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讲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演进(二)

中国外交政策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演进(二) 教师:黄平(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hping@sjtu.edu.cn
中国外交政策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演进(二) 教师:黄平(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hping@sjtu.edu.cn

第三讲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1966-1969年:外交领域,毛泽东、周恩来 的主动作用比较大,在最高决策层中出现 毛泽东、周恩来主管外交决策,最高决策 层的其他决策者很少过问的这一历史情况。 1970-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决定采取主 动行动改善中国国际环境,做出了重大的 外交战略转变,并采取了高层外交咨询的 方式
第三讲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1966-1969年:外交领域,毛泽东、周恩来 的主动作用比较大,在最高决策层中出现 毛泽东、周恩来主管外交决策,最高决策 层的其他决策者很少过问的这一历史情况。 1970-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决定采取主 动行动改善中国国际环境,做出了重大的 外交战略转变,并采取了高层外交咨询的 方式

第三讲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1976年底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最高决 策层变化,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外交决策层主体仍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及 其常委会,外交决策权仍然是国家政治中 最集中、最核心的权力,决策方式仍然是 封闭的
第三讲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1976年底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最高决 策层变化,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 外交决策层主体仍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及 其常委会,外交决策权仍然是国家政治中 最集中、最核心的权力,决策方式仍然是 封闭的

第三讲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70年代:三个世界的划分和联美反苏(一条线与 一大片) ⊙1979-1989:不结盟、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外 交
第三讲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70年代:三个世界的划分和联美反苏(一条线与 一大片) 1979-1989:不结盟、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外 交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牛军: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发生以前,中 国的外交战略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中国仍将全力以赴地反对美国的扩张 政策作为外交的首要任务;(2)中苏同盟 破裂以后,中国针对苏联主要还是口诛笔 伐。 一一牛军:《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第139页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牛军: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发生以前,中 国的外交战略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中国仍将全力以赴地反对美国的扩张 政策作为外交的首要任务;(2)中苏同盟 破裂以后,中国针对苏联主要还是口诛笔 伐。 ——牛军:《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第139页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中共九大以后,中国决策层对中苏军事冲突前景的 估计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前认为中苏边界军事冲 突是偶发事件,到后来断定苏联有可能发动大规模 侵华战争,并因此全面备战。 (1)1969年4月28日,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 明确提出了“要准备打仗”, 并设想了两种战争形 式,一种是在边界上“小打”,一种是苏军入侵中 国的“大打”。 (2)此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形势作出了更为严 重的估计,他认为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是苏修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中共九大以后,中国决策层对中苏军事冲突前景的 估计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前认为中苏边界军事冲 突是偶发事件,到后来断定苏联有可能发动大规模 侵华战争,并因此全面备战。 (1)1969年4月28日,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 明确提出了“要准备打仗” ,并设想了两种战争形 式,一种是在边界上“小打” ,一种是苏军入侵中 国的“大打” 。 (2)此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形势作出了更为严 重的估计,他认为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是苏修”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国内政治:中国决策层对战争的判断与毛泽东1968年秋 冬以来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有直接关系。,1960,年代中期开 始,毛泽东认为世界形势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 存在着发生世界战争和爆发世界革命的两种可能性。 旦中苏边界发生军事冲突,毛泽东自然将其与侵华战争 和可能爆发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国际因素: (1)珍宝岛事件以后,苏联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同时苏联领导人和舆论工具不断进行战争威胁,并对中 国发出核战争恐吓。 (2)美国确认和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国内政治:中国决策层对战争的判断与毛泽东1968年秋 冬以来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有直接关系。1960年代中期开 始,毛泽东认为世界形势进入一个“大动荡”的时期, 存在着发生世界战争和爆发世界革命的两种可能性。一 旦中苏边界发生军事冲突,毛泽东自然将其与侵华战争 和可能爆发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国际因素: (1)珍宝岛事件以后,苏联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同时苏联领导人和舆论工具不断进行战争威胁,并对中 国发出核战争恐吓。 (2)美国确认和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美国确认和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60年代,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1)全球战略层次上,美国要称霸世界, 以及与苏联联合对付中国,遏制革命运动。 (2)在地区层次上,当时特别是美国在中 国周边地区,主要是在越南的军事千涉, 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3)双边关系的层次,当时的核心问题是 台湾问题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 美国确认和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60年代,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1)全球战略层次上,美国要称霸世界, 以及与苏联联合对付中国,遏制革命运动。 (2)在地区层次上,当时特别是美国在中 国周边地区,主要是在越南的军事干涉, 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3)双边关系的层次,当时的核心问题是 台湾问题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试探阶段: (1)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 毛泽东发表就职演说,毛泽东读后批示《人民 日报》在照例予以批判的同时,应全文转载。 。(2)毛泽东批准中国驻波兰临时代表向美方 建议,于1969年2月20日举行中美大使级第 135次会谈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试探阶段: (1)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 毛泽东发表就职演说,毛泽东读后批示《人民 日报》在照例予以批判的同时,应全文转载。 (2)毛泽东批准中国驻波兰临时代表向美方 建议,于1969年2月20日举行中美大使级第 135次会谈

