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章 资产计价(题目)

第干章资产计价【练习题】一、单选题1.坏账损失是指()。A.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B.营业外收入C.营业外支出D.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2.采用备抵法时,企业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A财务费用B.营业外支出C.待处理财产损益D.坏账准备3.某企业201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000元,2011年确认坏账损失3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000000元,2012年收回已转销的坏账2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3500000元。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为5%。则该企业3年内计提坏账准备而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累计为( )元。A.47500B.22500C.27500D.40 0004.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敦低法,体现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C、谨慎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A、历史成本原则B、配比原则5.某工业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该企业2005年1月1日甲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吨,账面实际成本为40000元;1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吨,单价为180元;1月10日发出材料400吨,1月15日购进材料500吨,单价为200元;1月19日发出材料300吨:1月27日发出材料100吨。该企业2005年1月31日乙材料的实际账面金额为()元。A.39600B.38800C.39800D.190006.下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初期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方法是()。A.工作量法B.平均年限法C.双倍余额递减法D.年数总和7.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第一年的年折旧率为()。A.20%B.33%C.40%D.508.某固定资产原值为250000元,预计净残值6000元,预计可以使用8年,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二年应提取的折旧()元
第十章 资产计价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坏账损失是指( )。 A.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2.采用备抵法时,企业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 A.财务费用 B.营业外支出 C.待处理财产损益 D.坏账准备 3. 某企业 2010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2 000 000 元,2011 年确认坏账损失 30 000 元,年末 应收账款余额为 4 000 000 元,2012 年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20 000 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3 500 000 元。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为 5‰。则该企业 3 年内计提坏账准备而计入“资产减值 损失”账户的金额累计为( )元。 A.47 500 B.22 500 C.27 500 D.40 000 4. 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体现的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 )。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5. 某工业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该企业 2005 年 1 月 1 日甲材料 的结存数量为 200 吨,账面实际成本为 40 000 元;1 月 4 日购进该材料 300 吨,单价为 180 元;1 月 10 日发出材料 400 吨,1 月 15 日购进材料 500 吨,单价为 200 元;1 月 19 日发出 材料 300 吨;1 月 27 日发出材料 100 吨。该企业 2005 年 1 月 31 日乙材料的实际账面金额 为( )元。 A.39 600 B.38 800 C.39 800 D.19 000 6. 下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初期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方法是( )。 A.工作量法 B.平均年限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年数总和 7. 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 5 年,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第一年的年折旧率 为( )。 A.20% B.33% C.40% D.50 8. 某固定资产原值为 250 000 元,预计净残值 6 000 元,预计可以使用 8 年,按照双倍余 额递减法计算,第二年应提取的折旧( )元

A.46875B.45750C.61000D.305009.一台机器设备原值80000元,估计净残值8000元,预计可使用12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第二年应计提折旧为()元。A.6 600B.6 000C.7 000D.8 00010.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A.收益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C.营业性支出D.营业外支出二、多选题)。1.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A.预收账款B.应收账款C.其他应收款D.对外投资2.处理坏账损失的方法有()。A.备抵法B.实地盘存法C.加权平均法D.直接转销法3.坏账核算的直接转销法的缺点是()。A.不符合权责发生制B.虚增利润C.虚增应收账款实际可变现金额D.核算程序复杂4..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估计坏账损失。A.直接核销法B.销货百分比法C.账龄分析法D.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5.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可能会引起()。A.当期利润增加B.当期利润减少C.当期所有者权益增加D.当期所得税增加E.期末资产增加6.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D.不进行账务处理7.能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收回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折旧方法是()。A.平均年限法B.双倍余额递减法C.工作量法D.年数总和法8.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A.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B.固定资产的原值C.固定资产的净残值D.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9.下列属于加速折旧法的是(
A. 46 875 B. 45 750 C. 61 000 D. 30 500 9. 一台机器设备原值 80000 元,估计净残值 8000 元,预计可使用 12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 旧,则第二年应计提折旧为( )元。 A.6 600 B.6 000 C.7 000 D.8 000 10.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 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二、多选题 1.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的( )。 A.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对外投资 2. 处理坏账损失的方法有( )。 A.备抵法 B.实地盘存法 C.加权平均法 D.直接转销法 3. 坏账核算的直接转销法的缺点是( )。 A.不符合权责发生制 B.虚增利润 C.虚增应收账款实际可变现金额 D.核算程序复杂 4. 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时 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估计坏账损失。 A.直接核销法 B.销货百分比法 C.账龄分析法 D.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 5. 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可能会引起( )。 A.当期利润增加 B.当期利润减少 C.当期所有者权益增加 D.当期所得税增加 E.期末资产增加 6. 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 则可能( )。 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7. 能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收回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折旧方法是( )。 A.平均年限法 B.双倍余额递减法 C.工作量法 D.年数总和法 8.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 )。 A.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B.固定资产的原值 C.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D.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 9. 下列属于加速折旧法的是( )

