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

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 目的要求 讲授流体流入动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垂直井流入动态和水平井流入动态两个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单相及多相油气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规律。 课时:4学时 重点授课内容提要 、垂直井流入动态 (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 达西滲流 圆形地层 定压边界(稳定流):%0.543k从(D-) HoBo(In e 1 封闭边界(拟稳定流):q。= 0.543k从(p-Dr) bo(ln 3 非圆形地层 0.543kh(p-p) HB(nX-0.75+s) 0.543kh(P,-pn) q B(nX-0.75+s) 其中: 0.543kh B(nx-0.75+s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应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泄油面积、完井条件等的综合指 标 数值上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活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J。 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1 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 目的要求 讲授流体流入动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垂直井流入动态和水平井流入动态两个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单相及多相油气流入动态曲线的特征及规律。 课时:4 学时 重点授课内容提要 一、垂直井流入动态 (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 1 达西渗流 圆形地层: 定压边界(稳定流): 封闭边界(拟稳定流): 非圆形地层: 其中: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应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泄油面积、完井条件等的综合指 标。 数值上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活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 IPR 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 2 1 (ln 0.543 ( ) s r r B kh p p q w e o o r wf o ) 4 3 (ln 0.543 ( ) s r r B kh p p q w e o o r wf o B X s k h p p q o o r w f o ln 0.75 0.543 ( ) B X s k h p p q o o r w f o ln 0.75 0.543 ( ) qo J o(p r pwf ) B X s k h J o o o ln 0.75 0.543 r wf o o p p q J qo J o(p r pwf ) wf o o dp dq J

2、非达西渗流 条件:油井产量很高时,在井底附近不再符合线性滲流,呈现高速非线性渗流。 Pr-p 线的斜率 Pr-p =C+D q。 (二)溶解气驱油藏油井的流入动态 条件: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 0.543kh 0.75+ u, B Vogel方程 1968年,沃格尔对不同流体性质、气油比、相对渗透率、井距、压裂井、污染井等各种 情况下的21个溶解气驱油藏进行了计算 无因次IPR曲线 都有类似的形状 只是高粘度油藏 及油层损害严重 时差别较大 0.2040.60.8 0102030405060 产量(M3ld) ogel方程: Vogel型方程: 1-0. 0. 2非完善井 Vogel方程的修正 油井的非完善性 ●打开性质不完善,如射孔完成
2 2、非达西渗流 条件:油井产量很高时,在井底附近不再符合线性渗流,呈现高速非线性渗流。 (二)溶解气驱油藏油井的流入动态 条件: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 1 Vogel 方程 1968 年,沃格尔对不同流体性质、气油比、相对渗透率、井距、压裂井、污染井等各种 情况下的 21 个溶解气驱油藏进行了计算。 Vogel 方程: Vogel 型方程: 2 非完善井 Vogel 方程的修正 油井的非完善性: 打开性质不完善,如射孔完成 2 pr pwf Cqo Dqo o o r wf C Dq q p p r wf p p o o r o w e o dp B k s r r k h q ln 0.75 0.543 无因次 IPR 曲线 都有类似的形状, 只是高粘度油藏 及油层损害严重 时差别较大。 2 max 1 0.2 0.8 r w f r w f o o p p p p q q 2 max 1 (1 ) r wf r wf o o p p a p p a q q

●打开程度不完善,如未全部钻穿油层 打开程度和打开性质双重不完善 酸化、压裂等措施 油层受到损害 流动效率:在相同产量下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Prf.i p,- p in--0.75 S=0,FE=1,完善井 FE s>0,FE1,超完善井 Standing 方法 曲线 (三)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 条件:P>Pb P<P中 靠近井筒部分为油气两相流动,远离井筒部分为单相流动
3 打开程度不完善,如未全部钻穿油层 打开程度和打开性质双重不完善 酸化、压裂等措施 油层受到损害 流动效率:在相同产量下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Standing 方法: (三)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 条件: 靠近井筒部分为油气两相流动,远离井筒部分为单相流动。 r wf a r wf i p p p p FE , , pwf ,i p r (p r pwf ,a)FE s r r r r FE w e w e ln 0.75 ln 0.75 0, 1,超完善井 0, 1,不完善井 0, 1,完善井 s FE s FE s FE 2 , , max( 1) 1 0.2 0.8 r w f i r w f i o F E o p p p p q q pwf ,i p r (p r pwf ,a)FE IPR 曲线 pr pb Pwf Pb

