与宇宙观

第五章相对论与宇宙观 §51狭义相对论 s52广义相对论 §53现代宇宙观
第五章 相对论与宇宙观 §5.1 狭义相对论 §5.2 广义相对论 §5.3 现代宇宙观

第五章相对论与宇宙观 §5.1狭义相对论 §51.1“以太”零漂移 17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儿 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以太”观念,形成了“以 大学说”: “原始混沌的物质弥漫整个空间,并做旋转运动, 形成漩涡。”“以太是构成空间的原料。”他用以 太漩涡理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这种理论很快被人 们接受。 可是,按照波动理论必须赋予“以太”以多种奇异 的特性—它既是极轻的极稀薄的流体,对天体运 行毫无阻力,又要具有弹性模量比钢还大的固体弹 性,以便传递横波。“以太”具有这两种水火不相 容的奇异特性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第五章 相对论与宇宙观 §5.1狭义相对论 §5.1.1“以太”零漂移 • 17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儿 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以太”观念,形成了“以 大学说”: • “原始混沌的物质弥漫整个空间,并做旋转运动, 形成漩涡。”“以太是构成空间的原料。”他用以 太漩涡理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这种理论很快被人 们接受。 • 可是,按照波动理论必须赋予“以太”以多种奇异 的特性——它既是极轻的极稀薄的流体,对天体运 行毫无阻力,又要具有弹性模量比钢还大的固体弹 性,以便传递横波。“以太”具有这两种水火不相 容的奇异特性是十分难以想象的

奇特的“以太”在何方,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成为 19世纪和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特别注目的问题。既 然假定“以太”充满整个空间和物体中,那么运动 物体是否会对“以太”产生影响,“以太”是否被 拖曳?这为科学家们探索“以太”提供了最佳途径。 1818年,菲涅耳在给法国政治家、物理学家阿拉果 的信中提出了部分拖曳假说。他认为,整个空间的 “以太”是静止的,透明体中的“以太”可以部分 地被这一物体拖曳 从菲涅耳部分拖曳理论出发,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可 知,物体在静止“以太”中运动,就相当于“以太” 相对于物体飘移,运动物体就受到了与其运动方向 相反的“以太风”。地球绕着太阳在真空(静止以太) 中运动,其速度为每秒30公里,自然应该探测到 “以太”对于地球的飘移。测定“以太”飘移成了 物理学家们探索与研究“以太”的新途径
• 奇特的“以太”在何方,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成为 19世纪和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特别注目的问题。既 然假定“以太”充满整个空间和物体中,那么运动 物体是否会对“以太”产生影响,“以太”是否被 拖曳?这为科学家们探索“以太”提供了最佳途径。 • 1818年,菲涅耳在给法国政治家、物理学家阿拉果 的信中提出了部分拖曳假说。他认为,整个空间的 “以太”是静止的,透明体中的“以太”可以部分 地被这一物体拖曳。 • 从菲涅耳部分拖曳理论出发,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可 知,物体在静止“以太”中运动,就相当于“以太” 相对于物体飘移,运动物体就受到了与其运动方向 相反的“以太风”。地球绕着太阳在真空(静止以太) 中运动,其速度为每秒30公里,自然应该探测到 “以太”对于地球的飘移。测定“以太”飘移成了 物理学家们探索与研究“以太”的新途径

“以太飘移”的测定,是由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迈克尔逊和莫雷于1886年完成的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飘移的零 结果”。自此后,近50年中有1位科学家发 表了13份精确实验数据,都得到了“以太飘 移的零结果”。这是对“以太”存在与否的 判定M 莫 雷迈 实克 验尔 装逊 置
• “以太飘移”的测定,是由美国实验物理学家 迈克尔逊和莫雷于1886年完成的。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飘移的零 结果”。自此后,近50年中有11位科学家发 表了13份精确实验数据,都得到了“以太飘 移的零结果”。这是对“以太”存在与否的 判定性实验。 迈 克 尔 逊 - 莫 雷 实 验 装 置

§5.1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相对论的先驱 1899年彭加勒提出了“以太”不存在的可能性; 1904年彭加勒明确地表示,应该把相对性原理从力 学现象扩展到各种物理现象; 在1904年出版的《科学与假 设》中,彭加勒指出,绝对 空间是不存在的,绝对时间 是没有的。我们所能理解的 只不过是相对运动而已。所 谓两个事件经历的时间相等 的说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5.1.2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一、相对论的先驱 • 1899年彭加勒提出了“以太”不存在的可能性; • 1904年彭加勒明确地表示,应该把相对性原理从力 学现象扩展到各种物理现象; • 在1904年出版的《科学与假 设》中,彭加勒指出,绝对 空间是不存在的,绝对时间 是没有的。我们所能理解的 只不过是相对运动而已。所 谓两个事件经历的时间相等 的说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二、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 1、狭义相对性原理: 公设1:一切运动定律(不限于力学运动定律) 在所有惯性系里都一样地成立;并没有哪一 个惯性系是特殊的。 公设2:光速不变原理
二、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 1、狭义相对性原理: 公设1:一切运动定律(不限于力学运动定律) 在所有惯性系里都一样地成立;并没有哪一 个惯性系是特殊的。 公设2:光速不变原理

