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一中2007-2008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陈店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陈店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基础 (1)峰恋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潺潺领略(各1.5分) 3.富,改为:赋。(1分)病句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3分) 4示例:①蒙蒙春雨,在他看来是滋润万物的甘甜乳汁 ②晶莹的露水,在他眼里是大自然盛产的珍珠 5.示例: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或让传统节日深入人心) 6示例:清明节(1分)相关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示例:每年4月5日的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清晨,人们携带酒食、鲜 花、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将食物的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祭扫 毕,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以示枝繁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写出节日的地方特色3分, 表述2分) 8.(1)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 9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指云南歌会 12不是,“多字在此强调除了情歌酬和,还有其他种类的对歌,如果去除,会使原意产生偏颇 因此“多”字用得准确得当。(2分) 对歌方式:a.见景生情,即物起兴,b提问题方法,c.互嘲互赞,d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 引经据典。(2分) 作用:“种种不同方式”从结构上有总领作用,从内容上说,对歌“开口即见高低,不能含糊, 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易分胜负。”,同时也增加了歌会的丰富多彩性。(2分) 13.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 品味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14.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 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仼。 15.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 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6.思量,考虑/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17.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 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三、作文 附加题 (一)1.(1)等到,到:(2)缘故、原因 2.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 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 做,行为,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二)3.《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贝多芬 4.凡乐纳《神秘岛》
陈店一中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 1.⑴.峰恋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⑵.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潺潺 领略(各 1.5 分) 3. 富,改为:赋。(1 分)病句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 分) 4.示例: ①蒙蒙春雨,在他看来是滋润万物的甘甜乳汁; ②晶莹的露水,在他眼里是大自然盛产的珍珠。 5. 示例: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或让传统节日深入人心) 6.示例:清明节(1 分) 相关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示例:每年 4 月 5 日的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清晨,人们携带酒食、鲜 花、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将食物的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祭扫 毕,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以示枝繁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写出节日的地方特色 3 分, 表述 2 分) 8.(1)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 呢?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0.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 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 11.指云南歌会 12.不是,“多”字在此强调除了情歌酬和,还有其他种类的对歌,如果去除,会使原意产生偏颇; 因此“多”字用得准确得当。(2 分) 对歌方式:a.见景生情,即物起兴,b.提问题方法, c.互嘲互赞, d.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 引经据典。 (2 分) 作用:“种种不同方式”从结构上有总领作用,从内容上说,对歌“开口即见高低,不能含糊, 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易分胜负。”,同时也增加了歌会的丰富多彩性。(2 分) 13.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 品味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三) 14.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 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15.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 有力地表达了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16. 思量,考虑 /强调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17. 强调其不寻常的意义。红纱巾既是希望的象征,“沾满泥土和血迹”则是经历灾难与命运抗 争的见证,因此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三、作文 略 附加题 (一)1.(1)等到,到;(2)缘故、原因 2.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赞同,因为元琰 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 做,行为,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 (二)3. 《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 贝多芬 4. 凡乐纳 《神秘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永胜小学初2009级语文版八年级下双周一测.doc
- 比喻修辞手法ppt课件.ppt
- 湖南岳云中学:《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电子教案(王丽纯).doc
- 武汉市2008届新课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测试题.doc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ppt课件2.ppt
-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课件1_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ppt
-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ppt课件.ppt
- 标点符号复习ppt课件.ppt
- 标点符号基础训练_标点符号.doc
- 柴湖二中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林嗣环《口技》练习2.doc
- 林嗣环《口技》复习试题_口技复习测试.doc
- 板桥中学2008年人教版中考模拟试题.doc
- 松江七中预初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期终复习卷之默写.doc
- 松江七中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预初语文期终考试卷.doc
- 杭州市萧山区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卷_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卷.doc
- 杭州市2008年中考模拟试卷(二).doc
- 来宾市200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调研.doc
- 条条道路通罗马---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ppt课件.ppt
- 材料作文升级训练ppt课件.ppt
- 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一中2007-2008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_陈店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江油市2010级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半期教学质量测试.doc
- 江背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_2008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doc
- 江苏省兴化市2007—2008学年度初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兴化市2007—2008学年度初三语文调研测试.doc
- 江苏省兴化市2007—2008学年度初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答案.doc
- 江苏省兴化市2007—2008学年度初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_答案纸.doc
- 江苏省宿迁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江苏省泗阳桃州中学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 江苏省海门市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 江苏省海门市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
- 江西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江西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doc
- 江西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
- 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08年中考语文样卷.doc
- 汪庄初中新生编班语文试题.doc
- 沪教版《一件小事》ppt课件1.ppt
- 沪教版《合欢树》ppt课件3.ppt
- 沪教版《女孩独立》ppt课件2_沪教版(女孩独立).ppt
- 沪教版《年关》教案1.doc
- 沪教版《百合花开》ppt课件5.ppt
- 沪教版《范进中举》ppt课件15.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