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高效导学案3_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乐民之乐,优民之忧》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 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 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 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 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 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预习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暴()庶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直好世俗之乐()举首蹙類() 羽旄之美() 放于琅琊()秋省敛而助不给()琄睸() 慝()徵招()管籥之音() 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今之乐由古之乐() 2)可得闻与() 3)直好世俗之乐耳() 4)时日害丧() 5)予及女偕亡() 6)今王田猎于此()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王语暴以好乐() 2)王变乎色曰() 3)今王鼓乐于此() 4)经之营之 5)庶民攻之() 6)遵海而南() 7)秋省敛而助不给() 8)为诸侯度()
高二年级语文 352 高效课堂导学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 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 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 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 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 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预习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暴( ) 庶几(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直好世俗之乐( ) 举首蹙頞( ) 羽旄之美( ) 放于琅琊 ( ) 秋省敛而助不给 ( ) 睊睊( ) 慝( ) 徵招( ) 管籥之音( ) 二、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 今之乐由古之乐 ( ) 2) 可得闻与( ) 3) 直好世俗之乐耳( ) 4) 时日害丧( ) 5) 予及女偕亡( ) 6) 今王田猎于此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王语暴以好乐 ( ) 2)王变乎色曰( ) 3)今王鼓乐于此 ( ) 4)经之营之( ) 5) 庶民攻之( ) 6) 遵海而南( ) 7) 秋省敛而助不给( ) 8) 为诸侯度( )

9)民乃作慝() 10)师行而粮食() 11)人不得,则非其上()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2)今王鼓乐于此()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庶民子来() 6)而民欢乐之()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出舍于郊()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4)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5)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 6)暴见于王/他日,见于王曰() 7)善哉问也() 8)见羽旄之美() 9)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7、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8、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9、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10、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9) 民乃作慝 ( ) 10) 师行而粮食( ) 11) 人不得,则非其上(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 ) 2) 今王鼓乐于此( ) 3)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4)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5) 庶民子来( ) 6) 而民欢乐之( )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8) 出舍于郊( )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何以能鼓乐也 / 何以能田猎也 (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3)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 ) 4)王语暴以好乐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 ) 5)今王鼓乐于此 / 今王田猎于此 ( ) 6)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 ) 7) 善哉问也 ( ) 8)见羽旄之美 ( ) 9)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7、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8、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9、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10、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探究案】 四、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三则选文的主旨(主要意思)。 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 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 用是什么? 5、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6、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
11、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探究案】 四、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三则选文的主旨(主要意思)。 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 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 用是什么? 5、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6、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为世界工作》课文全解_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测试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测试.doc
- 《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测试语文试卷_新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题.doc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_辰溪一中高二语文.doc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_教新课标版高二.doc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课时)_人教新课标版高二.doc
-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及练习_2008年高二语文精品资源-高二语文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doc
- 《东海之大乐》练习题_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53.doc
- 《与尹师鲁第一书》表格式教案4_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二语文《与尹师鲁第一书》教案.doc
- 《不会变形的金刚》练习题_高一语文同步测试:3.12《不会变形的金刚》(语文版必修1).doc
- 《不会变形的金刚》学案_高一语文学案:3.12《不会变形的金刚》(语文版必修1).doc
- 《不会变形的金刚》ppt课件4_高一语文课件:3.12《不会变形的金刚》(语文版必修1).ppt
-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练习题_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云南冬天的树林》学案_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云南冬天的树林》学案.doc
-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同步练习_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井》《春》《无题》《川江号子》.doc
- 《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ppt课件4_高一写作课1.ppt
- 《伊豆的舞女》练习题_高二语文伊豆的舞女同步练习.doc
- 《传记选读》课文全解_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doc
- 《作文修改课》教案_高一作文修改课教案.doc
-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学案_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二单元《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doc
- 《修辞无处不在》学案_邢台一中高一语文新课标导游式教学.doc
- 《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案1_高考作文指导_观察、选择、提炼.doc
- 《先秦诸子选读》之《非攻》练习_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练习:6-2非攻.doc
- 《克己复礼》ppt课件2_苏教版高二论语选读《克己复礼》三叶神人制作.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第6课 第4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doc
- 《兰亭集序》导学案4_邢台一中高一语文新课标导游式教学.doc
- 《兰亭集序》教案15_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doc
- 《兼爱》练习题_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61.doc
- 《冰心:巴金这个人》课文解读_粤教版高中.doc
- 《劝学》导学案2_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doc
- 《动物游戏之谜》导学案2_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doc
- 安徽金寨中学:《匡超人》PPT课件(敖运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