2、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爱因斯坦发现电动力学的方程并不具有伽 利略变换的不变性,但他认定相对性原理为 切物理定律都必须遵循的原则,那末就会想到 两惯性系之间必有新的时空变换来取代伽利略 变换 x-vt 爱因斯坦正是以光速 不变原理为前提,又考虑 y=1 到时间和空间的均匀性, 2=z 便轻而易举地推导出反映 t-vx 时空联系的洛伦兹变换
2、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爱因斯坦发现电动力学的方程并不具有伽 利略变换的不变性,但他认定相对性原理为一 切物理定律都必须遵循的原则,那末就会想到 两惯性系之间必有新的时空变换来取代伽利略 变换 爱因斯坦正是以光速 不变原理为前提,又考虑 到时间和空间的均匀性, 便轻而易举地推导出反映 时空联系的洛伦兹变换。 − − = = = − − = 2 2 2 1 ' ' ' 1 ' c c c t x t z z y y x t x 2 2 v v v v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论文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新时空理论的 诞生。 相对论动力学在低速时会过渡到牛顿力学, 那就表明相对论体系已包含了牛顿力学;或者 说,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时空观改造了牛顿力 学,使其推广成为相对论动力学。 更确切地说,牛顿力学反映低速范围的物 质运动规律,而相对论适合于的物质运动范围, 可反映以光速传播的电磁场运动规律和在小于 光速的范围内的力学运动规律,其中不仅包括 高速运动、也包括低速运动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论文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新时空理论的 诞生。 相对论动力学在低速时会过渡到牛顿力学, 那就表明相对论体系已包含了牛顿力学;或者 说,爱因斯坦以其相对论时空观改造了牛顿力 学,使其推广成为相对论动力学。 更确切地说,牛顿力学反映低速范围的物 质运动规律,而相对论适合于的物质运动范围, 可反映以光速传播的电磁场运动规律和在小于 光速的范围内的力学运动规律,其中不仅包括 高速运动、也包括低速运动

(2)时间延缓效应 时间延缓效应即意味着时间的相对性。为 便于理解,以“爱因斯坦火车”为例说明之。 从车厢底部向顶部的反光镜发射一强光 脉冲,尔后光脉冲被反光镜反射回底部,见图。 D影视资料片:时钟变慢 “动钟变慢”又称作时间膨胀(或时缓)效应
(2) 时间延缓效应 时间延缓效应即意味着时间的相对性。为 便于理解,以“爱因斯坦火车”为例说明之。 从车厢底部向顶部的反光镜发射一强光 脉冲,尔后光脉冲被反光镜反射回底部,见图。 “动钟变慢”又称作时间膨胀(或时缓)效应。 影视资料片:时钟变慢

孪生子效应 设想一对年华正茂的孪生兄弟,哥哥告别 弟弟,登上访问牛郎织女的旅程。归来时,阿 哥仍是风度翩翩一少年,而前来迎接他的胞弟 却是白发苍苍一老翁了。这真应了古代神话里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七年”的说法! 按照相对论,运动不是相对的吗?上面是 从“天”看“地”,若从“地”看“天”, 还应有“地上方一日,天上已七年”的效应。 为什么在这里天、地不对称?这便是所说的 “孪生子佯谬 twin paradox
• 孪生子效应 设想一对年华正茂的孪生兄弟,哥哥告别 弟弟,登上访问牛郎织女的旅程。归来时,阿 哥仍是风度翩翩一少年,而前来迎接他的胞弟 却是白发苍苍一老翁了。这真应了古代神话里 “天上方一日,地上已七年”的说法! 按照相对论,运动不是相对的吗?上面是 从“天” 看 “地”,若从“地” 看 “天”, 还应有“地上方一日,天上已七年”的效应。 为什么在这里天、地不对称?这便是所说的 “孪生子佯谬 twin paradox”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热学与熵.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学与光电信息技术.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磁学与电磁波.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经典力学与混沌.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1.1.1 能带理论.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信息技术(4.1光电检测).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光信息转换(2.1光电二极管).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前言、目录.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信息技术 4.5 光电信息技术其它.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信息技术 4.4 光纤传感器.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信息技术 4.3 光纤通信.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信息技术 4.2 光电控制.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3.3光纤陀螺.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3.2光电编码器.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3.1光电耦合器.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2.2电荷耦合器(CCD).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2.1位置传感器(PSD).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1.6热释电.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光电信息技术》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光电信息转换 3.1.5光敏三极管.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量子论与物质观.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物理学与美.ppt
- 东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目录与绪论(应用物理系:何国兴).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信息与光学信息存储.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体积全息原理1.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全息存储原理.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全息存储的记录材料.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全息存储系统的单元器件.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全息存储器的性能.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复用技术.ppt
- 东华大学:《光全息存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全息存储的应用前景.ppt
- 电阻电路习题课_电阻习题解.ppt
- 《马吕斯定律》PPT教学.ppt
- 《双折射现象》知识点PPT.ppt
- 物理《热学》练习题.ppt
- 物理《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物理《热学》习题: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物理《热学》题解: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物理《热学》题解: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ppt
- 量子物理_从经典物理到现代物理概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