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521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载荷的分类 静载荷 变载荷:1)循环变载荷 a)稳定循环变载荷 b)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2)随机变载荷 载荷:1)名义载荷 2)计算载荷
1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2—1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的分类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2)随机变载荷 静载荷 变载荷: 载荷:1)名义载荷 2)计算载荷

应力的分类 1、应力种类 静应力 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不稳定变应力: 个循环 O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随机变应力
2 随机变应力 静应力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二、应力的分类 1、应力种类 变应力: 不稳定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一个循环 O O t t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a)基本参数 最大应力 max 最小应力 mIn 平均应力 max 应力幅 max 应力循环特性 min 1<y<+1 maX b)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 y=-1—对称循环变应力-1y<+1—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0 脉动循环变应力 y=+1 静应力
3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a) 基本参数 应力循环特性 max = m + a min = m − a 2 max m m + = 2 max m a − = max min =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平均应力 应力幅 −1 +1 b) 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 -1< γ<+1——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γ =+1 —— 静应力 γ = –1 ——对称循环变应力 γ = 0 —— 脉动循环变应力

注意: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而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 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3)名义应力和计算应力 名义应力由名义载荷产生的应力(z) 计算应力—由计算载荷产生的应力σa(za)
4 注意: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而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 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O a t O t a 名义应力——由名义载荷产生的应力 计算应力——由计算载荷产生的应力 ( ) ( ) ca ca 3)名义应力和计算应力

§2—2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 ●强度条件:aa≤[ 或 [s] 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对弯扭复合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由第三强度理论 2+4zs[o]=a。sl (最大剪应力理论) 由第四强度理论 2+32≤|o]=as (最大变形能理论)
5 一、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 ⚫ 强度条件: 或 = = [ ] [ ] s s s s ca s ca s § 2—2 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二、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 ⚫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对弯扭复合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 由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由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变形能理论) 4 [ ] /[ ] 2 2 s ca s = + = 3 [ ] /[ ] 2 2 s ca s = + =

复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为: ≤[s] 2+() ˉ+S 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 失效形式:断裂 ●脆性材料极限应力:σg(强度极限) 1、单向应力状态 ●强度条件:a。≤[G]= ≥[S
6 [ ] ( ) 2 2 2 s s s s s ca + = [ ] 2 2 s s s s s sca + = 复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为: 三、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 ⚫ 脆性材料极限应力: (强度极限) 1、单向应力状态 ⚫ 强度条件: 或 ⚫ ⚫ 或 B [ ] [ ] s B ca = s [s] ca B = [ ] [ ] s B ca = s [s] ca B = 失效形式:断裂

2、复合应力下工作的零件 ●按第一强度条件 (a+√a2+4x2)≤[G] 2 ●(最大主应力理论) 2 B ca ≥[s] +√2+4 ●注意:低塑性材料(低温回火的高强度钢) 强度计算应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 脆性材料(铸铁) 一强度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 ●一般工作期内应力变化次数<103(104)按静应力强度计
7 ⚫ 按第一强度条件: ⚫ (最大主应力理论) ⚫ 注意:低塑性材料(低温回火的高强度钢) ⚫ —强度计算应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 ⚫ 脆性材料(铸铁) ⚫ —强度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 ⚫ 一般工作期内应力变化次数<103(104)按静应力强度计 算 [ ] ( 4 ) [ ] 2 1 2 2 s B ca = + + = [ ] 4 2 2 2 s s B ca + + = 2、复合应力下工作的零件

52-3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庋计算 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 1、失效飛式:疲劳(破坏)(断裂) 2、疲劳破坏特征 1)断裂过程:①产生初始裂纹(应力较大处) ②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 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 2)断裂面:①光滑区(疲芳发展区) ②粗糙区(脆性断裂区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3、疲劳破坏的机理:损伤的累积 4、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8 ⚫ 1、失效形式:疲劳(破坏)(断裂) ⚫ 2、疲劳破坏特征: ⚫ 1)断裂过程:①产生初始裂纹 (应力较大处) ⚫ ②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 ⚫ 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 ⚫ 2)断裂面:①光滑区(疲劳发展区) ⚫ ②粗糙区(脆性断裂区) ⚫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 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一、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 3、疲劳破坏的机理:损伤的累积 4、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N(zN)疲劳极眼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 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 材料的疲劳极限 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 1、疲劳曲线:应力循环特性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 环次数之间关系的曲线 No一循环基数0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一持久极限 1)有限寿命区 当№<103(104)低周循环 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9 ( ) N N N − N 二、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疲劳极限,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 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 材料的疲劳极限 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 1、疲劳曲线: 应力循环特性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 环次数之间关系的曲线 No —循环基数 —持久极限 O N N N0 N N 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1)有限寿命区 当N<103 (104 )—低周循环, 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当N>103(104)高周循环疲劳 N 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当103(04)≤肘随額环次数疲 劳极限↓ 2)无限寿命区 N≥N 持久极限O 对称循环:σ11脉动循环 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 3)疲劳曲线方程(0(0)≤N≤N) N
10 当N>103 (104 )——高周循环疲劳 当 时随循环次数↑疲 劳极限↓ 0 3 4 10 (10 ) N N O N N N0 N N 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 2)无限寿命区 N N0 N = ——持久极限 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0 0 −1 −1 ⚫3)疲劳曲线方程 (10 (10 ) ) 0 3 4 N N N N C m m N = 0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十章 典型零件加工.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十二章 现代制造技.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一章 第九节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七章 工艺规程设计.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一章 第四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三章 切削过程及控制.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 第二章 制造工艺装备.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技术》绪论.ppt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械制图多媒体教材》 PPT教学课件(共九章).ppt
- 《机械传动装置传动方案》 传动装置在机器中的作用.ppt
- 江苏煤电高级技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概述.ppt
-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控机床维修》 教案讲解.doc
- 液压系统的检测与诊断——PPT讲课.ppt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制造(铸造).ppt
- 《控制解难与分析(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液压缸.ppt
- 《控制解难与分析(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典型液压系统.ppt
- 《控制解难与分析(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液压阀.ppt
- 《控制解难与分析(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三章 磨擦、磨损及润滑.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四章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五章 键与花键联接.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六章 第二节 焊接.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七章 带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八章 链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 》 九章 齿轮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绪论.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一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一章 轴.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三章 滚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四章 联轴器与离 合器、制动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五章 弹簧.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十六章 机架零件.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机械原理)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ppt