A.平均年限法B.工作量法C.双倍余额递减法D.年数总和法10.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A.工作量法B.平均年限法C.年数总和法D.双倍余额递减法三、判断题1: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但是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2.“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3.企业原材料无论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其计入生产成本的原材料成本最终均为所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4.在总体上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计价核算的企业,对某一类材料,也可以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5.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项目的金额不同,企()业当期计算出的利润也可能不同。6.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过低估计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7.加速折旧法与平均使用年限法相比,并非缩短使用寿命,只是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体现了谨慎原则。()8.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应当遵循一贯性原则。()9.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该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10.已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四、思考题1.什么是资产计价?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哪几种基本方法?其各自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存货?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4.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的计价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A. 平均年限法 B. 工作量法 C. 双倍余额递减法 D. 年数总和法 10.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 )。 A.工作量法 B.平均年限法 C.年数总和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 三、判断题 1.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但是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 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2.“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 ) 3.企业原材料无论是按实际成本计价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其计入生产成本的原材 料成本最终均为所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 4. 在总体上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计价核算的企业,对某一类材料,也可以按实际 成本进行核算。( ) 5.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项目的金额不同,企 业当期计算出的利润也可能不同。 ( ) 6.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过低估计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 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 7.加速折旧法与平均使用年限法相比,并非缩短使用寿命,只是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 体现了谨慎原则。( ) 8.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应当遵循一贯性原则。( ) 9.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 内,将该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 ) 10. 已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 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需要调整原 已计提的折旧额。( ) 四、思考题 1.什么是资产计价?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哪几种基本方法?其各自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存货?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固定资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的计价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考虑哪几个基本因素?6.固定资产减值计量有哪些基本要求?五、计算题1.新丰公司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坏账准备。该公司第一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00元:第二年发生坏账6000元,其中甲企业1000元,乙企业5000元,年末应收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企业的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计算企业每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作出有关会计分录。2.华丰公司2012年10月对K产品的购销情况如下:期初结存200件,单位成本为5元。4日销售140件。5日购进80件,单价5.5元。15日销售90件。22日购进60件,单价6元。24日销售10件。期末结存100件。要求:分别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计算该商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月销货成本。3.华东公司“累计折旧”账户月初余额为200000元,月末余额为204000元。月内固定资产没有增加和减少。假定该公司采用的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为6%。要求:计算华东公司月末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4.育林公司购进一套设备,该设备原值42600元,预计残值800元,预计清理费用200元。该设备预计可使用6年。要求:(1)计算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2)计算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3)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5.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考虑哪几个基本因素? 6.固定资产减值计量有哪些基本要求? 五、计算题 1. 新丰公司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 3%提取坏账准备。该公司第一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 100 000 元;第二年发生坏账 6 000 元,其中甲企业 1 000 元,乙企业 5 000 元,年末应收 款余额为 1 200 000 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企业的应收账款 5 000 元又收回,期末应 收账款余额为 1 300 000 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计算企业每年提取的坏账准备,并作出有关会计分录。 2. 华丰公司 2012 年 10 月对 K 产品的购销情况如下: 期初结存 200 件,单位成本为 5 元。 4 日销售 140 件。 5 日购进 80 件,单价 5.5 元。 15 日销售 90 件。 22 日购进 60 件,单价 6 元。 24 日销售 10 件。 期末结存 100 件。 要求:分别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计算该商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月销货成本。 3. 华东公司“累计折旧”账户月初余额为 200 000 元,月末余额为 204 000 元。月内固定 资产没有增加和减少。假定该公司采用的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为 6%。 要求:计算华东公司月末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 4. 育林公司购进一套设备,该设备原值 42 600 元,预计残值 800 元,预计清理费用 200 元。该设备预计可使用 6 年。 要求: (1)计算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2)计算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3)计算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章 资产计价(参考答案).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九章 财产清查(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财产清查.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财产清查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财产清查 第三节 财产清查的会计处理.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九章 财产清查(参考答案).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三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账务处理程序.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概述.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八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四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八章 会计核算形式(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八章 会计核算形式(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会计账簿.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念与种类.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会计账簿 第二节 账簿设置与登记.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会计账簿 第三节 对账与结账.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七章 会计账簿(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七章 会计账簿(参考答案).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资产计价 第四节 固定资产计价.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资产计价 第三节 存货的计价.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资产计价 第一节 资产计价的意义与原则.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资产计价 第二节 应收账款计价.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资产计价.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参考答案).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六节 财务报告分析.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 利润表的编制.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ppt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参考答案).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各章习题)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题目).doc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题库)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含参考答案).docx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三节 会计人员.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四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ppt
-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原则和内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