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考试样题(答案)

样题答案 得分网卷人一、填空题(052412分), 1.燃烧的三要素为燃料 助燃物和点火源 2。层流火焰传据的两种理论是热力理论 和扩散理论 3。燃烧过程中的形成、O.按生成机理包括热力型 、快速型和燃料型。 三种类型,煤粉锅炉准要是控制燃料型下0。。 4。常用的三种点燃方法炽热物体点燃—、电火花点燃 、火焰点燃。 5.煤粉锅护常采用的低N0,燃烧技术包括空气分级 、燃科分级 烟气再循环 、低NOz燃烧器等,可采用的烟气净化脱硝技术包括: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6.碳燃烧反应存在的三种类型动力燃烧区 、计液燃烧 扩散燃烧区 7.按照煤在燃烧设备气流中的运动状态不同,可分为层状燃烧一、燃烧 悬浮燃烧 三种基水燃烧方式。, 得分。阅卷人~二、选择题(共计3×1030分) 1、对于给定的一种煤,其化验分析结果H《B)H」 A、大于 B、小于 C、不确定 么、管径分别为d和d:两管,且d>d,管口流出天然气流速都为层流,速度分别为和2,且, 点燃后产生的射扩散火焰高度分别L1和L,则其符合关系: (c) A、L>L2B、L1L2 C、大小与d、2d有关 3、普通车辆若在4000米以上行使,因气压低,氧气稀薄,导致发动机难点火和燃烧不完全,根据 电火花点燃理论和火焰传播速度理论,可燃混和气的最小点火能(),火焰传播速度(B)。 A、增大 B、减小 C、不确定
样题答案

4、根据阿累尼乌斯定律,两反应的活化能E、E,且EE,同时升高温度△T,若反应速奉常数 nk增大1倍,那么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B)。 A、大于1倍 B、小于1倍 C、不确定 5、对总体反应而言,当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反应速度不变时,则反应的级数是(C) A、分数 B、负救C、壁 6、乙烷和空气的可燃混合物中加入()可使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升高。 A、乙烯 B、丙烯 C、丙烷。 ?、煤粉护中1200℃温度下直径为100的煤燃烧状态处于(A)。 A、动力燃烧区 B、过液燃烧区 C、扩敢燃烧区 8、常规煤粉燃烧器改用相同氧浓度的0C0:气氛替代空气燃煤,实际着火会(C)。 A、不变 B、提前 C、推迟 9、混合气体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C)· A、过利空气系数略大于1(贫燃料) B、过利空气系数略小于1(富燃料) C、过剩空气系数等于1: 10、民用燃气灶具不能温用燃气的原因是(C), A、不同燃气具有不同的输送方式 B、不同燃气具有不同的物性参数 C:不同燃气具有不同的火焰传播速度 得分阅卷人三、名词解释(共计4×416分) 1.质量作用定律 对于单相的化学基元反应,在等温下,任何解同的化学反应速率与该瞬间各反应物浓度的某次 幂的乘积成正比。而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次则等于该基元反应式中该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或反应方程式表述:aA+bB→eE+F、w=k(A)(B)°,k 一反应速率常数。谷反应物 都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与系统的温度,反应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而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0)t476k 1M

3.燃烧检 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完全燃烧,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标准状态下(温度是 298.15K,压力是101.325kPa),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格。 4.碳粒燃烧的直径平方直线定律 6=6-Kr 上式称为碳球燃烧的直径平方一直线定律,K=8DC。 Pc 得分阅卷人四、简答题(共计22分)。 1.煤的工业分析、 元素分析分别需测定哪些内容(5分)? 工业分析: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质量百分含量、灰熔点、发热量、煤粉细 元亲分析:碳、氢、氧、氨、硫、灰分、水分质量百分含量。 2.一台燃烧天然气的工业锅炉,运行时烟气中氧气摩尔分数为3%(基于湿烟气),求 其运行的空燃比和当量比。假定天然气全部为甲烷,且完全燃烧,甲烷分子量16.04,空 气分子量18.85,(6分) 已知:Xo2=0.03,MW=16.04,MW=18.85. 解:CH4+a(02+3.76N2)→C02+2H,0+b02+3.76aN2 提反空应方程式原子守恒:2022小 根提短 气中氧摩尔分数为3%,可列:Xo=b/(1+2+b+3.76a)即0.03=(a-2)/(1+4.76a) 2368 MW =4.76*2.368*28.85/16.04=-203. 化学恰当比下, 则有 6.04=17.1 D-(AF)/(A/F)=17.1/20.3=0.84 3.什么是“三传”?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 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什么是“三传”的比拟?(5分)~