一、70年代:联美反苏 。1969年7月,尼克松开始采取行动缓和中美关系 。1.9月7日,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毛雷尔向周恩来传达 信息,即尼克松政府将(1)无保留地寻求与中国关系正 常化;(2)美国不支持不参与苏联旨在孤立中国的任何 行动(3)美国将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越南问题。 。2.10月10日,基辛格告诉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美国准备 停止美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1月5日,巴总统将 此情况转告中国驻巴大使。11月7日,美国政府政治宣布 停止在台湾海峡巡逻
一 、70年代:联美反苏 1969年7月,尼克松开始采取行动缓和中美关系 1. 9月7日,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毛雷尔向周恩来传达 信息,即尼克松政府将(1)无保留地寻求与中国关系正 常化;(2)美国不支持不参与苏联旨在孤立中国的任何 行动(3)美国将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越南问题。 2. 10月10日,基辛格告诉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美国准备 停止美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1月5日,巴总统将 此情况转告中国驻巴大使。11月7日,美国政府政治宣布 停止在台湾海峡巡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讲 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遗产.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黄平).doc
- 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PDF电子书(第七版,著:〔美〕汉斯·摩根索,修订:〔美〕肯尼思·汤普森戴维·克林顿,译:徐昕、郝望、李保平).pdf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剧中的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四)全球化与相互依赖.pptx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剧中的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二)恐怖主义及其影响.pptx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剧中的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三)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反美主义.pptx
- 上海交通大学:《英美剧中的国际关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一)网络时代的国际关系(黄平).pptx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e Sociology of Markets.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Familiarity Breeds Investment. Diaspora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比较政治经济学与比较历史研究_(北京大学:朱天飚).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Where do high growth political economies come from.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e Empire Effect The Determinants of Country Risk in the First Age of Globalization, 1880-1913.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Sectoral Conflict and Foreign Economic Policy.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nternational Regimes, Transactions, and Change Embedded Liberalism in the Postwar Economic Orde.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Everyday Legitimacy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Orders.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Domestic Responses to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Gold Standard, 1870-1914.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Us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Capitalism as a System of Expectations. Toward a Sociological Microfounda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Realism and Liberalism in Political Economy)Transnational Economic Processes.pdf
- 《国际政治经济学》文献资料(Realism and Liberalism in Political Economy)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pdf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讲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演进(一).pptx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讲 冷战结束前的中苏关系.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讲 亚洲政策.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讲 冷战结束前的中美关系.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讲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一).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讲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二).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讲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三).ppt
- 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中国外交政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讲 外交决策的制定.ppt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美]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PDF电子书(社科文献2002,译:邓常春).pdf
-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PDF电子书(共六章,著:[日]滨下武志,译:朱荫贵、欧阳菲).pdf
- 世界知识出版社:《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PDF电子书(著: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译:刘尊棋).pdf
- 《政治学原理》教学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pdf
-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美国宪法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1917_1931年期间旅哈俄侨概况.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九一八_事变与苏联东亚政策的形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同盟视野探析.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侨文化.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沙俄名臣维特推行的_俄华帝国_计划_兼论哈尔滨城的诞生.pdf
- 上海交通大学:《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教学资源_维特与华俄道胜银行.pdf
- 上海交通大学:《人权与大国关系》教学资源_2010年秋国际新闻_20100909刚果-大规模强奸案震惊世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