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刚性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 第十一章刚性路面设计 AASHTO法 1.PSI计算 PS/=541-180log(1+SV)-009C+P 2.设计方法 【1】确定18千磅单轴荷载总次数 【2】计算混凝土的工作应力 【3】确定地基反应模量K 4】根据设计期末的PSI值得路面板厚度 工程师兵团法 1.设计方法 【1】确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2】确定地基反应模量K; 【3】确定交通类别 【4】抗冻层厚度设计 三.PCA法 1.理论基础 利用 WESTERGAARD公式 2.参数 地基反应模量:抗折强度 重复荷载与疲劳强度 给出不同应力比的疲劳作用次数 4.设计标准 利用 MINER公式 N N2 N +…+"<10-11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程序 设计步骤 1.交通参数 1.1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方法 N= P P--各级轴载单轴或双轴总重(KN) a--轴数系数,单轴时,a=1 双轴时,a=146×103P0307 小于40KN的单轴和80KN双轴可略去不计 1.2交通分级 第94页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94页 第十一章 刚性路面设计 一.AASHTO法 1.PSI计算 PSI=5.41−1.80log(1+ SV) − 0.09 C + P 2.设计方法 【1】确定18千磅单轴荷载总次数; 【2】计算混凝土的工作应力; 【3】确定地基反应模量K 【4】根据设计期末的PSI值得路面板厚度 二.工程师兵团法 1.设计方法 【1】 确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2】 确定地基反应模量K; 【3】 确定交通类别; 【4】 抗冻层厚度设计 三.PCA法 1.理论基础 利用WESTERGAARD公式 2.参数 地基反应模量;抗折强度 3.重复荷载与疲劳强度 给出不同应力比的疲劳作用次数 4.设计标准 利用MINER公式∶ N N N N N s s N n ns 1 1 2 2 + ++ 1.0-1.1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程序 设计步骤 1.交通参数 1.1 轴载换算 小于 的单轴和 双 轴可略去不计。 双轴时, = --轴数系数,单轴时, = - 各级轴载单轴或双轴总重( ) = 轴载换算方法∶ 40 80 1.46 10 1 100 5 0.3767 16 1 KN KN P P KN P N N i i i i i i i n i s i − − = − 1.2 交通分级

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1500 200~1500 5~200 2.设计使用年限 交通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特重 30 30 3.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和计算回弹模量 3.1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旧路:E=13739 新路:计算确定 3.2基层顶面的计算回弹模量 E=n hE n=1718×10 E, 土设计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特重 中等 4.5 模量(*10) 30 30 28 5.最大温度梯度 公路区划 r,(c/em)0.s3~0.880.90~0.90.86-0.92|093~098 6.荷载应力 ap=kkK,ops K一一接缝传荷折减系数 K--疲劳系数;K=N06 K 综合系数 交通等级 特重 1.35 7.温度应力计算 第95页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95页 交通等级 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特重 >1500 重 200~1500 中等 5~200 轻 <5 2. 设计使用年限 交通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特重 30 重 30 中等 20 轻 20 3.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和计算回弹模量 3.1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旧路: E l t = 13739 1.04 新路:计算确定 3.2基层顶面的计算回弹模量 = = E nE n hE E tc t c t 1718 10 3 0 8 . . − 4.混凝土设计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 交通等级 特重 重 中等 轻 强度 5. 5. 4.5 4. 模量(*103) 30. 30. 28. 27. 5.最大温度梯度 公路区划 2;5 3 4;6 7 Tg(C/cm) 0.83~0.88 0.90~0.9 5 0.86~0.92 0.93~0.98 6.荷载应力 p c f r ps r f f e c K K K K K K N K = -- 接 缝 传 荷 折 减 系 数 -- 疲 劳 系 数; -- 综 合 系 数 = 0.0516 交通等级 特重 重 中等 轻 Kc 1.45 1.35 1.20 1.05 7.温度应力计算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 K a EhT k,-一温度应力疲劳系数 温度应力疲劳系数表 自然区划 Otm 0.200.3500.3580.2870.73210.3380.354 0.25 0.4270.4390.3780.3740.4150.436 0.30 0.4850.5020.4470.4490.4760.497 0.5330.5540.5020.5080.5270.546 0。400.5740.59810.54810.5560.5700。587 0.45 0.6090.6370.5880.598|0.6080.621 0.500.641|0.6720.622|0.6340.643|0.652 0.550.669|0.7030.6540.6650.6740。679 0.60 0.6950.7320.68210.694 7040.703 0.65 0.7190.7580.7080.72010.7310.726 0.70 0.7410.7830.732 7440.7560.746 8.设计标准 0.95fcm<σp+σ:<1.03f §6-2设计程序 1.程序说明 第96页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96页 t t tm tm c c g x K E hT K = = 2 kt--温度应力疲劳系数 温度应力疲劳系数表 tm/fcm 自然区划 2 3 4 5 6 7 0.20 0.350 0.358 0.287 0.732 0.338 0.354 0.25 0.427 0.439 0.378 0.374 0.415 0.436 0.30 0.485 0.502 0.447 0.449 0.476 0.497 0.35 0.533 0.554 0.502 0.508 0.527 0.546 0.40 0.574 0.598 0.548 0.556 0.570 0.587 0.45 0.609 0.637 0.588 0.598 0.608 0.621 0.50 0.641 0.672 0.622 0.634 0.643 0.652 0.55 0.669 0.703 0.654 0.665 0.674 0.679 0.60 0.695 0.732 0.682 0.694 0.704 0.703 0.65 0.719 0.758 0.708 0.720 0.731 0.726 0.70 0.741 0.783 0.732 0.744 0.756 0.746 8.设计标准 0.95fcm<p+t<1.03fcm §6-2 设计程序 1.程序说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十讲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法.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沥青路面设计经验法.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七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四讲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一).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六章 水泥路面温度应力分析(6-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分析.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五章 沥青路面应力分析.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四章 路基材料.doc
- 《桥梁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斜拉桥.ppt
- 《桥梁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悬索桥结构概述.ppt
- 《桥梁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悬索桥构造与设计、实例.ppt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七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管理.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五章 其他混凝土路面设计.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交通参数调查与分析.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力分析.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第一章 概述.doc
- 东北林业大学:《刚性路面》课程教学讲义(水泥混凝土路面)封面(主讲:王黎明).doc
- 《物流管理学》PPT教学课件_第10章 第三方物流管理.ppt
- 《物流管理学》PPT教学课件_第4章 现代包装.ppt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四章 机场道面的表面要求.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水泥混凝土道面分块设计.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八章 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质.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三章 气候与环境.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课程的目的和意义.doc
-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版,教案讲义)第二章 车辆与交通.doc
-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航海学习题库》(毕修颖、赵庆涛、赵庆涛 编 邢向辉).doc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 Engine room arrangement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2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3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4 Forced lubrication.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5 COMPRESSED AIRSYSTEM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8 Bilge and ballast.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6 Oil fuel transfer.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1.9 Domestic fresh and salt watersystem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2.1 Bunking routine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2.2 Fuel storage and pumping Onboard.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2.3 Pre-treatment of marine fuel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2.4 Fuel impact on diesel engines.ppt
-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辅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3.2 Treatment of detergent type lubricating oil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