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6)皮肤感受器

第六节皮肤感受器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用不同性质的点状刺激仔细 检查人的皮肤感觉时发现,不同感觉的感受区在皮肤表面呈互相独立的点状分布:如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特殊的点 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用类似的方法,可找到冷觉点、热点和痛点等。用组织学方法曾发出皮肤中有大量游离的感觉神经末稍和种 种特殊形式的感觉小体(图9-25),因此曾推测每一种性质的感觉应当同某一特定形式的感受结构相对应:但近年来的实验结果不支持 这样的观点,例如,同样的游离神经末稍可以在不同的感觉点下方发现,而触点下方可以找到游离神经末稍或种种特殊形式的感觉小体 看来,不同感受器的功能特异性应到膜的分子水平上支找,各种附属结构可能只影响感受末梢敏感性的高低和适应性的快慢。皮肤感受 器的换能机制除触-压觉是通过机构门控通道外,其他尚不清楚 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压觉是指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深部组织变形时引起的感觉,两者在性质 类似,可统称为触-压觉。触点在皮肤表面会布密度和该部位对触觉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如颜面、口唇、指尖等处密度较高,手背、背部 密度较低。皮肤在接受每秒5-40次的机械振动刺激时,还可引起振动觉,据认为这与触觉感受器有关。与触觉有关的传入纤维既有髓的 Ⅱl、Ⅲ类纤维,也有纤细的N类无髓纤维。 争 9-25皮肤中的各种感受装置
第六节 皮肤感受器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产生多种感觉。一般认为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即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用不同性质的点状刺激仔细 检查人的皮肤感觉时发现,不同感觉的感受区在皮肤表面呈互相独立的点状分布;如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特殊的点 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用类似的方法,可找到冷觉点、热点和痛点等。用组织学方法曾发出皮肤中有大量游离的感觉神经末稍和种 种特殊形式的感觉小体(图 9-25),因此曾推测每一种性质的感觉应当同某一特定形式的感受结构相对应;但近年来的实验结果不支持 这样的观点,例如,同样的游离神经末稍可以在不同的感觉点下方发现,而触点下方可以找到游离神经末稍或种种特殊形式的感觉小体。 看来,不同感受器的功能特异性应到膜的分子水平上支找,各种附属结构可能只影响感受末梢敏感性的高低和适应性的快慢。皮肤感受 器的换能机制除触-压觉是通过机构门控通道外,其他尚不清楚。 触觉是微弱的机械刺激兴奋了皮肤浅层的触觉感受器引起的,压觉是指较强的机械刺激导致深部组织变形时引起的感觉,两者在性质上 类似,可统称为触-压觉。触点在皮肤表面会布密度和该部位对触觉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如颜面、口唇、指尖等处密度较高,手背、背部 密度较低。皮肤在接受每秒 5-40 次的机械振动刺激时,还可引起振动觉,据认为这与触觉感受器有关。与触觉有关的传入纤维既有髓的 Ⅱ、Ⅲ类纤维,也有纤细的 N 类无髓纤维。 图 9-25 皮肤中的各种感受装置

A: Ruffini小体B: Meissner小体C:环层小体即 Pacini小体 D: Krause球 皮肤的游离神经末梢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这起源于两种感受范围不同的温度感受器,因为冷不能构成一种能量长工。冷感受器在皮肤温度低于30℃时开 始引起冲动发放,热感受器在超过30℃时开始引起冲动发放,47℃时频率最高。一般皮肤表面冷点约较热点多4-10倍:冷点下方主要 分布有游离神经末梢,由Ⅲ类纤维传导传入冲动:热感受器可能也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传导纤维以N类为主。 痛觉是由有可能损伤或已经造成皮肤损伤的各种性质的刺激所引起的,它们除引起不愉快的痛苦感觉外,尚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A:Ruffini 小体 B:Meissner 小体 C:环层小体即 Pacini 小体 D:Krause 球 E:皮肤的游离神经末梢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这起源于两种感受范围不同的温度感受器,因为冷不能构成一种能量长工。冷感受器在皮肤温度低于 30℃时开 始引起冲动发放,热感受器在超过 30℃时开始引起冲动发放,47℃时频率最高。一般皮肤表面冷点约较热点多 4-10 倍;冷点下方主要 分布有游离神经末梢,由Ⅲ类纤维传导传入冲动;热感受器可能也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传导纤维以 N 类为主。 痛觉是由有可能损伤或已经造成皮肤损伤的各种性质的刺激所引起的,它们除引起不愉快的痛苦感觉外,尚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6)清除率.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5)器官循环.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5)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5)嗅觉和味觉.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5)肾尿生成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5)大肠内消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呼吸.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章(9-4)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4)甲状腺.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7-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4)前庭器官.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4)小肠内消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4)呼吸运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4)血型与输血原则.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of blood.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6)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6)肾上.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6)吸收.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肾脏.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7)胰岛.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7)尿的排放.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7-8)松果体其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下).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上).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中).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下).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生态学基础.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上).ppt
- 《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酶的分子修饰 Modification of Enzyme Molecule.ppt
- 《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酶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ppt
- 《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酶反应器 Reactors for enzymatic catalysis.ppt
- 《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酶的非水相催化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ppt
- 《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 The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Enzyme.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