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三、明治宪法体制

日本史近现代史 、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政治发展
日本史近现代史 三、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论 50年代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共同讲座” ·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 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功能逐渐分化 政治组织与过程逐渐制度化 政治主体逐渐多元化 ·决策程序逐渐民主化 政治参与逐渐扩大等
• 政治发展论 • 50年代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共同讲座” • 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 • 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功能逐渐分化 • 政治组织与过程逐渐制度化 • 政治主体逐渐多元化 • 决策程序逐渐民主化 • 政治参与逐渐扩大等

↑利益表达——普通选民(投票) 政 治°↑利益聚合—利益集团(压力) 过·利益决定—议会党团(决策) 程·↑ 论 ↑利益实现——官僚机构(执行) ↑利益反馈——一大众媒体(信息)
政 治 过 程 论 • ↱ → → ↓ • ↑ 利益表达——普通选民(投票) • ↑ ↓ • ↑ 利益聚合——利益集团(压力) • ↑ ↓ • ↑ 利益决定——议会党团(决策) • ↑ ↓ • ↑ 利益实现——官僚机构(执行) • ↑ ↓ • ↑ 利益反馈——大众媒体(信息) • ← ← ↵

伊藤博文与明治宪法 1881年明治政府宣布10年后颁布宪法 ·1882年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德国) ·1883年回国制度调查局局长兼任宫内卿 1884年《华族令》设爵位,增加皇室财产 ·1885年设内阁制,伊藤任内阁总理大臣 ·1885年《各省事务纲领》,考试录用官员 ·1886年在德国顾问协助下起草宪法 1888年设元老政治家组成的枢密院 伊藤任院长,非公开审议宪法草案
• 一、伊藤博文与明治宪法 • 1881年明治政府宣布10年后颁布宪法 • 1882年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德国) • 1883年回国制度调查局局长兼任宫内卿 • 1884年《华族令》 设爵位,增加皇室财产 • 1885年设内阁制,伊藤任内阁总理大臣 • 1885年《各省事务纲领》,考试录用官员 • 1886年在德国顾问协助下起草宪法 • 1888年设元老政治家组成的枢密院 • 伊藤任院长,非公开审议宪法草案

伊藤博文(1841-1909) XINHUA
伊藤博文(1841—1909)

·1889年2月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以帝国议会之协助,行使立法权 天皇裁可法律,并命其公布及执行 天皇决定行政各部之官制并任免文武官吏 天皇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国务大臣辅弼天皇,天皇任命对天皇负责 现人神政治上免责,不参与现实政治
• 1889年2月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 天皇以帝国议会之协助,行使立法权 • 天皇裁可法律,并命其公布及执行 • 天皇决定行政各部之官制并任免文武官吏 • 天皇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 国务大臣辅弼天皇,天皇任命对天皇负责 • 现人神政治上免责,不参与现实政治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天下网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元老控制下的政治过程 ·伊藤防止制度设计出现问题 ·有谁任命首相或军事统帅权 ·设置几个辅助天皇的机构或集团 维新元勲九元老,伊藤、山县有朋等 天皇政治顾问,主要推荐首相人选 元老谢世后内大臣、原首相等重臣会议 1885年设置内阁外的宫内省、宫内大臣 重臣会议在内大臣木户幸一主导下进行
• 二、元老控制下的政治过程 • 伊藤防止制度设计出现问题 • 有谁任命首相或军事统帅权 • 设置几个辅助天皇的机构或集团 • 维新元勲九元老,伊藤、山县有朋等 • 天皇政治顾问,主要推荐首相人选 • 元老谢世后内大臣、原首相等重臣会议 • 1885年设置内阁外的宫内省、宫内大臣 • 重臣会议在内大臣木户幸一主导下进行

■大日本帝国憲法下⑦政治機構 元老重臣 天皇 憲法外機関 首相⑦推薦£) 統治榷①紀攬者 内大臣 神聖不可侵 「枢密院 (常侍輔弼) (重要国務①諮詢) 統帥大榷 皇室大榷 国務大榷 任命 解散 任命 任命 重象航宫内大臣 海参 帝国議会 内閣 裁判所」天 帥 貴架 各内 軍本榷 庆 国程司行星 法政② 合部皇族華族卜院 務裁裁名 部 陸弼 臣大 石 徵兵 選拳 臣民 解》憲法外機関邡大詟々力勹τψ大亦特徵τ訪石。特匚政界最長 老元老法,強ψ影響力在6勹大。歷代①元老法,伊藤博文·黑田 i清窿 山果有 崩,菘芳芷義.芏罍·茜薌碇道·蓕大節·天山巖·西寺公望9名

·1890-1918年元老政治时期 明治维新功臣,具有较强权威性 枢密院院长、首相、元帅等重要职务 能够统合多元政治机构之间的冲突 采取不理睬政党的超然主义方针 ·伊藤博文1898年推荐政党组成隈板内阁 ·1900年组织立宪政友会 山县有朋依靠陆军和官僚抵制政党政治 ·去世前出现真正政党政权原敬内阁
• 1890—1918年元老政治时期 • 明治维新功臣,具有较强权威性 • 枢密院院长、首相、元帅等重要职务 • 能够统合多元政治机构之间的冲突 • 采取不理睬政党的超然主义方针 • 伊藤博文1898年推荐政党组成隈板内阁 • 1900年组织立宪政友会 • 山县有朋依靠陆军和官僚抵制政党政治 • 去世前出现真正政党政权原敬内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一、明治维新.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8 魏晋 第十一讲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7 魏晋 第十讲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6 魏晋 第九讲 北朝后期的反汉化运动.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5 魏晋 第八讲 北魏的汉化和改制.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4 魏晋 第七讲 十六国的民族冲突与融合.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3 魏晋 第六讲 南朝的寒门当权和门阀制度.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2 魏晋 第五讲 东晋门阀政治.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1 魏晋 第四讲 司马氏改制和西晋的衰亡.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0 魏晋 第三讲 孙吴的兴亡.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9 魏晋 第二讲 蜀汉的兴亡.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8 魏晋 第一讲 曹魏的兴亡.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7 秦汉 第九讲 秦汉的学术.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6 秦汉 第八讲 秦汉的经济.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5 秦汉 第七讲 东汉的灭亡.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4 秦汉 第六讲 外戚宦官与士大夫集团.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3 秦汉 第五讲 新朝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2 秦汉 第四讲 元帝改制和王莽变法.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1 秦汉 第三讲 武帝的功业与汉家制度.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0 秦汉 第二讲 西汉的建立和巩固.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二、近代国民国家.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七、转折的70年代.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五、占领与改革.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六、经济高速增长.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代现代史》教学专题(PPT课件讲稿)四、军部暴走.ppt
-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牍学概论》课程使用教材(一).doc
-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牍学概论》课程使用教材(二).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_教学大纲.pdf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秋季教学计划(康沛竹).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春季教学计划(康沛竹).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9——1919).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一讲 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索.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二讲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六讲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四、五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七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第八讲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
-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资源(文献习题)下编综述: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