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中数制基本概念、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ASCI码和BCD码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汉字编码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l 计算机中数制基本概念、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l 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l ASCII码和BCD码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l 汉字编码及其应用 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熟悉数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中常用进位计数制 掌握二、八、十、十六进制的表达和相互转换 理解机器数和带符号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 掌握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码)和 十进制编码BCD码的表达及应用。 熟悉微型计算机常用的汉字编码及其应用
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l 熟悉数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中常用进位计数制 l 掌握二、八、十、十六进制的表达和相互转换 l 理解机器数和带符号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 l 掌握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和二— 十进制编码——BCD码的表达及应用。 l 熟悉微型计算机常用的汉字编码及其应用

2.1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2,2计算机中数值数据的表示 23字符编码 24汉字编码
2.1 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第2章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2.2 计算机中数值数据的表示 2.3 字符编码 2.4 汉字编码

2.1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通常,计算机中的数据分为两类: 1)数:用来直接表示量的多少,有大小之分,能够进行加 减等运算。 (2)码:通常指代码或编码,在计算机中用来描述某种信息 21.1数制的基本概念 1.数的表示 任何一种数制表示的数都可以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 n-d, bn-1+dbn-2+d.bn-3+.d b 式中: 整数的总位数 m 1小数的总位数 下标 表示该位的数码 b表示进位制的基数。 b上标表示该位的位权
2.1 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通常,计算机中的数据分为两类: (1)数:用来直接表示量的多少,有大小之分,能够进行加 减等运算。 (2)码:通常指代码或编码,在计算机中用来描述某种信息。 2.1.1 数制的基本概念 1.数的表示 任何一种数制表示的数都可以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 N=dn-1b n-1+dn-2b n-2+dn-3b n-3+……d-mb-m 式中:n——整数的总位数。 m——小数的总位数。 d下标——表示该位的数码。 b——表示进位制的基数。 b上标——表示该位的位权

2.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计数制基数 数码 进位关系 二进制 0、1 逢二进 八进制 0、1、2、3、4、5、6、7 逢八进 十进制 0、1、2、3、4、5、6、7、8、9逢十进 十六进制16 0、1、2、3、4、5、6、7 A、B、C、D、E、F 逢十六进 3.计数制的书写规则 (1)在数字后面加写相应的英文字母作为标识 如:二进制数的100可写成100B 十六进制数100可写成100H (2)在括号外面加数字下标。 如:(1011)2表示二进制数的1011 (2DF2)16表示十六进制数的2DF2
2.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计数制 基数 数 码 进位关系 二进制 2 0、1 逢二进一 八进制 8 0、1、2、3、4、5、6、7 逢八进一 十进制 10 0、1、2、3、4、5、6、7、8、9 逢十进一 十六进制 16 0、1、2、3、4、5、6、7、8、9 A、B、C、D、E、F 逢十六进一 3.计数制的书写规则 (1)在数字后面加写相应的英文字母作为标识。 如:二进制数的100可写成100B 十六进制数100可写成100H (2)在括号外面加数字下标。 如:(1011)2 表示二进制数的1011 (2DF2)16 表示十六进制数的2DF2

21.2数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采用基数2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整数,直至商等于“0”为止, 然后逆序排列余数。 (2)十进制小数转化为二进制小数 连续用基数2去乘以该十进制小数,直至乘积的小数部分等 于“0”,然后顺序排列每次乘积的整数部分。 (3)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八进制整数或十六进制整数 采用基数8或基数16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整数,直至商等于 “0”为止,然后逆序排列所得到的余数。 4)十进制小数转换为八进制小数或十六进制小数 连续用基数8或基数16去乘以该十进制小数,直至乘积的小 数部分等于“0”,然后顺序排列每次乘积的整数部分
2.1.2 数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 采用基数2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整数,直至商等于“0”为止, 然后逆序排列余数。 (2)十进制小数转化为二进制小数 连续用基数2去乘以该十进制小数,直至乘积的小数部分等 于“0” ,然后顺序排列每次乘积的整数部分。 (3)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八进制整数或十六进制整数 采用基数8或基数16连续去除该十进制整数,直至商等于 “0”为止,然后逆序排列所得到的余数。 (4)十进制小数转换为八进制小数或十六进制小数 连续用基数8或基数16去乘以该十进制小数,直至乘积的小 数部分等于“0” ,然后顺序排列每次乘积的整数部分