P P 时 16 q。=J0(p P8 q=4+q1-02/ P gb=J(pr-P) =J(-B)→ qb +q|1-0. 4人-8)37 Pb 吻。=-02 pb p J。Pb 4=J(P,-p2)+2P 1-022|-08 1.8 Pu Pb (四)综合IPR曲线 Petrobras提出 油气两相的PPR曲线 ◆实质是按含水率 油气水三相的IPR曲线 纯水的IPR曲线 取纯油IPR曲线 和水IPR曲线的 加权平均值 ◆加权的物理量可 产液量
4 时 (四)综合 IPR 曲线 pwf Pb 2 1 0.2 0.8 b wf b wf o b c p p p p q q q pwf Pb qo J o(p r pwf ) 时 时 ( ) b o pr pb q J qo J o(p r pwf ) o wf o J dp dq 2 1 0.2 0.8 b wf b wf o b c p p p p q q q 2 0.2 1.6 o c wf c wf b b dq q p q dp p p pwf pb 1.8 o b c J p q 2 1 0.2 0.8 1.8 ( ) b wf b o b wf o o r b p p p J p p q J p p Petrobras 提出 实质是按含水率 取纯油 IPR 曲线 和水 IPR 曲线的 加权平均值 加权的物理量可 以是产量,也可以 是流压

1、按产量加权平均→q1=f,qn+(1-f)。 Pu> Pb q,=J(P,-Pu) 4=(1-fJ(p,-P2)+ 1-0. Put 2、按流压加权平均→p=fmP+(1-fm)P 油气两相的PR曲线 油气水三相的IPR曲线 纯水的IPR曲线 产液量/m3d (五)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 1、层间无干扰 全井|PR=各层PR的叠加
5 1、按产量加权平均 2、按流压加权平均 (五)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 1、层间无干扰 全井 IPR=各层 IPR 的叠加 t w w w qo q f q (1 f ) pwf pb ( ) t L pr pwf q J pwf pb 1 0.2 0.8 ( ) 1.8 (1 ) ( ) 2 w L r wf b wf b L b wf t w L r b f J p p p p p J p p q f J p p wf w wf w w pwf o p f p f , , (1 )

3. 8 um?. 12MPa I 全井 5.4μm2,10MPaⅡ 1.2um2,14MPaⅢ go/m d 2、层间有干扰 水层压力 高于油层 压力 油层压力 高于水层 压力 、水平井流入动态 历程:1928年提出。20世纪、40年代实施,8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工业 化应用:60年代中期四川打了2口水平井。 目的:(1)提高单井产量,是直井的2倍以上。 (2)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美国、加拿大增加可采储量8~9%,相当于地质储 量的0.5~2%;丹麦的 Danish海上油田水平井+其它措施,最终采收率提高3倍;沙特 5~10%。 (一)水平井单相油流 稳定流动公式较多,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Josh公式为例。 假设油层均质各向异性,水平井位于油层中央,流体不可压缩,定压边界
6 2、层间有干扰 二、水平井流入动态 历程:1928 年提出。20 世纪、40 年代实施,80 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工业 化应用;60 年代中期四川打了 2 口水平井。 目的:(1)提高单井产量,是直井的 2 倍以上。 (2)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美国、加拿大增加可采储量 8~9%,相当于地质储 量的 0.5~2%;丹麦的 Danish 海上油田水平井+其它措施,最终采收率提高 3 倍;沙特 5~10%。 (一)水平井单相油流 稳定流动公式较多,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 Joshi 公式为例。 假设油层均质各向异性,水平井位于油层中央,流体不可压缩,定压边界。 水层压力 高于油层 压力 油层压力 高于水层 压力

0.543knh(P2-p) lna+绥a-05 L) Bh./ 0.5L r3=mb,b=√2-a ,05+025+5 0.5L 应用条件:L>b <09 (二)溶解气驱油藏斜井和水平井的流入动态 1、 Cheng方法 A-BI P pr O=0垂直井,0=90°中水平井 井斜角 0.9969 0.9926 0.9985 0.2 0.1254 -0.0549 -0.2055 0.8 0.8682 1.0395 1.1818 A=1,B=0.2,C=0.8时即为垂直井的 Vogel方程 2、 Bendakhlia-Aziz方法 采出程度
7 应用条件: (二)溶解气驱油藏斜井和水平井的流入动态 1、Cheng 方法 垂直井, 水平井 A=1, B=0.2, C=0.8 时即为垂直井的 Vogel 方程 2、Bendakhlia-Aziz 方法 井斜角 0 30 60 90 A 1 0.9969 0.9926 0.9985 B 0.2 0.1254 -0.0549 -0.2055 C 0.8 0.8682 1.0395 1.1818 2 2 0.543 ( ) (0.5 ) ln ln 0.5 2 H e wf o o o w k h p p q a a L h h B L L r H V k k , 2 2 2 2 e r = ab b = L a , 0.5 4 0.5 0.5 0.25 2 L L r a e e r L L h 0.9 2 , 2 max r wf r wf o o p p C p p q q A B o 0 o 90 n r wf r wf o o p p v p p q q v 2 max 1 1

