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第三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1)算符的运算

第三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3.1算符的运算 1.基本的和导出的力学量算符 我们在§1.1中已经引入了用算符来代表力学量的概念 算符就是可以作用于波函数把它变成另一个函数的运算。所以,在本质上,算符属于“函数变换” 这一类的数学对象 此后代表力学量F的算符将记做F 量子力学中基本的力学量算符是: 坐标算符:r=r,也就是x=x 动量算符:p=-ihV,也就是=-1 这意思是说: xy=xy p,y=-ih y ax 有了它们以后,其它的力学量算符按下列规则来构成:若在经典力学中力学量F用坐标和动量表出的关 系式是 F=f(,P (∫代表一个函数关系),那么F所对应的算符就是 F=f(,p)=f( r.-inv) 其中∫是同样的关系式。我们已经在§1.1中据此引进了粒子的 Hamiltonian算符和轨道角动量算符 更准确地说,上面所定义的算符应该称作是“坐标表象”中的算符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些量是没有经典力学的对应物的,比如宇称和自旋角动量 那时我们就要直接从量子力学的分析出发来引进它们的算符 2.线性算符 在量子力学中考虑的力学量(又称可观察量)算符都是线性算符 线性算符有如下的性质: F(c1W1+c2v2)=c1(Fv1)+c2(Fv2) 其中c1,C2是复常数。这是为了满足叠加原理的要求。 算符的运算和伴生算符 算符的基本运算是相加和相乘,定义为 (F+Gy=Fy+Gy, (y) (FG)U=FGGy). (Vy) 可以注意:算符的加和乘仍然满足分配律,即 C=AC+BC A(B+C)=AB+AC 常数C也可以看作是算符,满足 (cF)y=(Fc)y=c(Fy). (y) 算符的“相等”定义为:若 ∥=Gv,(Vy) “单位算符”Ⅰ定义为 y. (Vy) 所以
1 第三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3.1 算符的运算 1.基本的和导出的力学量算符 我们在§1.1 中已经引入了用算符来代表力学量的概念。 算符就是可以作用于波函数把它变成另一个函数的运算。所以,在本质上,算符属于“函数变换” 这一类的数学对象。 此后代表力学量 F 的算符将记做 F ˆ 。 量子力学中基本的力学量算符是: 坐标算符: r r = ˆ ,也就是 x x ˆ = , 动量算符: ˆ p = − i ,也就是 ˆ i , x p x = − 这意思是说: x x ˆ = , ˆ i , x p x = − 有了它们以后,其它的力学量算符按下列规则来构成:若在经典力学中力学量 F 用坐标和动量表出的关 系式是 F f (r, p), = ( f 代表一个函数关系),那么 F 所对应的算符就是: ) ( , i ), ˆ , ˆ ( ˆ = = − F f r p f r 其中 f 是同样的关系式。我们已经在§1.1 中据此引进了粒子的 Hamiltonian 算符和轨道角动量算符。 更准确地说,上面所定义的算符应该称作是“坐标表象”中的算符。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些量是没有经典力学的对应物的,比如宇称和自旋角动量。 那时我们就要直接从量子力学的分析出发来引进它们的算符。 2.线性算符 在量子力学中考虑的力学量(又称可观察量)算符都是线性算符。 线性算符有如下的性质: ) ˆ ) ( ˆ ( ) ( ˆ 11 2 2 1 1 2 F 2 F c + c = c F + c , 其中 1 2 c , c 是复常数。这是为了满足叠加原理的要求。 3.算符的运算和伴生算符 算符的基本运算是相加和相乘,定义为 ˆ ˆ ˆ ˆ ( ) , ( ) F G F G + = + ˆ ˆ ˆ ˆ ( ) ( ). ( ) FG F G = 可以注意:算符的加和乘仍然满足分配律,即 A B C ˆ A ˆ C ˆ B ˆ C ˆ ) ˆ ˆ ( + = + , A B C A ˆ B ˆ A ˆ C ˆ ) ˆ ˆ ( ˆ + = + . 常数 c 也可以看作是算符,满足 ˆ ˆ ˆ ( ) ( ) ( ). ( ) cF Fc c F = = 算符的“相等”定义为:若 ˆ ˆ F G = , ( ) 则 ˆ ˆ F G= . “单位算符” ˆ I 定义为 ˆ I = . ( ) 所以