(5)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用其各位所对应的系数,按“位权展开求和”的方法就可 以得到。其基数分别为2、8、16 (6)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或向右,将每3位二进制数分成1组, 不足3位数的补0,然后将每组用1位八进制数表示即可。 (7)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将每位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8)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或向右,将每4位二进制数分成1组, 不足4位的补0,然后将每组用一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即可 (9)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5)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用其各位所对应的系数,按“位权展开求和”的方法就可 以得到。其基数分别为2、8、16。 (6)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或向右,将每3位二进制数分成1组, 不足3位数的补0,然后将每组用1位八进制数表示即可。 (7)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将每位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8)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或向右,将每4位二进制数分成1组, 不足4位的补0,然后将每组用一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即可。 (9)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例2.1】将十进制整数(105)1转换为二进制整 数,采用“除2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 2L105 2L52 余数为 2L26 余数为0 2L13 余数为0 2L6 余数为1 2L3 余数为0 余数为1 余数为1 所以,(105)10=(1101001)2
【例2.1】将十进制整数(105)10转换为二进制整 数,采用“除2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 2 ︳105 2 ︳52 余数为1 2 ︳26 余数为0 2 ︳13 余数为0 2 ︳6 余数为1 2 ︳3 余数为0 2 ︳1 余数为1 0 余数为1 所以,(105)10 =(1101001)2

【例2.2】将十进制小数(0.8125)1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采用“乘2顺取整”的方法,过程如下: 0.8125×2=1.625 取整数位1 0.625×2=1.25 取整数位1 0.25×2=0.5 取整数位0 0.5×2=1.0 取整数位1 所以,(0.8125)10=(0.1101)2 如果出现乘积的小数部分一直不为“0”,则可以根据 精度的要求截取一定的位数即可
【例2.2】将十进制小数(0.8125)10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采用“乘2顺取整”的方法,过程如下: 0.8125×2=1.625 取整数位1 0.625×2=1.25 取整数位1 0.25×2=0.5 取整数位0 0.5×2=1.0 取整数位1 所以,(0.8125)10 =(0.1101)2 如果出现乘积的小数部分一直不为“0” ,则可以根据 精度的要求截取一定的位数即可

【例2.3】将十进制整数(2347)10转换为十六进制整数, 采用“除16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 16L2347 16L146 余数为11(十六进制数为B) 16L9 余数为2 余数为9 所以,(2347) (92B)
【例2.3】将十进制整数(2347)10转换为十六进制整数, 采用“除16倒取余”的方法,过程如下: 16 ︳2347 16 ︳146 余数为11(十六进制数为B) 16 ︳ 9 余数为2 0 余数为9 所以,(2347)10 =(92B)1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10章 Pentium系列微型计算机简介.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文稿处理软件Word 2000.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基础.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
-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ppt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图像分割.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图像压缩.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图像恢复.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图像增强.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图像变换.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基本概念.pps
- 武汉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s
- 《DLink认证参考资料》第十五讲 桥接配置.pdf
- 《DLink认证参考资料》第十四讲 VPN配置.pdf
- 《DLink认证参考资料》第十三讲 IBM网络配置.pdf
- 《DLink认证参考资料》第十二讲 IP语音配置.pdf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3章 80X86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4章 指令系统.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 汇编语言的基本表达及其运行.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6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7章 中断调用程序设计.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8章 高级汇编技术.ppt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9章 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连接.ppt
- 《网页设计师习题》试卷.doc
- 吉林师范大学:《多媒体技术基础》ppt电子书(共六章).ppt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一讲 CISCO路由器介绍及常用配置.pdf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二讲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doc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三讲 常用网络命令.ppt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四讲 用交换机组建虚拟局域网的实验.doc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安排.doc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业.doc
-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集线器构建小型局域网模型图.doc
- 西华师范大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一章 基础知识.pps
- 西华师范大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3-1) 程序段.pps
- 西华师范大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章 IBM PC微型计算机.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