重点 1.“采油工程”基本概念 2.单相液体流入动态 3.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发展简史 难点 单相液体和溶解气驱油藏油井流入动态的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本章例题: 例1、已知某井的平均油藏压力13MPa,测得当井底流压11MPa时的产量30m3d 试利用 Vogel方程绘制该井的PR曲线? 解:(1)计算 lomax 1-0. 1163(m3d) (2)预测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5 0 0 30.0 55.676.893.6 106 116.3 流压 1311 (MPa) 30.0 55.6 76.893.6 106116.3 (mld) (3)绘制PR曲线
8 重点 1. “采油工程”基本概念 2. 单相液体流入动态 3. 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发展简史 难点 单相液体和溶解气驱油藏油井流入动态的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本章例题: 例 1、已知某井的平均油藏压力 13MPa,测得当井底流压 11 MPa 时的产量 30m3/d。 试利用 Vogel 方程绘制该井的 IPR 曲线? 解:(1)计算 =116.3(m 3 /d) (2)预测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3)绘制 IPR 曲线 流压 (MPa) 13 11 9 7 5 3 0 产量 (m3 /d) 0 30.0 55.6 76.8 93.6 106 116.3 流压 (MPa) 13 11 9 7 5 3 0 产量 (m3 /d) 0 30.0 55.6 76.8 93.6 106 116.3 max 2 2 13 11 0.8 13 11 1 0.2 30 1 0.2 0.8 r wf r wf o o p p p p q q

例2:已知某井的平均油藏压力为13MPa,流动效率为0.8,测得当井底流压11MPa时的 产量30m3/d。试绘制该井的|PR曲线 解:(1)计算 lomax(FE=l) Pn;=D1-(D1-Pa)FE=13-(13-11)×0.8=114(MPa) lomax(FE-I) 114 P 1-0214 0 =14325(m3d) P 13 (2)预测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先求不同pra对应的pnr,然后再求产量 流压(MPa)12 11 10|9 4 0 产量(m3)154330043756.53684910771329 (3)绘制|PR曲线 特别注意 采用 Standing方法计算非完善井的PR曲线时,要求流动效率的范围为0.5-15 arrison提供的流动效率1-25范围内的无因此|PR曲线
9 例 2:已知某井的平均油藏压力为 13MPa,流动效率为 0.8,测得当井底流压 11MPa 时的 产量 30m3/d。试绘制该井的 IPR 曲线。 解:(1)计算 =143.25(m 3 /d) (2)预测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先求不同 对应的 ,然后再求产量。 流压(MPa) 12 11 10 9 8 4 0 产量(m 3 /d) 15.43 30.0 43.7 56.53 68.49 107.7 132.9 (3)绘制 IPR 曲线 特别注意: 采用 Standing 方法计算非完善井的 IPR 曲线时,要求流动效率的范围为 0.5~1.5. Harrison 提供的流动效率 1~2.5 范围内的无因此 IPR 曲线。 qo max(FE 1) pwf ,i p r (p r pwf ,a)FE 2 2 , , max( 1) 13 11.4 0.8 13 11.4 1 0.2 30 1 0.2 0.8 r wf i r wf i o o FE p p p p q q pwf ,a pwf ,i

本章小结 1、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曲线(重要 2、采油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了解) 溶解气驱油藏油井的流入动态曲线的绘制(重要) 4、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 5、综合IPR曲线 6、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 7、水平井单相油流 8、溶解气驱油藏斜井和水平井的流入动态(重要) 思考题 如何确定采油指数?
10 本章小结 1、 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曲线(重要) 2、采油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了解) 3、溶解气驱油藏油井的流入动态曲线的绘制(重要) 4、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 5、综合 IPR 曲线 6、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 7、水平井单相油流 8、溶解气驱油藏斜井和水平井的流入动态(重要) 思考题 如何确定采油指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绪论(贺亚维).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十章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九章 完井方案设计与试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八章 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七章 酸处理技术.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六章 水力压裂技术.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五章 注水.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四章 无杆泵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二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教学习题)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六 采油工具的拆卸与组装实验.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五 多种采油泵拆卸与组装实验.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四 裂缝导流能力模拟试验.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三 有杆泵与抽油原理.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二 抽油泵泵效实验.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实验一 垂直管流实验.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主讲:贺亚维).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主讲:贺亚维).pdf
-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在线分析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第09章 过程气相色谱仪原理.pptx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井筒流动动态.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无杆泵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有杆泵采油.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水力压裂.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力压裂技术(注水).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油水井维护性措施.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酸化.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pdf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油井流入动态与井筒多相流动计算.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自喷与气举采油.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酸处理技术.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完井方案设计与试油.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注水.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水力压裂技术.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概要.ppt
- 延安大学:《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无杆泵采油.ppt
- 《石油地质学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Effect of Biodegradation and Water Washing on Crude Oil Composi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