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4 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

4.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 41污渠啁查 4.1.1污染源及污染物 4.1.2污染源调查 4.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4.2.1物料衡算法 4.2.2经验系数法 4.2.3实测计算法 4.3污染源评价 4.3.1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4.3.2等标污染指数 4.3.3等标污染负荷 4.3.4污染负荷比 4.4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4. 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 4.1 污染源调查 4.1.1 污染源及污染物 4.1.2 污染源调查 4.2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4.2.1 物料衡算法 4.2.2 经验系数法 4.2.3 实测计算法 4.3 污染源评价 4.3.1 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4.3.2 等标污染指数 4.3.3 等标污染负荷 4.3.4 污染负荷比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4.1污染源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1)企业环境状况2.生活污染源调查 (2)企业基本情况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①概况 ②工艺调查: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 ③能源、水源、原辅材 结杜具具燃料调查 ④生产布局调查 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⑤管理调查: (3)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4)污染危害调查3,农业污染源调查 (5)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4.1 污染源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1)企业环境状况 (2)企业基本情况 ①概况 ②工艺调查: ③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 ④生产布局调查 ⑤ 管理调查: (3)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4)污染危害调查 (5)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2.生活污染源调查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 民用燃料调查 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3,农业污染源调查

4.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口4.2.1物料衡算法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 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 来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 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口4.2.2经验系数法 口4.2.3实测计算法
4.2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4.2.1 物料衡算法 ◼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 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 来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 ◼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 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4.2.2 经验系数法 4.2.3 实测计算法

1.排污系数法 口计算公式为 口M(kg污染物/年)=K(kg污染物/吨产品)×W(吨产品/年) 口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 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称为排放系数或排污系数法 口2。单产平均减污法 口计算公式为 M=mG 口式中G是预计的产量;m是目标年的单产产生的排污量;单产 排污系数m是一个变化的量;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 提高,单产排污量逐步下降。 m=m0(1-k)0 口k是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
1.排污系数法 计算公式为 M (kg污染物/年)=K (kg污染物/吨产品)×W(吨产品 /年)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 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称为排放系数或排污系数法。 2。单产平均减污法 计算公式为 M = m G 式中 G 是预计的产量;m 是目标年的单产产生的排污量;单产 排污系数 m 是一个变化的量;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 提高,单产排污量逐步下降。 0 (1 ) 0 t t m m k − = − k 是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

3.弹性系数法 口在讲行城市和区域挪钏时,仍然使用预测基 准年、预测目标年、预测参照年这三个时间 概念,来建立相应的模型 M=M0(1+a)0 排污量, G=G0(1+B)工农业生产 的产值 弹性系数
3.弹性系数法 在进行城市和区域规划时,仍然使用预测基 准年、预测目标年、预测参照年这三个时间 概念,来建立相应的模型。 0 (1 ) 0 t t M M − = + 0 (1 ) 0 t t G G − = + = 排污量, 工农业生产 的产值, 弹性系数