IF=FI 所以也有时候就把它写为1。 由于算符的基本运算是加和乘,所以并不是任何的算符“函数”都是有意义的,除非这个函数可以 被展开为收敛的幂级数,即,如果一个复函数f(=)可以写为 f(=) Cn 那么算符O的函数f(O)就定义为 个常用的例子是指数函数eO,它定义为 所以不难验证 a"d"y y(x)= =y(x+a) 除此之外,像1/O(逆算符)这样的“函数”只在算符“可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由一个算符F还可以产生它的一些“伴生”算符。在量子力学里最常用的是F的 Hermitian(厄密) 共轭算符,记为F+,定义为:若 Jw(Fp)dr=(F*w)'o dr,(Vw,o) 则F+称为F的 Hermitian共轭算符 定义:若算符F满足 也就是说, ∫v(Fp)dr=∫(Fv)pdr,(v,) 那么F称为自厄密共轭算符,简称为 Hermitian(厄密的)算符。 其他的一些伴生算符,例如复共轭算符,转置算符等等,今后用得不多,这里就不细讲了。 4.算符的对易关系 两个算符相乘的结果可能与乘的次序有关,也就是说,算符的乘积一般说是不满足交换律的。 定义:表达式 , G=FG-GF 称为F和G的对易括号或对易子。在[F,G]=0时,称F和G对易,否则称为不对易。对易也就是“可 以交换位置”。 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对易括号的运算,以便从已知的对易括号导出新的对易括号 对易括号的基本性质如下。 (1)对易括号是交换反对称的,即 [A,B]=-[B,小 (2)对易括号是线性的,即 +B,C]=[4C]+[B,C [A,B+C]=[A,B]+[A,C] [cA, B=[A,cB=clA, B 其中c是常数。 (3)算符乘积的对易括号的展开法则是 [AB,C]=AB, C]+[A, C]B
2 ˆ ˆ ˆ ˆ ˆ ˆ I F F I F F = = . ( ) 所以也有时候就把它写为 1。 由于算符的基本运算是加和乘,所以并不是任何的算符“函数”都是有意义的,除非这个函数可以 被展开为收敛的幂级数,即,如果一个复函数 f z( ) 可以写为 0 ( ) , n n n f z c z = = 那么算符 O ˆ 的函数 ˆ f O( ) 就定义为 0 ˆ ˆ ( ) . n n n f O c O = = 一个常用的例子是指数函数 ˆ e O ,它定义为 ˆ 0 1 ˆ e . ! O n n O n = = 所以不难验证 ( / ) 0 e ( ) ( ). ! n n a d dx n n a d x x a n dx = = = + 除此之外,像 ˆ 1/O (逆算符)这样的“函数”只在算符“可逆”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由一个算符 F ˆ 还可以产生它的一些“伴生”算符。在量子力学里最常用的是 F ˆ 的 Hermitian(厄密) 共轭算符,记为 F ˆ + ,定义为:若 ˆ ˆ ( ) ( ) , ( , ) F d F d + = 则 + F ˆ 称为 F ˆ 的 Hermitian 共轭算符。 定义:若算符 F ˆ 满足 F ˆ = F ˆ + , 也就是说, ˆ ˆ ( ) ( ) , ( , ) F d F d = 那么 F ˆ 称为自厄密共轭算符,简称为 Hermitian(厄密的)算符。 其他的一些伴生算符,例如复共轭算符,转置算符等等,今后用得不多,这里就不细讲了。 4. 算符的对易关系 两个算符相乘的结果可能与乘的次序有关,也就是说,算符的乘积一般说是不满足交换律的。 定义:表达式 F G F ˆ G ˆ G ˆ F ˆ ] ˆ , ˆ [ − 称为 F ˆ 和 G ˆ 的对易括号或对易子。在 ] 0 ˆ , ˆ [F G = 时,称 F ˆ 和 G ˆ 对易,否则称为不对易。对易也就是“可 以交换位置”。 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对易括号的运算,以便从已知的对易括号导出新的对易括号。 对易括号的基本性质如下。 (1)对易括号是交换反对称的,即 ] ˆ , ˆ ] [ ˆ , ˆ [A B = − B A . (2)对易括号是线性的,即 ] ˆ , ˆ ] [ ˆ , ˆ ] [ ˆ , ˆ ˆ [A + B C = A C + B C , ] ˆ , ˆ ] [ ˆ , ˆ ] [ ˆ ˆ , ˆ [A B + C = A B + A C , ] ˆ , ˆ ] [ ˆ , ˆ ] [ ˆ , ˆ [cA B = A cB = c A B , 其中 c 是常数。 (3)算符乘积的对易括号的展开法则是 AB C A B C A C B ˆ ] ˆ , ˆ ] [ ˆ , ˆ [ ˆ ] ˆ , ˆ ˆ [ = +

