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兽医微生物学》PPT教学课件:细菌学各论(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6
文件大小:82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埃希菌属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第三节耶尔森菌属 第四节其他肠道杆菌属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微生物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003米02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言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善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共七幸,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与灭,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疲基础兴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疲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疲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渡防治等。 真酋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遺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数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拘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 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 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 等 果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國 3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3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 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 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 等。 内 容 简 介

第十五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六章肠杆菌科 第十b章弧菌科 第↓八章巴E杆菌科及相美属 第十九章事兰民阴性需氧杆菌 第二章事兰氏阴性无包微氧和厌氧 第二章革兰氏阳性无穿包杆菌 第二于二章革兰氏阳性产穿包杆菌 第二三分行菌属 第二于四章螺远你 第部上瓦章幂形体 第”上六章立克次体武原体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4 第十五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第十七章 弧菌科 第十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九章 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二十章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二十一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 第二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 第二十三章 分支杆菌及相似属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 第二十五章 霉形体 第二十六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第 第十六章肠杆菌科 第一节埃希菌属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第三节耶尔森菌属 第四节其他肠道杆菌属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一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 第三节 耶尔森菌属 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属

本科共同特性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兼性厌氧 菌。共28属、110种。多为正常肠道菌群成员。沙门 氏菌属、志贺菌属、以及埃希菌属和耶尔森菌属的 部分成员对人和动物有广泛的致病性,在公共卫生 和兽医临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埃希菌属 本属现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种是大肠埃希菌 (Ecol),俗称大肠杆菌,下分血清型。本菌系人和 温血动物肠道內正常菌群成员之一。大肠杆菌常被 用作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检测指标。本菌还是分 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 本科共同特性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兼性厌氧 菌。共28属、110种。多为正常肠道菌群成员。沙门 氏菌属、志贺菌属、以及埃希菌属和耶尔森菌属的 部分成员对人和动物有广泛的致病性,在公共卫生 和兽医临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埃希菌属 本属现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种是大肠埃希菌 (E.coli),俗称大肠杆菌,下分血清型。本菌系人和 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大肠杆菌常被 用作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检测指标。本菌还是分 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形态染色特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 杆菌,大小0.40.7umx2-3um,两端钝圆、散在, 周生鞭毛可运动,多有菌毛。 培养及生化特性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 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营养琼脂上,形成园形凸起、 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径约2-3mm; 本菌大多可以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麦康凯琼脂上形 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杲色带金属闪 光的菌落;一些致病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7 一、形态染色特性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 杆菌,大小0.4-0.7 um×2-3um,两端钝圆、散在, 周生鞭毛可运动,多有菌毛。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 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营养琼脂上,形成圆形凸起、 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径约2-3mm; 本菌大多可以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麦康凯琼脂上形 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 光的菌落;一些致病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抗原及血清型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 种,是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已确定的大肠杆 菌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种,H抗原有56种。大 肠杄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 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1.O抗原121C加热2h不破坏其抗原性。LPS的特异 多糖侧链。每个菌株只含有一种O抗原,用单因子抗 O血清做玻板或试管凝集试验鉴定之。 2,K抗原热不稳定抗原,为被膜或荚膜、菌毛抗原。 具有K抗原菌株不被抗O血清凝集,称为O不凝集性。 个菌落可含12种不同K抗原,也有无K抗原的菌株。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8 三、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 种,是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已确定的大肠杆 菌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种,H抗原有56种。大 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 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1. O抗原 121C加热2h不破坏其抗原性。LPS的特异 多糖侧链。每个菌株只含有一种O抗原,用单因子抗 O血清做玻板或试管凝集试验鉴定之。 2. K抗原 热不稳定抗原,为被膜或荚膜、菌毛抗原。 具有K抗原菌株不被抗O血清凝集,称为O不凝集性。 一个菌落可含1-2种不同K抗原,也有无K抗原的菌株

3.H抗原是一类不耐热的鞭毛蛋白抗原,加热至 80℃或经乙醇处理后即破坏其抗原性。每一有动力 的菌株仅含有一种H抗原。 大肠杆菌抗原可用O:K:H排列表示其血清型。 如08K23(L)H19,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L型K 抗原23,H抗原为19。 四、致病性条件性大肠杄菌、病原性大肠杄菌。 与动物疾病有关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可分为五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 菌( SL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败血性 大肠杆菌 SEPEC及尿道致病性大肠狂菌(UPEC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9 3. H抗原 是一类不耐热的鞭毛蛋白抗原,加热至 80℃或经乙醇处理后即破坏其抗原性。每一有动力 的菌株仅含有一种H抗原。 大肠杆菌抗原可用O:K:H排列表示其血清型。 如O8:K23(L):H19,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L型K 抗原23,H抗原为19。 四、致病性 条件性大肠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 与动物疾病有关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可分为五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 菌(SL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败血性 大肠杆菌(SEPEC)及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ETEC系一类致人和 幼畜(初生仔猪黄痢、犊牛、羔羊及断奶仔猪腹泻) 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性大肠杄菌。 其毒力因子主要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肠毒素两类 构成。初生幼畜被ETEC感染后常因剧烈水样腹泻 和迅速脱水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黏附性菌毛,能黏附于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故又 称其为黏附素或定居因子,对其抗原称作黏附素抗 原或定居因子抗原。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0 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ETEC系一类致人和 幼畜(初生仔猪黄痢、犊牛、羔羊及断奶仔猪腹泻) 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性大肠杆菌。 其毒力因子 主要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肠毒素两类 构成。初生幼畜被ETEC感染后常因剧烈水样腹泻 和迅速脱水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黏附性菌毛,能黏附于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故又 称其为黏附素或定居因子,对其抗原称作黏附素抗 原或定居因子抗原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