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呼吸

乎吸 呼吸: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 稳定。 乎吸过程 外呼吸(臃呼吸): 肺通气气一肺 肺换气肺泡一肺毛细血管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摄取的2运输到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将运送到肺 內呼吸(组织呼吸): 血液一组织细胞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呼吸 • 呼吸 :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 稳定。 • 呼吸过程: 外呼吸(肺呼吸): 肺通气 空气-肺 肺换气 肺泡-肺毛细血管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肺摄取的O2运输到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将CO2运送到肺 内呼吸(组织呼吸): 血液-组织细胞

乎吸的全过程 吸气 肺通气 外呼吸(肺呼吸) 呼气 肺换气 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内呼吸(组织呼吸) 氧的利用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呼吸的全过程 吸气 肺通气{ 外呼吸(肺呼吸) 呼气 肺换气 呼吸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 内呼吸(组织呼吸) 氧的利用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呼 吸 第一节 肺 通 气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一节廓通气 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 [二]胸膜腔内压: 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肺率量与肺活量: [二]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一节 肺 通 气 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 (二)胸膜腔内压: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肺容量与肺活量: (二)每分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的动力 根本动力(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胸廓张缩→丶肺张缩 直接动力: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0呼气 <0吸气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一.肺通气的动力: 根本动力(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 → 胸廓张缩→ 肺张缩 直接动力: 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0 呼气 <0 吸气

Respiration movement x Inspiratory movement:主动过程 膈肌(4/5):胸腔上下径↑ 吸气肌收缩 肋间外肌(1/5):胸腔前后左右径↑ Expiratory movement 被动过程(平静呼吸):吸气肌舒张 主动过程(用力呼吸): 腹壁肌:胸腔上下径↓ 呼气肌收缩 肋间内肌:胸腔前后左右径↓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Respiration movement Inspiratory movement: 主动过程 膈肌(4/5):胸腔上下径↑ 吸气肌收缩 肋间外肌(1/5):胸腔前后左右径↑ Expiratory movement: 被动过程(平静呼吸):吸气肌舒张 主动过程(用力呼吸): 腹壁肌:胸腔上下径↓ 呼气肌收缩 肋间内肌:胸腔前后左右径↓

(-)呼吸运动 两种呼吸运动的比较 平静呼吸 用力呼吸 频率 12~18次分 18次/分 吸气动作膈肌,肋间外肌收缩(主动)辅助吸气肌也参于收缩(主动 呼气动作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被动)辅助呼气肌也参于收缩(主动) 幅度: 膈顶下降1-2厘米 膈顶下降7~10厘米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一)呼吸运动 两种呼吸运动的比较 平静呼吸 用力呼吸 频率: 12~18 次/分 〉18 次/分 吸气动作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主动) 辅助吸气肌也参于收缩(主动) 呼气动作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被动) 辅助呼气肌也参于收缩(主动) 幅度: 膈顶下降 1~2 厘米 膈顶下降 7~10 厘米

肺内压: 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初,肺容积↑→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空气入肺泡→肺内压↑→吸气末时,肺 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呼气初,肺容积↓→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肺内气体出肺→肺内压↓→呼气末时肺 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肺内压: 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初,肺容积↑→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空气入肺泡→肺内压↑→吸气末时,肺 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呼气初,肺容积↓→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肺内气体出肺→肺内压↓→呼气末时肺 内压=大气压,气流停止

(二)胸膜腔內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特点:周期性变化,始终低于大气压 吸气末:-5~-10cm呼气末:3~.5cm 1.胸内负压的形成: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末、呼气末:肺內压=大气压=0 胸内压=肺回缩力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特点:周期性变化,始终低于大气压 吸气末:-5~-10cm 呼气末:-3~-5cm 1. 胸内负压的形成: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末 、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0 胸内压=-肺回缩力

2.胸内负压的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耦联肺通气与呼吸运动 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2.胸内负压的意义: ▪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 耦联肺通气与呼吸运动 ▪ 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章(9-4)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4)甲状腺.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7-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4)前庭器官.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4)小肠内消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4)呼吸运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4)血型与输血原则.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of blood.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8-3)垂体.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7-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3)听觉器官.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3)胃内消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3)血管生理.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3)红细胞的代谢.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血液 BLOOD.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5)大肠内消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5)肾尿生成的调节.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5)嗅觉和味觉.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5)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6-5)器官循环.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6)清除率.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6)皮肤感受器.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3-6)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4-6)肾上.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5-6)吸收.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肾脏.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1-7)胰岛.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2-7)尿的排放.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7-8)松果体其他.doc
- 暨南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下).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动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