BC]=BLA,]+[A, BC 以第一式为例证明如下。 LAB, C]=ABC-CAB= ABC-ACB+ ACB-CAB A(BC-CB)+(AC-CA)B=A [B, C]+[A,C]B. (4)对易括号满足 jacobi恒等式 A,[B,C]]+[B,[C,4]+[C,[A,B]=0. (5)量子力学的基本对易括号是 [P1,P]=0 [P,x]=-请h可=-[x,pl 其中i=12,3分别代表x,y,z,的定义是 第一个基本对易括号的正确性是一目了然的。第二个基本对易括号利用了“混合偏导数与求导的次序无 关”的法则,即 oy ay ax axax ax 第三个基本对易括号的证明如下: IPi,,ly=p; y-ip,y a(xv) ay 利用上面给出的基本对易括号和对易括号的运算法则,我们又不难证明 aF [,F=i一,[ 2F] OF 其中F=F(x,),以及对于y和z的类似式子,还有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i,[,L]=i,[,]=ih 其中 L, =yp. E2-xP2,L2=x,- 以及 L2,D1=L2,L.1=[2,L 其中 L2=2+L 我们以后将会看到,算符之间满足什么对易关系是算符的非常重要的量子力学性质 作业:习题3.1;3.2,3.3,34
3 A BC B A C A B C ˆ ] ˆ , ˆ ] [ ˆ , ˆ [ ˆ ] ˆ ˆ , ˆ [ = + . 以第一式为例证明如下。 AB C A ˆ B ˆ C ˆ C ˆ A ˆ B ˆ A ˆ B ˆ C ˆ A ˆ C ˆ B ˆ A ˆ C ˆ B ˆ C ˆ A ˆ B ˆ ] ˆ , ˆ ˆ [ = − = − + − A BC CB AC CA B A B C A C B ˆ ] ˆ , ˆ ] [ ˆ , ˆ [ ˆ ˆ ) ˆ ˆ ˆ ˆ ) ( ˆ ˆ ˆ ˆ ( = ˆ − + − = + . ▌ (4)对易括号满足 Jacobi 恒等式 ˆ ˆ ˆ ˆ ˆ ˆ ˆ ˆ ˆ [ , [ , ]] [ , [ , ]] [ ,[ , ]] 0. A B C B C A C A B + + = (5)量子力学的基本对易括号是 [x ˆ i , x ˆ j ] = 0 , [ p ˆ i , p ˆ j ] = 0 , [ , ] i [ , ], ˆ ˆ ˆ ˆ i j ij i j p x x p = − = − 其中 i = 1, 2, 3 分别代表 x, y, z , ij 的定义是 = = i j i j ij 1. 0, . 第一个基本对易括号的正确性是一目了然的。第二个基本对易括号利用了“混合偏导数与求导的次序无 关”的法则,即 2 2 . i j j i x x x x = 第三个基本对易括号的证明如下: − = − = − i j i j i j i j j i x x x x p x p x x p ( ) [ ˆ , ˆ ] ˆ ˆ ˆ ˆ i i j i j i i j j x x x i x = −i − = − + . ▌ 利用上面给出的基本对易括号和对易括号的运算法则,我们又不难证明: ˆ ˆ [ , ] i , [ , ] i , ˆ ˆ x x F F x F p F p x = = − 其中 ˆ ( , ) ˆ ˆ F F x p = x ,以及对于 y 和 z 的类似式子,还有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ˆ ˆ ˆ ˆ ˆ ˆ ˆ ˆ ˆ [ , ] i , [ , ] i , [ , ] i L L L L L L L L L x y z y z x z x y = = = , 其中 x z y y x z z y px L y p z p L z p x p L x ˆ p ˆ y ˆ ˆ ˆ ˆ ˆ ˆ ˆ , ˆ ˆ ˆ ˆ ˆ , ˆ = − = − = − , 以及 2 2 2 ˆ ˆ ˆ [ , ] [ , ] [ , ] 0, L L L L L L x y z = = = 其中 2 2 2 2 ˆ ˆ ˆ . L L L L = + + x y z 我们以后将会看到,算符之间满足什么对易关系是算符的非常重要的量子力学性质。 作业:习题 3.1; 3.2; 3.3; 3.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量子力学》第二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5)一维散射问题.doc
- 《量子力学》第二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4)线性谐振子.doc
- 《量子力学》第二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3)势阱.doc
- 《量子力学》第二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2)方势阱.doc
- 《量子力学》第二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1)一维运动问题的一般分析.doc
- 《量子力学》第一章 波函数与 Schrödinger 方程(1.2)Schrödinger 方程.doc