答: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分子传输定律即牛顿内摩擦定律,傅里吐导热定 律和k扩散定律,描述动量、热量和质量的规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傅里叶定律型) 和相似的准则数(普朗特数和施密特数、努赛尔数和舍伍德数)叫三传的比拟。· 4.图示碳球表面的C燃烧速度K与温度T的关系,并标示其分段区域。(6分) 第3段:温度很高 动力控制 得分阅卷人 五、综合分析题((共计2×10=20分)+ 1.某造纸工厂产生的造纸污泥,经干燥后水分含量12.13%,灰分含量39.14%,挥发分含量43.54% 周定碳含量14.276,发热量14.64Jkg,灰分中含有较多Na,C0,欲将其摻烧于煤粉闯炉中,保 证锅护出力及正常燃烧运行,需考虑哪些因素? (10分) 答要 可知发热量较煤低, 挥发分含量高、其着火快 平葡以及燃料输运系统,燃烧器出口温水平及近水冷壁 试从 点燃、火焰传播和稳燃等角度分析下图Zpp0打火机的防风原理(10分). 料采用专 (2)果用火石 到稳燃和持续点燃的作 用; (3)燃料采用易挥发专用袖,火焰传播得强化,防凤情的开孔有利于挥发性燃气与空气温合: (4)防风墙的可以避免强的空气气流吹熄火焰,且高温的玻璃纤雄及金属丝起到点火源的作用。 实现稳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考试样题(试卷).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工程燃烧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练习题与思考题(以2011春季学期期末考核为例).doc
- 《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教材《燃烧物理学基础》PDF电子版(共十章).pdf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燃料与燃烧》书籍教材PDF电子版(共十章,含附录,主编:顾恒祥).pdf
- 中国电力出版社:《工程燃烧学》书籍教材PDF电子版(共十章,编著:汪军、马其良、张振东).pdf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燃烧理论基础》书籍教材PDF电子版(共七章,编著:周校平、张晓男).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工程燃烧学学习指导书(一).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工程燃烧学教学大纲(一)Engineering Combustion.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层流扩散火焰.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4/4).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3/4).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2/4).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控制方程.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层流预混火焰(1/4).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反应系统化学与热力学耦合.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蜡烛火焰介绍.pdf
- 北京大学:《燃烧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 Fundamentals of Combustion(主讲:陈正).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工程燃烧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实验指导书——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doc
- 清华大学出版社:《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书籍教材PDF电子版(中文版,第2版,共十六章,作者:Stephen R.Turns)An Introduction to Combustion C 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1 绪论 Engineering Combustion(任课教师:牛胜利).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2 燃料概论.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3 工程燃烧计算.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4 燃烧理论基础.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5 气体燃料的燃烧.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6 液体燃料的燃烧.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7 固体燃料的燃烧.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10 燃烧污染物控制和燃烧安全技术.pdf
- 山东大学:《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课件(一)09 垃圾焚烧技术及装置.pdf
- 空军工程大学: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研究进展与展望(讲稿,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吴云).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蒸汽动力循环 Steam Power Cycles.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九章 理想混合气体和湿空气 wet air.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气体动力循环 Gas Power Cycles.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制冷(致冷)循环 Refrigeration Cycle.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水和水蒸气的性质 Properties of Water and Steam.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十章 热力学微分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pdf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负责人:马润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