例4-3 已知某县1995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万元,COD排放总量是 250吨,200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万元,COD排放总量是275 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一 cOD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1)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 1995年2000年和2010年 3钱型数和测基准的8和B解傅q:a=0019 5a225275(+a) B=0.059 (43握4×在华炒测基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800=400×(1+)2010200 解出:β=0.072 (5)由弹性系数ξ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 之间的Q值 M=2753:3023排345(2)
例4-3 1995 2000 250 275 (1 ) − = + 1995 2000 300 400 (1 ) − = + 2010 2000 800 400 (1 ) − = + 275 (1 0.023) 345( ) 2010 2000 M = + = t −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1)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 1995 年2000 年和2010年。 (2)求出预测参照年与预测基准年之间的α和β的数值: 解出: α=0.019 β= 0.059 (3)计算弹性系数 ξ=α/β=0.325 (4)根据(4-5)式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解出: β= 0.072 (5)由弹性系数ξ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 之间的α值 α=ξβ=0.023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4.2.3实测计算法 口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体积流量(m3/h)≡质量流量(1000kg/h)/密度(1000kg/ m3); 口体积流量(m3/h)=平均流速(m/h)×过流面积(m2) 日M=CQ 口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口与废水相比,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测量要特别注意3个方面: 1.浓度的数量级小,一般使用mg/m3为单位,而废水通常是 mg/L 2.烟气量的测量,按照不同断面采样点布设原则布点采样监测。 3.由于烟气在体积、压强和温度上的依赖关系,检测时需要同步 进行温度、压力的测量,计算时需要将烟气流量和浓度折算到 标准状态下,写作NM3/和mg/NM3
4.2.3 实测计算法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体积流量(m3/h)= 质量流量(1000kg/h)/密度(1000kg/ m3); 体积流量(m3/h)= 平均流速 (m/h)×过流面积 (m2) M =C Q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与废水相比,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测量要特别注意3个方面: 1. 浓度的数量级小,一般使用mg/m3为单位,而废水通常是 mg/L。 2. 烟气量的测量,按照不同断面采样点布设原则布点采样监测。 3. 由于烟气在体积、压强和温度上的依赖关系,检测时需要同步 进行温度、压力的测量,计算时需要将烟气流量和浓度折算到 标准状态下,写作NM3/s和 mg/NM3

4.3污染源评价 口4.3.1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日4.3.2等标污染指数 口4.3.3等标污染负荷 口4.3.4污染负荷比 口4.4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4.3 污染源评价 4.3.1 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4.3.2 等标污染指数 4.3.3 等标污染负荷 4.3.4 污染负荷比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4.3污染源评价 口4.32等标污染指数N=0 式,33汗染集顏的第种污染物的等标 污染指数,一个无因次量。C是该污染海中第 污派的等耕藥资荷为第种河物刹排放 辟为j)的等标污染负荷等 制知荷科PP nK 以用来确定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 的排序
4.3 污染源评价 4.3.2 等标污染指数 i ij ij C C N 0 = 式中, Nij 是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 污染指数,一个无因次量。 Cij是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i为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 标准。 4.3.4 污染负荷比 污染负荷比是一个无量纲数,可 以用来确定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 的排序。 4.3.3 等标污染负荷 ij i ij ij Q C C P 0 =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一个污染源 (序号为 j ) 的等标污染负荷,等 于其所排各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 P K j j = P P K i i =

4.4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1.环境容量是一种功能性资源 2.一控双达标 “一控双达标” “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 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 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 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排污许可证制度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1. 环境容量是一种功能性资源 2. 一控双达标 “一控双达标” “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 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 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 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 排污许可证制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3 环境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2 数学模型概述.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1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8 环境系统最优化.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7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6 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ppt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教学课件)0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ppt
- 园林项目经理培训PPT:建设工程施工监理.ppt
-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PPT讲稿).ppt
- 河北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景观生态学概述 Landscape Ecology(主讲:贾渝彬).ppt
-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PPT讲稿).ppt
-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材电子书,WORD版,共十三章).doc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共四章).doc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区域产业规划.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区域发展战略.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ppt
- 西北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区域发展分析.ppt
- 城市规划理论及实例浅析(讲稿).ppt
- 《物理性环境污染》PPT教学课件讲稿(共六节).ppt
- 环境工程词典:Environmental Enginering Dictionary and Directory(Thomas M.Pankratz).pdf
- 《空气污染与控制》课堂PPT教学课件(共九部分).ppt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资源 第二节 自然资源.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资源 第三节 资源利用.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理念 第一节 环境意识.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理念 第二节 环境伦理观与环境伦理学.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理念 第三节 全球与中国的环境问题.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第三节 土壤污染防治.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第四节 固体废物管理.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 第五节 物理性污染防治.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一节 环境管理.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二节 环境规划.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三节 环境评价.pps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四节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