- 《量子力学》第九章 电子自旋(9.5)自旋纠缠态.doc
- 《量子力学》第九章 电子自旋(9.4)Zeeman 效应.doc
- 《量子力学》第一章 波函数与 Schrödinger 方程(1.1)波函数.doc
- 《量子力学》第九章 电子自旋(9.3)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doc
- 《量子力学》目录.doc
- 《量子力学》第十一章 散射理论(11.3)Born 近似.doc
-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历史渊源.doc
- 《量子力学》第十一章 散射理论(11.2)中心势场中的分波法.doc
- 《量子力学》第十一章 散射理论(11.1)散射实验和散射截面.doc
- 《量子力学》第十章 微扰论(10.4)光的辐射和吸收.doc
-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doc
- 《热力学》教材PDF电子书(共十章,高等学校教学用书,著:王竹溪,1955).pdf
- 山东大学:《固体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固体物理概念题和习题指导PDF电子版(共六章,主编:王矜奉).pdf
- 《电磁学》目录.ppt
- 《量子力学》第三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2)Hermitian 算符的主要性质.doc
- 《量子力学》第三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3)动量本征函数的归一化.doc
- 《量子力学》第三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4)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态.doc
- 《量子力学》第四章 守恒量与对称性(4.1)量子力学里的守恒量.doc
- 《量子力学》第四章 守恒量与对称性(4.2)对称性与守恒量.doc
- 《量子力学》第四章 守恒量与对称性(4.3)Schrödinger 图画和 Heisenberg 图画.doc
- 《量子力学》第四章 守恒量与对称性(4.4)全同粒子系统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doc
- 《量子力学》第四章 守恒量与对称性(4.5)周期性势场中的能带结构.doc
- 《量子力学》第五章 中心力场(5.1)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doc
- 《量子力学》第五章 中心力场(5.2)球无限深势阱.doc
- 《量子力学》第五章 中心力场(5.3)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doc
- 《量子力学》第五章 中心力场(5.4)氢原子和类氢离子.doc
- 《量子力学》第六章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6.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 Schrödinger 方程.doc
- 《量子力学》第六章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6.2)Landau 能级.doc
- 《量子力学》第七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和表象变换(7.1)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和表象变换.doc
- 《量子力学》第七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和表象变换(7.2)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doc
- 《量子力学》第七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和表象变换(7.3)Dirac 符号.doc
- 《量子力学》第八章 本征值问题的代数方法(8.1)线性谐振子的阶梯算符方法.doc
- 《量子力学》第八章 本征值问题的代数方法(8.2)角动量的本征值和本征态.doc
- 《量子力学》第八章 本征值问题的代数方法(8.3)角动量的合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