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柴孟含 【课程标准】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 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 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 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讲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寻求国家出路 的探索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情分析】 洋务运动时期的这段历史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 高中阶段的内容较初中更为丰富和复杂,要处理好学生知识的衔接问题,促进学 生的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关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解释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运 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关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关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 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实证,拿史料说话,这是对历史叙述或历史解释一种最朴实的描述。因此,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 (4)关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 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关于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理解洋务运动事件全过程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洋务运动 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柴孟含 【课程标准】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 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 17 课《寻求国家出路的 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 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讲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寻求国家出路 的探索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情分析】 洋务运动时期的这段历史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 高中阶段的内容较初中更为丰富和复杂,要处理好学生知识的衔接问题,促进学 生的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关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 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解释历史, 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运 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关于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关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 努力重现历史 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实证,拿史料说话,这是对历史叙述或历史解释一种最朴实的描述。因此,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 真。 (4)关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 分析和 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5)关于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 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理解洋务运动事件全过程

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两个视频片段,一个是《鸦片战争》的片段,一个是《甲午 战争》的片段,请同学比较两次战争中清军所使用的武器发生了什么变化?(清军 在鸦片战争中使用大刀长矛,在甲午战争中使用了洋枪,还有了自己的军舰)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这么大 的变化呢?近代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什么时间开始的?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教师请学生结合教材并回顾初中所学,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洋务运动兴 起的概况。教师出示材料,提问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有什么特征? 第二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如下: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有: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 近代化企业。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 官僚资本。第三,这些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 定的抵制作用。 第三小组:近代海军和教育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共创办了哪几支海军?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 动的什么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洋务派共创九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还 派造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三)评价洋务运动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及教材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该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起到了积极 作用,主要有 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 式,培养 比近1 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洋务企业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民用工业的兴办,对
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课堂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两个视频片段,一个是《鸦片战争》的片段,一个是《甲午 战争》的片段,请同学比较两次战争中清军所使用的武器发生了什么变化?(清军 在鸦片战争中使用大刀长矛,在甲午战争中使用了洋枪,还有了自己的军舰)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清军的武器装备发生这么大 的变化呢?近代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什么时间开始的?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教师请学生结合教材并回顾初中所学,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洋务运动兴 起的概况。教师出示材料,提问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有什么特征? 第二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如下: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有: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 近代化企业。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 官僚资本。第三,这些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第三小组:近代海军和教育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共创办了哪几支海军?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 动的什么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洋务派共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 变。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还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三)评价洋务运动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及教材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该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起到了积极 作用,主要有:(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 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洋务企业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民用工业的兴办,对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虽然洋务运动并未从根本上 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但仍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查阅洋务派代表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传记与日记,了解 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反思,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兴起:19世纪60年代 二、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军事、近代教有 三、影响 【教学反思】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 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 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 烟括为 生则是听众 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 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 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 得中老师与学生分享被此的思考、经哈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今,从而达到 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 王 让学生发挥想象, 联系已知知识 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 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 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虽然洋务运动并未从根本上 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但仍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查阅洋务派代表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传记与日记,了解 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反思,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一、兴起:19 世纪 60 年代 二、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军事、近代教育 三、影响 【教学反思】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 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 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 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 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 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 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 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 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x
- 大连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大连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0).doc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3/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2/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3).ppt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电子教案(PPT课教学件)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3).ppt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1.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2.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3课 远古的传说》.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1.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2.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1.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2.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2课 阿拉伯帝国》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1.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2.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3.docx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doc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课程教学资源库(教案)《第14课 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